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建筑所反映的佛教生态


2014/9/8    热度:348   

陈清香
  (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暨史学系教授)
  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207-222)
  --------------------------------------------------------------------------------
  209 页
  当代佛教建筑所反映的佛教生态
  陈清香
  要  目
  壹、传统的佛教建筑
  自印度、中土、台湾等不同时地的变迁
  贰、当代佛建与传统佛建的差异
  一、佛教建物的命名
  二、二建筑布局
  三、三建物外形
  四、高层建筑
  参、当代佛教建筑举例
  当代佛建质的提升赶不上量的扩张
  一、紫竹林精舍
  二、法鼓山
  三、金刚寺、慧日讲堂、永届缍等
  四、宏法寺、慈恩寺、德修禅寺等
  肆、当代佛教建筑所反映的佛教生态
  210 页
  壹、传统的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是佛教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代的佛教建筑
  展现了当代的佛教生态, 过去佛教建筑遗迹则反映了昔日佛
  教文明灿烂的历史。  
  佛教自释迦世尊创立以来, 二千五百年间流布于亚欧各
  地, 尤其在印亚大陆,随著传播的地域,到处都有佛教建筑
  遗迹。 早期在印度和中亚的遗迹,以佛塔( Stupa,古译称
  窣堵波)和石窟寺院最具代表性, 由于窣堵波的原始功能是
  为纪念先人, 是保存大德遗骨舍利之处,且常座落于交通辐
  轴的四衢之道,因此并不具备人们居住作息的实用性。 而石
  窟寺院则不然, 原始的石窟是专为修行人而开凿的,是故无
  论位于南印度的阿姜塔 ( Ajanta ) 石窟(图 1 )、阿富汗
  的梵衍那 ( Bamiyan ) 石窟、 新疆的克孜尔 ( Kizel ) 石
  窟,以致于关内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图 2 )、龙门石窟
  等。 基本上,均是座落于远离都市尘嚣、人烟罕见的深山谷
  地。 使用当地的石材雕建,和当地的自然景观合成一体。 
  基本上印度中亚的石窟, 具有给予僧人禅观静坐或绕佛
  塔诵经的功能。 而华北境内的石窟宏伟壮观华丽,其原始功
  能逐渐消失, 却反映了帝王崇佛作功德的施政理念,兼亦展
  现国威的佛教生态。  
  佛教入华后, 中原地区在汉族的经营下,佛教建筑汉式
  化了。 原为彰显佛家的中道真谛,原为传达法华维摩的信息
  , 但是就住的环境和形式而言,被儒家的社会制度,伦理观
  念所同化。 佛教建筑表现在木造寺院上,其布局一如皇宫官
  署, 在中轴线上,安置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
  、罗汉堂、祖师堂等等,高低错落有致, 外加左右配殿,表
  现了尊卑与秩序。 从木造佛寺的建筑配置,看到了佛教的传
  承伦理, 从佛寺殿堂的宏伟外观,看到了帝王对佛法的保护
  , 对祖师的推崇礼遇,也看到了佛教在中土流布期间的佛教
  生态。  
  211 页
  佛教藉帝王统治者数百年的倡导之后, 渐渐的也深入民
  间,庶民化的佛教生态逐步来临。 佛教建筑为迎合民俗信仰
  , 以及融合儒道思想,在外形上增加了多样的装饰,屋基、
  墙壁、门扉、窗斗、梁楣、大柱... 等, 或雕刻仙人走兽,
  或图画神迹故事。 也有民间祈求福禄寿禧,富贵吉祥的题材
  以暗喻谐音的方式表现出来, 此种庶民化的佛教生态,在台
  湾早期的寺庙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台湾传统的佛寺而言, 其建筑外形依时代先后,可分
  三大脉络︰  
  ?是明清时代所建的闽南式佛寺, 较具规模如开元寺
  (图 3 )等,有明显的中轴线布局,左右配殿,对称和谐。
  一般的佛寺大殿外形均飞檐起翘、 装饰复杂、用色浓烈、对
  比鲜明。   
  ?日据时代所建的东洋风佛寺, 屋基高广,黑瓦覆顶,
  歇山面向前,有时殿前凸出抱厦、外观庄重、肃穆朴实。 如
  嘉义清华山的德源禅寺,其玄关以唐博风式(图 4 )东洋风
  格十分显著。 而日据时代尚有一些西洋风貌的佛寺如后里毗
  卢寺(图 5 )全无传统佛寺语汇,外观十分特殊。  
  ?战后至解严之际四十余年( 1945 ~ 1987 )间所建
  的佛寺, 在屋顶的造形好采北方宫殿式,金黄色或绿色的琉
  璃瓦, 屋基平直,装饰虽不多,但金碧辉煌,和东洋风佛寺
  色调几成对比。六甲的龙湖岩寺的前殿(图 6 )就是一例。
  当代的台湾佛教建筑, 虽有以上所述三大承袭的源流,
  但此种承袭传统的影响力, 正逐次的消退中,佛教生态的变
  易,也促使佛教建筑的革新。
  贰、当代佛建与传统佛建的差异  
  随著佛教新生态的来临, 佛教建筑也有了新的风貌,兹
  就建筑物的名称、 建材、布局、外形、装饰等诸项分析传统
  和当代的佛教建筑
  212 页
  的差异︰
  一、佛教建物的命名  
  明清以下, 中国传统的佛寺,主要建物的名称依序是山
  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 ( 或称观音殿 )、罗汉堂、
  戒坛、 讲堂、藏经楼、禅堂、祖师堂、斋堂、寮房、佛塔等
  等。  
  而近世台湾所兴建的佛寺建筑, 其命名上,已趋多样化
  , 并不完全因袭传统名称,除了大雄宝殿之外,如以佛光山
  为例, 整个道场建物林立,其名曰︰东禅楼、西净楼、大智
  楼、 金佛楼、玉佛楼、檀信楼、朝山会馆、栖霞禅苑... 等
  ,与传统佛寺命名,已明显不同。 (注 1 ) 
  正在兴建中的法鼓山, 其建物名称曰︰演讲所、接待大
  厅、 国际会议厅、教育行政大楼... 俨然已超出传统佛寺所
  具备的建物。  
  就小型精舍特例而言,座落于凤山市汉庆街的紫竹林精
  舍, 其主体的三栋建物,其名曰︰法宝楼、佛宝楼、僧宝楼
  ,以三宝为命,用意相当贴切,而未见于传统佛寺。  
  佛寺殿堂的名称, 除了显示佛寺建物在使用上的功能之
  外,也反映了主事者对弘法的方针及其寺院的特色。
  二、建筑布局  
  明清以下, 传统佛寺的布局,基本上都采取中轴式的布
  局,唐代伽蓝那种廊院式布局已无遗例。 中轴式布局有几个
  原则︰?主体建物的配置是依次排列在一条主轴线上。 ?副
  体建物位于主体建物的左右两侧,形成左右对称的格局。 ?
  建物的高低大小, 采前低后高,前小后大的布局,除了钟鼓
  楼小型建筑可在大雄宝殿左右前侧稍高出大雄宝殿的屋基之
  外, 大雄宝殿前不可能有大型建物的,但是到了大雄宝殿则
  已是体积最大的建物, 大雄宝殿之后的建物,不必大于大雄
  宝殿。 ?整座佛寺在山门之前,往往有很长的前导部分,此
  种特质,愈是位于深山的名刹愈明显。  
  而台湾当代的佛寺, 在最近一、二十年来所兴建者,已
  逐渐脱离
  213 页
  这种传统原则, 以第?原则而言,台湾地狭人稠,佛教道场
  的取得, 往往不是一次而成,而是累积多年的岁月,逐渐扩
  大形成, 因此在规划上,便只能部分渐进式,而非整体一次
  式。 有很多道场首次规划是中轴式的布局,但再次扩建便往
  往偏离了主轴。 尤其近年新兴的道场,其中轴线的布局已经
  不明显了。  
  就第?原则而言, 左右对称是儒家思想彰显统治威权的
  表征之一, 新的佛寺也逐渐不依此原则,如高雄紫竹林精舍
  , 在大雄宝殿前,只有左护龙,而无右护龙,多宝塔位于左
  后侧, 单独一塔,打破了左右对称的格局,但丝毫不减其和
  谐静谧之美。  
  就第?原则而言, 台湾当代的新佛建,如无中轴线,自
  然也就无前低后高的问题, 很多佛寺新建的馆舍,就位在大
  雄宝殿之旁侧, 砌起了比大雄宝殿高出三四倍以上的建物,
  如台北的善导寺大雄宝殿旁的高层建筑历史文物馆(图 7 )
  ,台北法光寺大雄宝殿旁的高层佛学研究所等。  
  就第?原则而言, 佛寺的前导部分,原是空间转换的一
  个重要机能, 当人们从糟杂的喧嚣的俗世,转换至一处静谧
  的洁净的庄严伽蓝胜境时, 如有一段长长的走道,或爬坡、
  或涉水、或阶梯等,作为前导,在心灵的调适是需要的。 因
  此传统佛寺在山门之前,总是有相当距离的导线。 但是在当
  代的佛寺, 若是处于都市闹区中,此种前导部分几乎都省略
  了, 甚至连山门也不见,大殿楼层直接面街,如位于台北市
  济南路的华严莲社、位于台北市南昌街的十普寺, 便是如此
  。 但若是处于山林深处,则前导部分便能维持佛寺的原有气
  氛。
  三、建物外形  
  传统的佛寺外形, 不外乎佛殿、楼阁、佛塔等几个不同
  的造形。 就屋顶而言,也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钻尖
  、盝顶等的差异。 就殿宇而言,沿袭著皇居的建筑规格,其
  高度、开间数、进深数、屋檐的层数等,均有定制。 由于以
  木材为材料, 因此斗拱、雀替、梁楣
  214 页
  、藻井等,是为必备。
  而台湾当代的佛教建物, 由于在意识上,仍属于传统的
  延续, 是故建材已经改为钢筋水泥混凝土,在外形上却仍旧
  模仿木造的宫殿式样, 斜坡的庑殿顶或歇山顶,上覆琉璃瓦
  , 屋顶下层仍作成一根根的椽木模样,斗拱、雀替也样样不
  少。 这样的仿宫殿式的现代建筑,在三、四十年所砌造的佛
  寺,比比皆是。  
  但是近年来的新佛寺, 便不再墨守成规,人们考虑到实
  用性,和宗教的内涵。 又在审美观念流变下,那屋脊翘角、
  龙凤人物繁褥的闽南式佛建, 以及庄重宏伟的仿北方宫殿式
  佛建,都逐渐被简洁的直线所构成的当代建筑所取代。 椽木
  、斗拱在木结构的建筑物中, 是挑大梁的角色,可是在钢筋
  混凝土建材中,那只是装饰品。 新竹北埔金刚寺的新殿宇、
  林口双林寺, 阳明山永明寺、高雄紫竹林精舍等,大型殿宇
  几乎都没有斗拱, 椽木也尽量减少,栏杆没有雕花,大柱没
  有蟠龙,屋脊没有飞禽走兽。  
  外形由简单的纵横线、圆弧线所构合而成, 是现代佛建
  的新风貌。 也意味著这是一个讲求新速实简的新生态时代。
  四、高层或多层建筑 
  在传统佛寺建物中, 多是单层建筑,多层或高层建物,
  仅见于钟鼓楼、藏经阁、普贤阁、观音阁等。 除了佛塔是层
  数最多、高度最高的佛教建物, 其他,一般的大雄宝殿等少
  有多层。  
  而在今日台湾的新式佛教建筑, 楼层式的大殿,已是普
  遍常见的事, 尤其是位于都市内的佛教建筑,在寸土寸金,
  有限的土地必作最大的有效利用原则下, 不允许有中轴式院
  落配置,一定土地面积上的佛建,惟有向高空发展。 最常见
  的配置是, 建物的底层或最下层供奉地藏菩萨称地藏殿,地
  上的第一层为大雄宝殿, 供奉释迦世尊,第二层称三圣殿,
  供奉西方三圣像, 也有在第三层称大悲殿,供观音菩萨,或
  此层省略,第三或四层则为祖师殿或其他。 这也算是缩短了
  简化
  215 页
  了的中轴布局,但已经不可能有山门的存在。  
  最近几年来, 不少的教团纷纷购置高层建筑为佛寺,在
  十几二十层、一二百坪或更宽的面积的楼层中, 买下一、二
  层或三、四层,做为弘法的据点,且命名为某寺, 某文教基
  金会等, 这样的大建物大楼层内,也有大雄宝殿、文殊殿、
  观音殿、 讲堂、禅堂、会议厅、五观堂、厨房、寮房等等,
  在名称上是尽量同于传统佛寺, 但各殿宇厅堂等分散在楼层
  的各方四处, 谈不上丝毫的中轴布局,左右对称,连最起码
  的方位上的统一性都无法要求到。 位于台北市民权东路的普
  门寺、位于松山火车站的松隆寺, 位于南京东路的灵鹫山台
  北道场等,都是如此。  
  这可说是都会文化高度发展下的佛寺新生态。
  参、当代佛教建筑举例 
  处在一个佛教信众日增, 而信众又热衷于盖庙的今天,
  人们或拆除老旧不堪使用的旧寺, 而予以重建,或当某位高
  僧名望高, 信众大增时,便觅地营建新寺,佛寺在数量上,
  成长的速度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质的方面,却仍有待商榷处
  , 如︰ 
  佛寺在外形上, 是否仍要因袭传统?顶著斜坡琉璃瓦的
  大帽子, 斗拱雀替为饰,背负著帝制统治的威权,繁琐而又
  沉重。这对于处在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中,有这个必要吗?
  其次, 佛教各宗的门风、法门的差异,是否考虑用建筑
  语汇表达呢?如, 以禅寺为名的道场,宜尽量以简约、利落
  、自然的外观表现之,以不尚华丽造作为原则。 阐扬净土思
  想的佛寺, 则应尽量营运出念佛修持法门的可贵性与净土的
  气氛。 其他华严宗、天台宗、密乘等亦各有其宗门风格,在
  建筑物的布局,装饰上稍用心思,便可达成。  
  再者, 佛寺兴建得高广华丽,美奂美轮,其实用性如何
  ?是否达到完全的使用率?在兴工建寺的过程中, 是否造成
  周遭的污染或环境
  216 页
  破坏?建好完工之后, 是否造成自然景观的负面影响?  
  以下举几个较佳案例,或许可作新建佛寺的参考。
  一、紫竹林精舍  
  建于民国 76 年,落成于 81 年的高雄紫竹林精舍, 是
  嘉义香光寺的分院。 在结构上,以三栋高楼为主体,前栋命
  名法宝楼有地上五层高楼,地下二层。 中栋佛宝楼有七层楼
  高,规划成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楼。 后栋僧宝楼有六层
  楼高,是僧众活动区。 (图 8、9 ) 
  在阐扬佛教的教义上,此精舍揭橥《法华经》的内涵,
  在命名、标记、图饰、空间的规划上,处处引用《法华经》
  的经文。 例如一入门便命名为法华门,而不称山门,且在宽
  约十八尺的铜门上,铸造廿五条福田衣的衣纹。 在门内墙边
  则砌金刚宝座, 以象征《法华经》〈法师品〉的“入如来室
  ,著如来衣,坐如来座”。  
  在法宝楼右侧有“一念门”, 表示一念心,门口有常不
  轻菩萨, 不专诵经典,而对每个人行礼拜赞叹,因每个人皆
  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既符合了《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
  的情节,也代表忍辱波罗蜜。 
  在中庭的设计上, 是彰显了六度︰有布施榜、有白色花
  岗代表持戒、有用观音山石排列出向前展开的图案, 代表精
  进,卵石代表禅定,有白色摩尼宝珠代表般若。  
  在大雄宝殿内, 有正在虚空说法的佛陀,穹窿顶上有倒
  挂的金色莲花, 墙上、地面等以灯光图饰来彰显化秽土为净
  土,汇三乘归一佛乘的法华深义。  
  在宝殿左侧护龙上, 以曲折上升的阶梯,表现成佛之道
  , 以歇心亭喻《法华经》〈化城喻品〉中的化城,以多宝佛
  塔象征〈见宝塔品〉中,多宝佛的誓愿。
  其他如从地涌出道,天井的观喻园林,耆阇讲堂, 华开
  莲现的念佛堂等等, 几乎每一寸空间,都不放弃可以显彰《
  法华经》要义的表现。  
  217 页
  主持人悟因法师当初建设法华道场便曾订下三个目标︰
  一、是以功能为导,实用为主。 一切装修设备能周全照
  顾人与人、人与景、人与物的互动关系。   
  二、以厚重朴实为主要风格。   
  三、发挥佛教艺术的功能, 藉由佛教象征图案、浮雕塑
  像, 引发入寺者能体会《法华经》中佛陀的本愿思
  想。 (注 2 )   
  紫竹林精舍, 占地不广,却充份发挥了佛教建筑的功能
  ,也展现了当代佛教建筑之美。
  二、法鼓山  
  法鼓山的佛教建筑群, 是由名建筑师陈柏森所设计,重
  要的建筑物, 有第一演讲厅兼大殿、接待大厅、第二演讲厅
  兼斋堂、 禅修中心、关房、男众部寮房、女众部寮房、教育
  行政大楼、 国际会议厅、图书馆、教职员、贵宾宿舍及餐厅
  等等。 (注 3 )  
  虽然这些建物都还停留在纸上作业,不过从图表上仍可
  看出此建筑群的建物风格, 从陈建筑师与圣严法师的谈话中
  , 已可窥探出几点特色︰
  ?建物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虽是以钢筋水泥为主要建材, 但是评估了金山地区的气
  候土质等自然条件,而尽量采用砖石,不用木料。   
  其次法鼓山原地是一处林木蓊郁的自然山岭, 在从事开
  发后, 必然会改变原有生态,于是尽量将原的植物予以保存
  不砍伐。 建物的体积高度不过分扩张,以免伤及地表,使金
  山面海的自然美景,仍然保存。
  ?表现现代建筑的精神
  现代建筑讲究实用性, 因此在外观上,屋顶虽仍是斜坡
  式, 但没有任何的顶上装饰物,也不用瓦片,没有椽木、斗
  拱, 没有复杂的藻
  218 页
  饰, 只是以简单几何图形构成的空间布局,有俐落、爽朗的
  现代建筑之美感。  
  在同一栋的建物中, 有多功能用途,如第一演讲厅,可
  以举办大型演讲、 法会、念佛、礼忏、会员大会、联谊表演
  、放映影片等多样的用途。
  ?表现主持人的宗风 
  圣严法师提倡的修行法门虽是多种, 但以禅修为最具特
  色, 法师也将以法鼓山的建筑艺术来展现禅风,禅家提倡身
  体力行, 简化繁琐,以朴实、淡雅、自然、率性为主,因此
  摒除了传统寺院建筑的语汇, 以符合禅家修行为目的,其中
  “禅修中心”的建物作风, 采图形的造形,注重采光,空气
  流通,以营运出宁静、柔和的禅修环境。 其他的建物也尽量
  在外观上配合,使整体有协调之美。(图 10 )(注 4 ) 
  法鼓山, 动土典礼早已举行经年,但建物是尚未成形,
  如果进行顺利, 则将是二十一世纪台湾最具前瞻性的佛教建
  筑之一。
  三、北埔金刚寺、慧日讲堂、永明寺等  
  北埔金刚寺、 慧日讲堂、永明寺等都是由宽谦法师和林
  志成建筑师所共同设计的。 宽谦法师虽是出家人,但她大学
  毕业于建筑系, 了解现代建筑理念,又体认到出家人在住屋
  上的需求, 因此,由她设计出来的现代佛寺,充满了现代建
  筑语言,而不离佛教精神。  
  北埔金刚寺, 原是妙禅法师(斌宗法师之师父)所建的
  道场, 现存的遗址尚保留原来的大雄宝殿,有重檐歇山的屋
  顶,燕尾起翘和双龙戏珠的基饰,十分典雅。 在扩建的新式
  建筑设计中, 此大殿是予以保留,然后再在大殿的前方,左
  右侧处, 加盖前殿及寮房,虽然新旧风格有所差距,但仍有
  其和谐之美。   
  在布局上, 仍保留传统佛寺的中轴线,且由世俗空间到
  超俗空间的转换上, 安排的恰如其分,尼众的寮房和信众的
  住宿是分开的。 在
  219 页
  机能上, 平时出家人课诵行持所须空间不大,但是一到法会
  时, 信徒涌入,便须很大的空间,因此有弹性的设计户外讲
  堂或户外殿堂。  
  北埔金刚寺是新旧殿堂并存的一个实例, 代表著旧佛教
  生态过渡到新佛教生态所处理的模式。  
  至于台北慧日讲堂则完全是新式的建筑, 是一栋完全现
  代化的楼层, 没有斜坡的屋顶,没有山门,没有任何传统佛
  寺建筑语言。 最特殊的是将正面以慧日二字的文字图形,作
  成建筑物的外观, 让人远远的便可以读出“慧日”二字,这
  一点不禁要令人为宽谦法师的灵活创意而赞叹。 (图 11 )
  至于阳明山的永明寺, 在外观上,仍然戴著传统寺院的
  那顶旧帽子, 斜坡屋顶、覆盖茸瓦、有仿木造的椽木等等,
  殿宇的布局上也采左右对称式。 (图 12 ) 
  不过在用色及造形上已经相当简单俐落, 它最大的特色
  在于水域和建物连成一体,十分亮丽耀眼。
  四、 宏法寺、慈恩寺、德修禅寺等  
  开证上人的高雄宏法寺, 座落于市区之内,有巍峨高大
  的山门, 有宽广的前庭,其宏伟壮观的华藏世界殿正面,以
  传统屋顶歇山面为饰, 檐下梁柱间,饰以云冈石窟中常见的
  山形斗拱, 人字形补间铺作,令人回溯到五、六世纪时代,
  北魏皇朝辉煌的佛教盛况。 (图 13 ) 
  上人的另一道场慈恩寺, 或是兴建时间较早,北方宫殿
  的建筑语汇较多。 但是位于屏东竹田的德修禅寺,可能尚未
  落成, 就计划图看来,屋顶黑色,建筑线条利落,装饰造作
  不多, 看来庄重沉稳,威权的宫殿气势已淡,禅修的意味浓
  ,很有现代佛教建筑风格。 (图 14 ) 
  正在兴建中的佛寺或佛建, 为数尚多,有创意或具时代
  性者也不少, 以上所举,不过是少数较具特色者,其他限于
  篇幅,不赘述。
  220 页
  肆、 当代佛教建筑所反映的佛教生态 
  从上述所举的几栋当代的佛教建筑, 可以让人读出当代
  佛教的新生态。 无论这些建筑是已经落成使用了,还是处在
  正在施工中, 或是只停在纸上作业之中,都同样的代表著今
  日台湾的佛教生态,已逐渐脱离传统的模式。 走向现代化、
  科技化、国际化,和当代文明紧密相连,注重环境保护, 维
  持生态平衡,美化自然景观。  
  早期台湾的佛教寺院, 一般百姓只当作葬礼法会或超度
  亡灵的所在, 出家人清修也只看成消极而不问世事者,而且
  在经济穷困的时代, 佛寺规模不大,供养不丰裕,出家人出
  坡耕耘,十分辛苦。 寺内僧人要能讲经说法的机会也不多,
  因此小规模的佛寺,连讲堂都没有。  
  而当代民生富裕, 佛教思想深入知识份子或高级官吏心
  中, 佛教信仰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信徒有余力捐献供养佛寺
  ,于是佛教寺院每一栋都建得美奂美轮,高大宏伟。  
  在三十年前的佛教建筑, 仅仅是佛殿、讲堂、佛塔而已
  , 但近年来佛教建筑已不是只以寺塔所能涵盖,佛教僧团集
  资举办教育事业和福利事业, 于是佛学院、佛学研究所、佛
  教中小学、佛教大学, 以及育幼院、养老院、医院等等均应
  运而生, 近年来还有佛教图书馆、佛教博物馆,以及国际学
  术会议厅等等, 这些建筑物在外形和功能上,事实上与一般
  性质相同, 只不过冠以佛教二字,在建筑装饰上可能是多了
  一些标示而已。 在意义上,佛教在当代高等教育及社会福利
  上,所作贡献已相当可观。  
  过去的佛教建筑, 受到儒家统御思想的影响,大雄宝殿
  总要盖得像紫禁城的太和殿一般, 才能彰显其威权气势,今
  日的佛教建筑在反映今日的民主社会, 无须帝王统治的象征
  , 只要实用和落实佛教教育的功能,因此外表尽量简化,内
  部的布局隔间,只求合乎人们使用的机能。  
  221 页
  有的道场, 信徒众多,经费充裕,便以竞相建造高广佛寺
  楼房为时尚,佛寺动辄二、三十层,工程浩大, 气势磅礴。
  但, 如果没有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估它对整个周边
  的生态的变化,那是十分不宜的。  
  总之, 佛教建筑是佛教文明高度成长的象征,传统的佛
  教建筑,反映传统佛教的生态。 处在二十世纪末的台湾宝岛
  ,佛教兴盛,佛教建筑也呈现多样化。 但落实当代的开放社
  会,佛教不能孤芳自赏。 佛教建筑随著佛教走向更机能化、
  更生活化, 更注重环境保护、生命和谐、景观之美等,是必
  然的趋势。
  222 页
  注 释
  (注 1 )佛光山寺始建于民国 56 年, 上述建筑物均为其后
  的二十余年间陆续建成, 见《佛光山开山二十周年
  纪念特刊》,佛光出版社,民 76。
  (注 2 )见《香光尼僧团十二周年特刊》, 香光庄严杂志社
  出版,民 81。
  (注 3 )见《法鼓山建筑设计图》。
  (注 4 )以上三点特色,得自于陈柏森建筑师的口述。 图 1
  印度阿姜塔( Ajanta )石窟第 26 窟,第七世纪。
  图2  云冈石窟第十窟前室西壁,北魏时代。
  图3  台南开元寺山门
  图4  日据时代佛寺──嘉义清华山德源禅寺玄关,东洋风格十分显著。
  图5  日据时代佛寺──后里毗卢寺
  图6  六甲龙湖岩寺前殿
  图7  台北善导寺,日据时代的大雄宝殿和战后的高层建筑
  图8  高雄凤山紫竹林精舍大雄宝殿,即佛宝楼正门
  图9  高雄紫竹林精舍佛、法、僧三宝楼侧面一景
  图10 法鼓山禅修中心设计规划图
  图11 台北慧日讲堂正面设计图
  图12 阳明山永明寺设计图
  图13 高雄宏法寺华藏世界──正面图
  图14 屏东竹田德修禅寺新建工程计划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时候从事教育工作的,一般都是穷秀才,一生清贫,甚至于三餐饭都有问题。他热心教子弟,热心教学生,学生做了状元、做了宰相,这是老师的荣耀,这是老师的成就。古人知恩报恩,譬如你中了状元、中了进士,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祭祖,报祖宗养育之恩;祭完祖之后就拜老师,自己的成就,是老师心血教导而成就的。拜哪一个老师?拜启蒙的老师。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是拜幼稚园的老师、拜小学老师。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