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三藏西域记
2014/9/8   热度:328
大唐玄奘三藏西域记 丝绸之路,是两千年前因丝绸贸易而开辟通西欧的主要交通路。人们从古代开始就往来于这条路上,从西到东,从东到西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物质交往;是壮大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就是丝绸之路而言,也是僧侣们求法的道路。 唐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三藏(602-664年),从唐 然而,从东到西寻求佛法的僧侣,不仅仅是玄奘大师;从三世纪一直到五世纪,也有僧侣从亚洲的中部和印度到过中国的。因而,在五世纪曾有过从中国到过印度的僧侣。释迦牟尼说法不是在印度的中部,而是在印度的西北健驮逻国,从当时中国来的僧侣认为,那儿才是印度佛教的中心。那儿有着很多的圣迹(特别是有释迦牟尼前世的经言)。尤其是据说有他使用过的佛钵以及在五世纪的二十年代被 访问过的中国僧侣的详细记载。总而言之,在印度的健驮逻国汇集着对释迦牟尼的各种信仰。 例如法显,他是在东晋的隆安三年(399年)出发到印度求法。经由西域的南道,越过了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健驮逻国。《法显传》中所记载的佛钵正是在此国。在四周分明的佛钵上(据说是四大天王敬献给释迦牟尼的四个重叠起来的佛钵),上面刊有对佛钵信仰的字样。法显从这儿开始,行访了在佛教盛行时代各的寺院,到达了中印度,叩拜了佛迹,学习了戒律,他在走访了纸园精舍时,那儿的僧侣们问他从何处来,法显回答道:“从汉地来。”众人十分惊叹!因为法显大师是中国汉人来到此地的第一人。法显大师继续行进,又渡过了恒河,在那儿搭乘商船,这时正是义熙八年(412年),取道回国。在《法显传》第一卷中,记载了法显自身施行的日记和五世纪初西域印度的有关佛教、佛教文化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不使文章烦琐,法显利用在乘船的归途中学习的情况本文不再介绍,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第十二卷记有详细的说明。 从五世纪到六世纪,由于不允许求法僧到处活动,带来了ガ ン一ラ地方佛教文化的急速衰退。七世纪中上叶,在玄奘行访时,可以说那里的寺院荒废,杂草丛生,而这个玄奘大师就是中国古代徒步印度求法的最高高僧。 玄奘极力推崇“佛门千里驹”,期望着将来的青年僧,抛弃一切甚至生命而徒崐步外出求法,以领悟佛学在中国最高境界。如果不去印度取经求法,现在中国也就不可能看到很多的佛典了!学习《瑜伽师地论》的原著,很多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了弄清瑜伽的唯心体系,所以玄奘才决心去印度。然而当时朝廷禁止国内的臣民出玉门关,尽管玄奘几次请示都被驳回,也丝毫未改变他破除国法赴印度求法的决心。 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绕过玉门关,越过五座要塞,踏上了所谓莫贺延迹的大沙漠。在大沙漠上,那细纱像水一样的流动,所以人们将大沙漠叫做沙河。在那无边无际空旷的大沙漠上,没有飞鸟走兽的尸骨,而只有孤苦伶仃的玄奘,骑着一匹红色的瘦马,一心一意地念着观音菩萨和《般若心经》,行走在寂寞的大沙漠中。在极端疲乏,口干腹焦,几乎濒临死亡的情况下,好不容易走出了流沙河到了伊吾国,后又到了高昌国(在吐鲁番的西雅尔湖附近)。高昌国的国王___文秦,也是汉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十分热情地接待了玄奘,约定玄奘在回国途中到高昌国居住三年 ,讲授经法,并向玄奘赠送了马匹、马夫和到印度所需的费用等,(玄奘从印度回归途中,准备顺便到高昌履行当时同高昌王的约定,然而高昌王已被唐朝灭掉)。 玄奘离别高昌国以后,经西域各国,翻过大雪山(天山山脉),在帕米尔高原,叩拜了巨大的石佛。不久,进入了印度西北部的健驮逻国。如前所述。佛教的中心在印度的西北健驮罗国,然而玄奘来到这里未发现有佛教中心的迹象。而佛教中心转移到中印度的羯若鞠___国和婆罗尼斯国。玄奘巡游了北印度各地后,进入了释迦牟尼在世时实际活动的中印度,在众多佛迹中,最能打动玄奘的心的佛迹,是释迦牟尼大彻大悟的地方。在高五十尺(约15米)左右的菩提树下,释迦牟尼当年坐着大彻大悟的金刚座,早已被沙子覆盖,隐隐约约就像在那儿是金刚座的样子;在金刚座的南北向,安置着两个身体的观音像,传说这座观音像沉没于沙中时,被佛法将沙子扫去,但是,南侧的像被沙子淹没在齐胸的地方。玄奘五体投地的只好面对淹没在沙中的佛像暗自抽泣。 玄奘看到这一切,表明了印度的佛法正在不断地衰退之中。众多佛迹荒废,在现存的佛教寺院当中,仅仅是小乘佛教僧侣较多,这时的玄奘有着强烈的危机感,玄奘在那儿过了五年的研究生活,学习了《瑜伽师地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羯若鞠国尽管将近1万人的僧侣学习佛教,但是真正能精通五十部经论的僧侣只有十人,玄奘则在其中。玄奘完成了修学佛经的目的,然后周游了印度的东、南西部,对印度的风土人情和佛教更是见多识广,最后玄奘返回了羯若鞠国,携带着庞大的佛教原著,踏上了归途,翻过帕米尔高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了中国。 玄奘共访问了一百一十个国家,据说到过二十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加起来的总面积,相当于西域和印度的面积,玄奘在西域所学到的很多新的知识,和途中所见到的新鲜事,与他的身心相融合。当时,太宗皇帝多次要求他还俗,担任太宗皇帝身边的外交策划大臣。被玄奘以汉译带回的佛典为理由而坚决拒绝,为了太宗皇帝,特增加了玄奘纪录西域事情的这部分内容。《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在玄奘不辞辛苦的努力下,最后终于完成了这部研究古代西域及印度的重要著作。 《大唐西域记》记述着玄奘旅行的整个过程和所经过的国家,以及国名,国家的面积,自然地理位置,城市大小、物产、气候、人们的性格、语言、衣着、货币、国王和佛教;除了佛教以外的宗教等等都简洁地作了记载。尤其是有关佛迹的历史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位置和关系也作了阐述。由于这些记载详实、 准确,完全可以作为古代西域的地方志。因此,《大唐西域记》已成为当代到中国西域和印度旅行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依*欧洲而发展起来的东洋文化,《大唐西域记》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如果像《大唐西域记》那样对西域的了解,那么很多事情也就知道了。《大唐西域记》对于学习母语发音,语言学、佛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的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是一部提供新知识的著作。 玄奘的传 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及《大唐西域记》,都是法相宗弟子学习佛学基础的必读书,学习这两本书,就会得到所有佛经的收获。因此,像中国那样,在日本从古以来的佛家弟子都在学习这两部传记。 凡是学习了玄奘三藏不顾生命,勇往直前,往返于西域之路的求法生涯的这部崐著作,也就了解了丝绸之路的故事。
朝的首都长安出发,单身越过沙漠;在长八百余里的莫贺延迹,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无水草,而仅仅是留下了玄奘三藏他唯一的身影。《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着玄奘孤独旅行的详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自己学佛了,家里面设个佛堂供养佛像,这不是供神,不是祈求神来保佑,你要是用这个心态去供佛,你已经是迷信。供养佛像的用意有两个。一个是报恩,知恩报恩。这一种圆满智慧福德的教学,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我们供一尊佛像是纪念他,念念不忘这个老师,是这么个意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在家里面堂屋供养祖先牌位的意思一样,“慎终追远”。第二个意思比第一个意思更重要,“见贤思齐”。看到佛像,他是凡夫修成的,我今天也是凡夫,我应该像他一样,也要修成佛。看到观音菩萨,我要学观音菩萨,我要成观音菩萨;看到阿弥陀佛,我要学阿弥陀佛,我要作阿弥陀佛。这个意思重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