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佛教建筑设计发展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讲


2014/9/8    热度:437   

中国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设计发展国际研讨会主题演讲

释圣严
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办人

 

提要

  中国寺院脱胎于宫殿的模式,但异于印度的伽蓝,也异于中国的宫殿。它是以中国宫殿的外观,增加了佛

塔、祖塔、佛像、壁画等的内容。若从空间的布局上说,在整体殿堂院落配置方面大致是依道宣律师《戒坛图

经》的模式。

 

 

关键词:1.古建筑 2.中轴线 3.佛寺 4.佛塔

 

[参考书目]

《法鼓全集》,三之一册,释圣严著。1993年。法鼓山东初出版社。

《佛国之旅,释圣严著。1997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金山有(金广)》,释圣严著。1991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法源血源》,释圣严著。1988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火宅清凉》,释圣严著。1992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行云流水》,释圣严著。1993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春夏秋冬》,释圣严著。1993年。台北:东初出版社。

《步步莲华》,释圣严著。1998年。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

 

 

页2

  我能受到贵研讨会的邀请,担任这场主题演说,感到非常荣幸,但也觉得相当惭愧,因我对于贵会研讨的

主题,纯属外行,在诸位专家学者面前,岂够资格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是主办、协办单位以及在座诸位先进,

都是我敬佩和心仪的团体及个人,来跟大家见面谈谈,乃是很高兴的事。

我对于佛教的建筑艺术,没有研究,却很感兴趣,故于1968年的《佛教文化》季刊第十一期,曾发表过一篇〈

中国佛教艺术的价值〉,其中的第二节,即是“中国的佛教建筑”,又分佛寺建筑及佛塔建筑的两类,作了一

些基本资料的介绍。到了1988年,因为返回中国大陆探亲,才有机会顺便到北京、洛阳、河南、江苏,参访了

若干座古寺院,实地认识了古代佛教建筑的结构及其布局设计。翌年1989年,我们的僧团,获得了座落于台北

县金山乡的法鼓山一大片山坡地,便不得不筹划开发及建筑的工程,为了温古知新,便于1991年,结合了以建

筑师群陈柏森先生等为核心的“大陆佛教古建筑艺术考察团”,到了大陆,则由建设部派了中国建筑中心的屠

舜耕先生等作随团的专业指导。佛教史学及佛教美术史的学者冉云华与陈清香两位教授同行。让我考察了北京

近郊的白云观、潭柘寺、戒坛寺、香山饭店、云居山、故宫、山西太原的崇善寺、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台

怀镇诸大寺、大同的云冈、善化寺、华严寺、甘肃兰州的玉泉山、敦煌莫高窟、天水的麦积山、甘南的喇嘛道

场拉卜楞寺等。由于是有专家同行,收获非常丰富,其中最古的是重建于唐德宗建中3年(西元782年)的南禅

寺,最新的是贝聿铭建筑师设计的香山饭店。

  此后,我又两度进入中国大陆,访问了云南的鸡足山,四川的峨眉山、成都的文殊院,西藏拉萨的布达拉

宫等藏传佛教诸大寺,安徽的九华山、南京的栖霞山、宝华山,镇江的金山、焦山,苏州的寒山寺、灵岩山、

西园寺、浙江杭州诸大寺、天台山国清寺,普陀山诸大寺,上海的静安、玉佛、龙华诸大寺。这些寺院,包括

汉藏两系的佛教各宗,诸大名山的建筑物,都是宋元明清历代的遗产,特别是属于明清两代的居多。有些寺宇

佛塔在经过历次的浩劫之后,还能于原地依原貌重建,让后人尚可欣赏到千百年前的中国佛教建筑之美。

  保存中国古文化相当用心的日本民族,也是值得赞叹的,由于奈良及京都的许多古寺院建筑,本来就是模

仿中国唐、宋、元、明时代的寺院风格,故于1992年组团前往考察。我在留学日本期间,也曾访问过从东京到

九州的日本佛教各宗大本山、总本山,比如天台宗的比睿山,真言宗的高野山,曹洞宗的永平寺,日莲宗的身

延山,临济宗的五山十刹,黄檗山万福寺,净土真宗的东本愿寺、西本愿寺,以及新兴的日本佛教建筑有日莲

正宗的富士山,立正佼成会的东京总会等。其中最古的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法隆寺,最新的是新兴佛教建

筑;由古老的木构造,到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等于在一千数百年的建筑时光隧道中走了一趟。

 

 

页3

  在二十多年来,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行脚于亚、美、欧三洲的国外地区,经常到各国大学的校园中演讲,

也访问了歌德式大教堂林立的捷克布拉格市,我在欧洲许多天主教及基督教国家,参观了不少大教堂,甚至还

住在他们的修道院中,我都会留意那些宗教建筑物的布局、庭院草木、门窗、走道、祈祷室、礼拜堂、卧室、

厨房、浴厕的设施,及其所用的材料结构、通风、采光、隐密度、安全感等的功能。

  接下来,介绍一下个人对于中国佛教建筑的一知半解。中国佛教寺院,脱胎于宫殿的模式,但它既异于印

度的伽蓝,也异于中国的宫殿,它是以中国宫殿的外观,增加了佛塔、祖塔、佛像、壁画等的内容。佛灭后的

印度伽蓝,初以佛塔为主体,由于僧人向佛塔礼敬,逐渐以佛殿为中心,僧众由礼佛舍利而改为礼佛圣像;寺

院以大殿为中心,周围建有小殿,小殿各有东西两轩,及东西两廊,各殿之间,均以回廊互相连接,寺之东侧

有钟楼。寺院设置重重的大门;此外有南西门及东西门,均名为三门。此三门是指牌楼形的大门,均用四柱三

门的形式,门顶采用楼阁的形状,若比照宫殿规矩,皇宫的三门是七楼四柱,王宫五楼四柱,一般寺观多用三

楼四柱仍是三门,最简单的一楼二柱,则仅一门了。后来的一般人不知三门是由四柱三洞构成的原由,便易名

山门了。也有以高大的楼阁为三门的,例如京都知恩院的三门,高耸入云,楼上供有国宝级的释迦等十九尊圣

像。

  寺院在大型的佛教道场,总院之下,别设分院,每院在总院之内又各具一个格局,如弥勒院、文殊院、观

音院、地藏院、华严院、戒坛院、翻经院等。在五台山的显通寺,相传于北魏孝文帝时代,即有“置十二院”

的记载。在中等的大寺院,将分院之名改为殿名,同时设有堂口,如法堂、禅堂、客堂、斋堂、讲堂、念佛堂

、如意寮等。不过不论寺院大小,必建有僧寮、大寮(厨房)、库房、厕所等的配置。

  根据唐代道宣律师的《戒坛图经》(《卍续藏经》册105,新文丰版)介绍印度只桓精舍的建筑规模及其

布局,是以后殿为中轴线之中心,后佛殿之最前部份是外门,依次向里是中门、前佛殿、七重塔,后佛殿之后

有三重楼、三重阁、后门。中轴之右侧前方有西门,由此向里有三重楼、经台、两座五重楼、一口莲华池;由

此线再向右边,以右侧的西巷道两旁建十一座分院,巷口西侧为西小门、巷底为后门。中轴线的左侧,也有重

楼、巷道、分院,自成一轴线;在此左侧轴线之左方,有一条三里宽十七里长的大路,种有十八行树,配以沟

渠灌注;在此大路之左,又有两小轴线,乃是果园、井亭、莲池,各种用途的库房、厨房。此当为中国佛教寺

院建筑布局的滥觞,唐代以下的佛教寺院之规模较大者,不论建于平地或建于山区,这种以佛殿为中轴线之中

心的原则是不会变更的。而且道宣律师虽然介绍的是印度的只桓精舍,图面的表现形式,却全是中国宫庭宫殿

的建筑。

  所谓宫殿式的佛教建筑,主要的建材是木材及砖材,墙基及柱础也有用石材的。

 

 

页4

纯以石材建筑的,仅有若干佛塔及祖塔。少数殿宇,也纯以木结构建造,例如山西应县的古木塔,建于西元

1056年;纯以砖瓦建造的,则有五台山显通寺的无梁殿,以及峨眉山万年寺内供奉七点四米高普贤菩萨铜像的

,也是无梁无柱的砖殿,建筑的技巧非常特殊,有点类似欧洲古老的大教堂,如伦敦的西敏寺,纯以大理石材

砌成,屋顶也是无梁,却有石柱,尚有五台山显通寺内纯以青铜铸造的铜殿。除了这些少数的例子之外,中国

古代佛教建筑,都是以木材为立柱、横梁、顺标的主要架构,并承载重量,再配以砖墙瓦顶,避风遮雨。

  中国古建筑物的屋顶形式,多用平顶(不是平台)、坡顶、尖顶、圆拱顶,在坡顶之中又分有歇山、悬山

、硬山、攒尖、十字交叉等等。屋檐的形式则有单檐、重檐,重檐则分二重檐、多重檐,例如敦煌莫高窟、云

冈石窟、以及浙江新昌石城山的大佛寺,都有依山而建的五重至七重屋檐之建筑物,一般的民居都是单檐,例

如南京宝华山的隆昌寺,虽是一座大寺院,各栋殿宇的建筑,都采用谦虚的民居形式,所以是单檐。

  宫殿形的佛教建筑,在梁柱交接点上,都用木雕的斗栱承托。若用天花板,便有藻井、平綦、平闇;以彩

绘及浮雕构成的图画故事为藻井,以方椽施素板为平闇,以平板贴花为平綦。四周墙面有绘画,为壁画。我所

见的寺院之中,若系禅寺,比较朴素,并无天花板的藻饰,也无壁画,甚至连天花板也省了,进入屋内,就直

接看到栋、梁、柱、椽、桁,例如五台山的南禅寺便是如此。我在中国大陆,所见的佛教古建筑中,绘有壁画

的并不多,除了石窟艺术的壁画,只见到嵩山少林寺的白衣殿北壁和南壁,留有清人所绘巨幅壁画,表现少林

寺武僧的拳谱;山西大同的上华严寺,殿内四周墙面,绘满了清人的巨幅壁画;在五台山的镇海寺门廊墙面也

绘有好几幅近代人的壁画,其他诸大名山古刹,殊少发现壁画。倒是藏传佛教的建筑中,在殿宇内外绘有壁画

者,则处处可见。这大概是由于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流,禅佛教是比较倾向于自然朴素而不重油彩形像的原因

  佛教的建筑群中,如系较大的古寺,通常都有佛塔及祖塔的建筑,塔的建材,全木质的极少,除了应县的

古木塔,金山江天寺的慈寿塔,日本奈良法隆寺的古塔等也是木造的之外,大概多半是砖塔,像西安的几座古

塔:大慈恩寺的大雁塔、荐福寺的小雁塔、兴教寺的玄奘塔、华严寺废墟中的杜顺塔、洛阳白马寺的齐云塔、

云南大理崇圣寺的三塔,以及杭州西湖净慈寺的雷峰塔、天台山国清寺的隋塔等,都是砖造。佛塔原为供奉佛

陀舍利的所在,例如印度阿育王时代遣使分送佛陀舍利于宇内各国,并且建塔供奉,至今仍可在印度见到佛陀

成道处、初转法轮处及涅槃处的纪念塔,有四角尖方形、有圆拱覆钵形。在中国内地的佛塔,只有少数是采用

印度西域式的覆钵刹杆形,例如五台山的白石塔及山西代县的阿育王塔,都是密封起来的。其他的古

 

 

页5

塔,不是密檐七级、九级、乃至十六级(如大理三塔之中塔),便是飞檐跷角楼阁形的五级(如狼山的支云塔

)、七级宝塔(如金山的慈寿塔);塔形可有四角、六角、八角等的不同。其中有的中空且有阶梯可供攀登,

例如大雁塔等,有的中实不可攀登。由于历时久远之后,屡经毁坏重修重建,有些塔中已无古物,有些佛塔的

基座之下或塔顶之上,藏有佛陀舍利及经像法物,例如陕西潼临县庆山寺的塔下精室,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塔

下地宫,云南大理的三塔,都被发掘出了许多古代的法物。至于祖塔,乃是各寺院的历代祖师骨塔或纪念塔,

例如少林寺有祖师塔林,北京市郊的戒坛寺,也有祖塔院的祖塔群。祖塔与佛塔的形状相同,多半则是具体而

微,大约二、三米高。

  中国佛教的寺院建筑,从空间的布局上说,在整体殿堂院落的配置方面,大致是依道宣律师《戒坛图经》

的模式。我到印度访问所见只桓精舍的遗迹,规模虽大,并没大到深十七里、宽数十里的程度,其建筑遗址墙

基所呈现的殿堂、僧舍、巷道的配置,也不像《戒坛图经》所示;倒可以由此《戒坛图经》理解到,隋唐时代

理想的佛教道场建筑物配置,就是那样的;所缺少的是各栋建筑物之间,不像后来的寺院,均有回廊连接,以

利避雨遮阳。

  在中国佛教古建筑中的佛殿,是以供奉巨大的佛菩萨圣像及诸护法天人像为主,殿内不是用来集会共修及

演讲的场所,例如建于唐代的南禅寺,建于辽金时代的华严寺、石城山的大佛寺,以及奈良的东大寺等。平常

僧众共修生活起居,别有各院的禅堂、法堂、斋堂、僧舍等附属建筑物。若举行大型法会,则集众于佛殿之前

的大丹墀中,所以每一座寺院的佛殿之前,除了极少数的因为限于地形而有例外,否则均有宽广的大庭院,庭

院中多是石铺或砖砌的地面,种上三、四棵大树,没有其他花草树木,简单空旷,以便于公共活动。

  寺院的用地大小,与其建筑物的配置疏密,关系也很重要。若有广大的建地,便可见其开朗雄伟之势,让

人有进入灵山胜境的感受,殿堂高大,三门巍峨。不论是寺院包山如镇江的金山;或者四面皆环山抱寺院,如

坐于莲台的九华山及五台山;也有三面皆山,如太师椅,都让人兴起遗世独立、绝尘超俗之思。唐高宗时代建

于长安城南平原的大慈恩寺,共有十余个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殿宇房舍,也是壮大雄伟,气象万千,有类于净

土变相呈现于人间。但是也有限于山区及市区的地形地幅,就得运用巧思,以影壁、照壁、墙垣、曲径等作陪

衬,使人不致于一眼看透全寺景观,虽然纵身很浅,横面不宽,依旧让人有幽静、深邃、隐密、安定的感受,

例如我所见的五台山镇海寺,那是章嘉活佛的道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在大寺院中,也宜有若干局部

的小院,在大统一的原则下,可让它们各别自成一格,各具特色,例如我在苏州灵岩山所见印光大师的关房,

就是大寺院中的一个小天地;北京潭柘寺左后侧的一

 

 

页6

个独立小配院,乃为小型的四合院;南京宝华山的尼众新戒寮,也是一个独成一格的四合院。

  中国佛教建筑的空间布局,至少是一座三合院,加上前门及前门左右两侧的墙垣,成为四合院,也有以前

门兼作天王殿的。较大些的寺院则有前后两进的两个四合院,或三进的三个四合院,构成一条轴线;也有更大

的,由二条以上的轴线构成一座大寺院,我们见到的嵩山少林寺,就是沿著缓坡,由三门往上,建有几个四合

院的轴线。但是也有限于山坡的地形,除了中轴线排列整齐之外,左右两侧陪殿及配院建筑,不一定要形成轴

线,不过必定要和主轴线的各栋建筑物之间,彼此呼应,不是孤悬的建筑物,则如北京的戒坛寺配置,便是这

样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今天及今后台湾的佛教建筑。据我所知,中国大陆佛教的古建筑,有随著时代脚步而变

的倾向,唐宋的风格,大概在日本的奈良及京都,可得到比较具体的印象,今日中国大陆较古的佛教建筑,多

半是明清两朝的遗风,台湾的古寺如台南的开元寺及竹溪寺等,是沿袭大陆先清的风貌。以佛光山为代表的现

代建筑群,应该是沿袭晚清重于鲜明色彩的风格。

  台湾位处于亚热带的海岛,气候、地理、人文等的背景,都有异于大陆内地。所用的建材,若比照大陆模

式,必须由大陆进口,例如台北市龙山寺的建材,许多是来自大陆?今后的台湾佛教建筑,在色调、建材、形

式等方面,宜有它的乡土气息;但是也不能遗忘掉佛教来自印度,通过中国大陆两千年的消化成长,传流到今

天的台湾,必须要作溯源的考量,好比儿孙固然不应墨守祖先的陈规,儿孙却不能否认体内是流著与祖先相同

的血液。温古知新,承先启后。同时,必须明白,今天已是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地球村时代,甚至即将迈向太空

旅行的时代,我们必须站在中国佛教的立足点上,结合世界各大文明的智慧,融和国际文化的知识,开创崭新

的佛教风格。这却是说来容易而做出来很难的事,但也必须尝试著来做。

  今后的佛教建筑,建材经常在革兴,原则应该具备庄严、朴质、大方、实用、耐久、容易维护、居住舒适

,雄伟与谦虚兼顾,安众与化众并重。在今日的台湾,更宜注重防震、防风、防潮、防旱、防火、防犯罪,也

当注意音响、通风、采光、除湿等设备;传真电话、电脑网路、水电工程、污水及垃圾处理、能源节约及储存

开发的准备;境内交通、室内动线、无障碍及导盲设施等,都得用心考量。

1998年元月4日上午九时至九时三十分讲于台北市慧日讲堂

 

 

页7

The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China

Ven. Sheng-yen

Founder, Chung-Hwa Institute of the Buddhist Studies

Summary

  The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Buddhist temple originated from the model of palace.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either the
India's aarama or the Chinese palace. It adopts the outlook of Chinese palace and the contents of Buddhist stuupas,
patriarch stuupas, Buddhist images, mural paintings, etc.

  From the layout of space, the whole complex follows the model of vinaaya Master Tao-hsuan's The suutra of the Map
of Ordination Maandala. It is at least the style of san-ho-yuan, i.e. a courtyard with rooms on three sides. Added with
the front gate and the walls on its both sides, the san-ho-yuan becomes Shih-ho-yuan, i.e. a courtyard with rooms on four
sides, forming an axle line. Some larger monasteries are formed by over two axle lines. For example, Sungshan Shaolin
Monastery is made up of several axle lines of Shih-ho-yuan on the slope starting from the front gate. But, in some case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topography of slope, only the central axle line is in orderly array, the halls and other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don't necessarily from an axle main line. However, they should match with the various buildings of the axle main line;
they are not isolated buildings. For example, the Chieh-t'ang-shih Monastery in Beijing is arrayed in this way.

  In general, the large-scaled Buddhist monastery has headquarter and several branches. The headquarter complex has
several independent halls of special styles, such as Maitreya Hall, Manjusri Hall, Avalokitesvara Hall, Ksitigarbha Hall,
Avatamsakara Hall, Ordination Altar Hall, Suutra-translation Hall, etc. The Hsien-t'ung-shih Monastery of Wu-t'ai-shan,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had“12 halls”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Hsiao-wen-ti of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页8

medium-sized monastery has different function rooms such as dharma hall, meditation hall, guest hall, dining hall, lecture hall,
Buddha-name-repeating hall, Maitreya Hall, etc. No matter how large the size is, every monastery has dormitory, kitchen,
store room, lavatory, etc.

  The ancient Buddhist architectures in China tends to change in the footsteps of time. The styles of T'ang and Sung
Dynasties are still extant in Nara and Kyoto of Japan. The older Buddhist architectures in China are mostly the styles of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The old monasteries in Taiwan such as the Kai-yuan-shih Monastery and Chu-hsi-shih
Monastery in Tainan adopt the mainland style of Ch'ing Dynastery.

 

 

Key word: 1.ancient architecture 2.the center axis 3.Buddhist temple

4.Buddhist stupa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 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许多念佛人说:“不念佛的时候没有妄念,一念佛的时候妄念就多,请问如何是好?”这是很大的误会!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天到晚妄念纷飞,只是没有觉察到;这一静下来念佛,这才注意到,自己的妄念是这么多。那怎么办?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你越理会,妄念就越多,就芷止不住;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转移,不去理会它,妄念自自然然就会减少。譬如我们念佛,我们整个精神都集中在佛号上,我们只要注意佛号不间断,妄念随他去,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一律都不管,这句佛号就有力了!有什么力量?有灭妄念的力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