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祥寶塔禪寺住持見岸法師專訪】──天祥煙雲妙出塵 一塵廓然始見岸


2014/9/8    热度:1388   

民國八十一年前,她是全身穿著香奈兒名牌的建築界名人,如今,一襲清簡架裟,中台禪寺天祥寶塔住持見岸法師已是個將自己定位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出家眾。參禪悟道之路究竟有多遠?聽見岸師法意無限地道出學佛的心路歷程,原來,遠遠近近的答案,就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個當下。

  十年前,由於許多政界和藝文界的名人陸續打了禪七,穿著打扮及行事作風向來走在流行尖端的見岸師,為了趕時髦、滿足好奇心,帶著「打禪七很fashion 」的念頭,就這樣前往由 惟覺老和尚擔任住持的萬里靈泉寺打了第一次禪七。

  從未蒙受佛法薰修的見岸師,即使當時並不明白修行是人生最究竟的道路,聽聞惟覺老和尚開示亦無法聽入心地,然而,靈泉寺所帶來的清淨自在感,卻讓她歡喜得經常上山。有時候,老和尚找她辦事,她更是心無二念爽然前往,如今回想起來,「這就是善法的業力!」

  見岸師說,在接觸佛法前,她以為富貴、快樂是來自於累積的錢財中,因此,鎮日追逐、努力的目標就是如何讓自己賺到十億甚至一百億。然而,跟著師父聽經聞法、看著他以一言一行的身教引度眾生安身立命的過程中,自己才慢慢體悟,原來世間人所訂定的目標,常常是事與願違的定位,真正的歡喜並非建立在財富上,而是在於那一份本來清淨湛然的自性菩提。

  民國八十一年,在接觸佛法兩年多後,沒有太多的掙扎和念頭,只因為「人家都出家了,我們也要出家」的想法,辭掉了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送出了成堆的名牌行頭,帶著一條毛巾、一雙拖鞋、一套運動服,見岸師和另一位師兄弟一同成了 惟覺老和尚座下弟子。

  悅翔珠寶公司負責人林快鴦回憶見岸師出家時的因緣表示,當時,有朋友告訴她「傳航(見岸師皈依時的法名)要出家了!」林快鴦心想,「一個連到山上發心掃廁所都穿著五萬元名牌的人,怎麼可能會出家?」因此,聽了朋友的話,她只是淡淡地回答,「真的剃度了再說吧!」沒想到,見岸師竟然真的放下了塵世的一切,以佛法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命。

  「每個人都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有了定位才有目標,才有表演的舞台。」見岸師說,出家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成了自己自利利他的定位和學習的目標,特別是從師父身上了解到佛法是要實踐的,「一切都是做了就有,沒做就沒有,佛法說功不唐捐、福不唐捐,也就是做一分即一分。」

  有一次, 惟覺老和尚與弟子一起出坡,有位弟子基於恭敬心對老和尚說,「師父,您不要做,我們來做。」老和尚卻說,「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親身演教的示範,讓見岸師更了解修行是時間的功夫。

  見岸師表示,以世間法來說,修行就是將生活中面對的人、時、事、地、物達到平衡;以佛法而言,修行即是時時覺察、覺照,放下自己的貪、瞋、癡等習氣,忍下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站在世間人的立場,就是與自己拔河。」

  在這一場拔河賽中,見岸師不但學會了如何放下粗的煩惱,在更細緻的事相上磨鍊,進而啟發理上的契悟;同時,她也了解到,修行不是為師父、不是為道場,而是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在努力。因此,本著「轉自己的問題就是轉眾生的問題,轉眾生的問題就是轉自己問題」及「不恆順外面的眾生,如何恆順內心眾生」的心念,出家後,見岸師總是以慈悲和智慧度眾。

  特別是在擔任天祥寶塔住持這些年的過程中,由於前往者多是為了替往生的家人購置塔位,而非虔敬接觸佛法者,因此,若非特別的慈悲和智慧,如何做到恆順眾生和滿足眾人要求的目標?然而,見岸師做到了,只因她心心念念都想著,「如果自己像對方這麼苦,希望別人怎麼幫忙。」

  從出家前到出家後,見岸師強調,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清楚修行這條路是永不回頭的一條路。」好比一杯墨汁,滴入一滴清水後,雖然仍是污黑的墨汁,但它已然有了一滴清水在內,如是滴兩滴、滴三滴、滴四滴,即使滴十滴後依舊不改本色,但是,不斷一滴再滴,總有清淨澄澈之時,徹見湛然長寂的本來面目亦是相同的道理。

  回頭再看那個曾經全身穿著名牌的自己,見岸師說,「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將福報應用在利益眾生的善法上。」一句話,當下又無聲無寂地成了過去。在現在與過去之間,原來又是那一念心在作用。

<本文摘自大成報>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诸佛菩萨看九法界众生,是看他的性。性是法性,这相是法界相。相有差别,性没有差别,所以从性上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众生把体性忘掉,完全着相,“这是佛,那是人,那是畜生”,这着了相,着相就不见性。迷失了自性,这一迷,一切都迷!迷里面才生是非人我,才生贪嗔痴慢,真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自性里头本来无一物。我们迷失自性,这才堕落在虚妄之中。我执法执、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嗔痴慢,都是妄想里面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没有这些东西。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