应县木塔高超的建筑艺术
2014/9/8   热度:390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电视片《应县木塔》的解说词
编者按:电视录相片《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系列电视片之一。该片从建筑学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构造特点。为什么在950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地震、大风、战火而依然挺立的技术原因,该片制作完成后,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出,且获第三届全国科蕾一等奖。本书选录该片的解说词,是为了读者从建筑学的角度了解木塔。
当你漫步神州大地,经常会在佛教圣地、名山古刹,甚至城镇乡村、山村、原野见到这些挺拔俊美、崛地擎天的高层建筑——塔。
塔,也叫佛塔或浮图。起源于印度,梵文名萃堵波,是用来保存或埋藏佛祖舍利的建筑物。随著佛教的传播,佛塔这种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圣物便也传入了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种类繁多,姿态各异的中国式佛塔。在这古塔群体之中,应县木塔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的一颗明星。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雁北地区应县城关的佛宫寺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木塔虽然地处偏僻,但却以其峻极神工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被誉为天下奇观。
木塔全高67.31米,有20层楼房那么高。塔平面为八角形,底面直径约32米,由塔刹、塔身、塔基三部分组成。高高在上的塔刹是印度佛塔原形的浓缩。中部的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的发展,塔基则是秦汉以来高台建筑的继承。整座木塔高耸苍劲、庄严雄浑,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木塔,也是当今世界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物。
木塔座北朝南,进入塔内迎面是一尊十米多高的释迦牟尼涂金佛像。佛像周围有弟子、金刚、天王、侍女等壁画,他们体态丰满、比例得当,静中有动,颇为传神。当你置身其间,望著这庄严慈祥、睿智深邃的佛祖,一种敬畏神秘、佛法无边之感便会油然而生。沿楼梯拾级而上,塔内每层都设有佛像,木塔不同于一般寺庙,将佛像沿平面布置,而是将佛像向高层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活动场所。这些佛像内容各异、神态逼真。历代虽有损坏,但经修整后,仍不失辽代风格。
木塔两层以上,每层外面都装有平座栏杆,天朗气晴之时,登塔远眺,北岳恒山尽收眼底,桑干河宛若玉带。古代的文人墨客曾为此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木塔不愧为人们登高揽胜的好去处。
遥想建塔当年,正值宋辽对峙。笃信佛教的辽国兴宗皇帝,在距宋辽边境仅二十公里的应州建造如此高大的木塔,难道仅仅是为了拜佛和观光吗?显然不仅如此,实质上木塔还是一座放哨嘹敌,永镇金城的军事设施。一座建筑物,同是具有宗教、游览、军事三种功能而且结合的如此巧妙,就是现代建筑界,也无不叹为观止。
据专家考证,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西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了。在这近千年的岁月中,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烈地震的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六点五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洪水、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YIN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然而木塔坚强不屈,顶著伤痛傲然挺立、直刺云天。在历尽千年之后,无情的岁月使我国多少古建筑物都变成了一片悲凉的废墟。而如此高大的木塔,却依然拔地参天,傲然挺立,奥妙何在呢?
从三十年代开始,我国一大批有志于弘扬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在立面上,木塔采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重楼式建筑,除底层是由基座、屋身和屋面组成外,其他各层都是由平座、屋身、屋面所组成。各层之间则采用叉柱造连接。叉柱造就是把上层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下层柱上的斗拱之内。但是向内退半个柱径,逐层插立,形成重楼式构造。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原来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象一道道铁箍,也象一节节竹节,更象现代建筑的圈梁,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斗拱一般由斗形的斗,弓形的拱和斜插的昂交叉叠垒而成。用在柱头之上衬托上面的梁、枋成挑悬出檐。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正因为斗拱在木塔中承担著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受到匠师们的偏爱。竟然在一座塔上就设计了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使木塔成为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木塔在用料上的精心设计也令后人赞叹不已。如此浩大的工程,主体结构用料仅有六种规格。最长的料仅13米,最高的柱子不足10米,柱径60厘米。是小料造大建筑的典范。
近代日本的地震建筑专家,在《地震与建筑》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抗震设计的原则。我们将木塔的结构特点与之相比较就会发现,早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应县木塔的设计者已经深深懂得并很好地实践了这些原则,造出了如此高大、长寿的抗震建筑物。只可惜如此高超的建筑设计师竟然是未进史册的无名英雄。不能不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件遗憾之事。
随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木塔抗震研究也进入了更高的层次。(李世温教授谈)“现在我们是对它进行了动态的研究,基本上摸清了木塔的动态性质,对抗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李教授讲的这一点,木塔的设计者可能还讲不出一套理论,但他们却在实践中较好地利用了它。
应县木塔不仅实用、坚固、结构精巧,而且在造形、布局、建筑处理等方面也有著较高的成就。佛宫寺采用佛塔为中心的平面布置。前有山门、钟鼓楼,后有大雄宝殿。可惜山门已毁,大雄宝殿也不是辽代原物。山门距塔中心70.36米,恰好是一个人站在山门后檐柱中线,刚好看到全塔的距离,也是人们感到塔最宏伟的距离。走到塔前,向上仰视,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木结构建筑,一朵朵斗拱如盛开的莲花,十分壮观。难怪古人有“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的佳句。
建筑物立面外观,历来受到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木塔的立面构图,稳定端庄、比例得当,它以第三层中间面阔为基准,高为它的七又八分之五倍,宽为三倍。竟与达芬奇的人体比例图有著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它是由数学、美学、和建筑学巧妙交织而成的一件艺术珍品。
再看细部,平座飞檐,错落有致;栏额斗拱,千姿百态。或大刀阔斧、粗犷豪放,或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既有唐代雍容华贵的风格又有辽国庄重敦厚的雄魂。各种形体、色彩、疏密、明暗的对比,交织在一起,变化中求得统一,谱写了一曲雄壮和谐的凝固交响曲。
应县木塔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的孤例,世界建筑史上的稀有杰作,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玲珑峻碧倚苍穹,海内浮图第一工”。今天,在我们赞叹木塔之伟大、折服古代匠师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之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木塔毕竟是千年的建筑物,岁月的黄沙已抚去了它那瑰丽的风彩,时光的流逝已经给它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也使它部分肌体损坏。它已明显的苍老了。解放后,虽然作了大量的维修保护,但是它还能否继续挺立五百年、一千年,或者更长的年代呢?木塔在企盼著我们。(文:转载自佛宫寺释迦塔950周年庆典暨佛牙舍利重现人间论文集、图:子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舍,一定有得,得还要舍。你财布施得财富,财富得到之后马上就要舍;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有聪明智慧,积极去教化众生。所以”舍得“两个字的意思深,你要把你所得的统统舍掉,你愈舍,你的福报愈大,你得的愈多,世间很少人懂得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