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参访寺院


2014/9/8    热度:168   

如何参访寺院
  张晴
  走进佛教寺院,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寺院特有的祥和气氛,沉浸其中,平日紧张烦燥的身心自然也跟著放松起来。若再仔细观察寺院中人,会发现他们的举手投足间,往往比一般人多了一分从容与自在。
  但是,有一些人想要参访寺院,却又裹足不前,他们犹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担心不熟悉规矩,会有「不得其门而入」的困扰,不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要注意哪些礼节、如何去礼佛、遇到法师该怎麽办、是否会影响到出家众的生活作息?甚至紧张得手足无措,只好打道回府。
  其实,大部份寺院都订有开放时间,平时在早点过後到晚上安板(注一)之前,都欢迎访客前来。但若遇上特殊活动则会另有办法;原则上只要先了解寺院的作息,就可安排涤尽尘俗的寺院之旅,亲身体会佛教寺院的清净祥和。
  「知客处」是访客来寺院应到的第一站,那是寺院负责接待访客的单位,除了可以协助参访者了解寺院建筑与熟悉环境,还会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因此,参访佛寺先到知客处一趟,告知来访目的或寻求帮助,不但不必担心会走错地方,还可取得佛寺的相关资料与近期活动。
  藉由知客法师的引导参访,访客可以很快地熟悉佛寺的环境。但是,不要因为熟悉环境反而疏忽了应有的礼节。除尽量轻声细语,不要大声谈笑嬉戏,也不要随便进入出家众居住的空间,干扰寺院清静的修行生活。
  特别是带著小朋友一起参观佛寺时,要特别提醒他们不要因好奇随意乱闯,或是四处追逐跑跳。而寺院的任何东西,即使是一花、一草,都不可以任意挪动,尤其不可以私自带走,因为对寺院来说,所有的物品都属於十方常住物(注二),不是单属於某一位出家人或某一个寺院,自然也就更不能由访客据为己有。
  当然,如果您是一位佛教徒,则不妨进入大殿礼佛。入大殿礼佛前,应先整衣、脱鞋、脱帽,然後以祥和平静的缓慢步伐,身无长物地进入大殿;如果该寺院不用拜香,则不可勉强,若是带了食物、鲜花要供佛,则可交至知客处,由寺院统一处理。
  特别要注意的是,进殿礼佛时,不可擅自鸣磬或动用法器,当然更不可以在住持的位子上礼拜。
  此外,遇到法师时可以虔敬心合掌问讯(注三)。若不习惯,则只是点头、微笑亦无妨。
  事实上,不论遇到任何问题,只要虚心求教旁人,在寺院中的每一位法师与居士,都会亲切和善的适时为访客解开疑惑,即使是初来乍到或非佛教徒,都不必太过拘束、紧张。
  有了概略的认识後,想必您不再担心自己会不知所措了。找个空闲到寺院走走,也来领略这份恬静安详吧!
  【注释】
  一、安板:寺院就寝前的讯号。
  二、常住物: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若将供给四方僧伽受用之资具据为私有或买卖,即犯大罪。
  三、问讯:敬礼法之一,为向佛菩萨、师长及受尊敬的人合掌曲躬,请问其起居安否。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可以求佛加持,但是不可以求感应,不可以求神通。我们常常听说,某人学佛着魔了。为什么会着魔?就是这种心态不正确,错误的心态容易招来魔障。学佛的人只要老老实实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训来修学,就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我们所讲的效果、讲的成绩,就是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第一个效果,就是不生病。很多人这个地方病,那个地方痛;身心清净,病痛可以立刻消除,身心健康,自在快乐,这就是效果,离苦得乐马上就能够见得到。如果讲更深、更殊胜的效果,就是能够预知时至,将来往生的时候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我们。功夫稍微好一点的人,生死可以自在,就是说想什么时候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可以,可以自己做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