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龙门石窟的保护之道
2014/9/8   热度:256
郑州晚报:新时期龙门石窟的保护之道(图)
核心提示:7件流失海外的国宝文物回到龙门石窟,这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工作必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对龙门石窟的保护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龙门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完善。在历代,龙门石窟都得到了哪些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在龙门石窟,还有哪些因素在威胁着石雕的安全,文物保护专家们又是如何对症下药,为洞窟“治病”的,《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疯狂盗凿中的保护声音
“虽有780多处被盗痕迹,96个严重破坏的洞窟,被盗、损坏的各类头像、浮雕上千件,但龙门石窟还现存有2000余个窟龛、10万余尊佛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在中国石窟寺群中,依然可谓是规模最为宏大,雕刻最为精湛的石窟,而这与历代对保护石窟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10月22日,在7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龙门石窟的仪式现场,研究员张全有在谈到龙门石窟曾遭到的破坏时,特别提出应关注从未停止过的保护工作。
据张全有介绍,即便在上世纪前期龙门石窟遭遇历史上第二次大劫难时,保护石窟的努力也没有停止。
“1908年,亚洲文艺会设中国古物保护分会,6年后该会秘书马克密给当时的中华民国外交总长去信,提到龙门石窟遭到的严重破坏:多数之寺僮,手持铲凿,出应外国之游客,愿将凸雕品上之无论何物,凡为客所喜者,即凿之使下,以易数便士之酬报,并呼吁当局保护。”
此后,一些报刊转载此信相关内容,舆论引起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重视。
当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致河南民政长训令:令知该民政长即行商明都督严饬龙门所驻部队,嗣后不得将龙门佛龛任意毁坏抛弃,并由该民政长派委专员,会同该县地方官至该山调查。1916年10月2日,内务部致河南省长咨,重申前令。
“训令第一次下达后,洛阳县知事曾炳章1915年对龙门洞窟开始全面调查,当时的损失情况让曾触目惊心。1916年10月18日,时任河南省长田文烈致函民国政府内务部予以答复,附以《保守龙门山石佛规条》和《龙门山等处造像数目表》。”张全有说。
“而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例由设在中国的外国民间文物保护机构提请中国政府保护龙门石窟案,也是洛阳地方官署遵照国家有关咨令,第一次现场整理龙门石窟资料上报并公之于世,还创建了龙门石窟保护史上第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法规条文。”张全有说。
“但从龙门石窟当时被破坏的状况看,民国政府的保护命令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是暂时的。”张全有说。
就在这时,当地村民自发加入了保护队伍,当时龙门石窟附近的龙门村曾“每甲(10户)一人,每天有10个壮劳力组成巡逻队到龙门石窟巡逻。正是这种群众自发的努力,让更多文物避免了被破坏的厄运。
“这些人是功臣”
洛阳的解放,让龙门石窟的保护工作迎来春天。
“1948年,获得新生不久的洛阳就开始重视保护辖区内的文物古迹,不久即禁止当时有人取龙门山上的石头来烧石灰的行为,并划定了龙门石窟周围5里为禁止范围,这也是龙门石窟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初意义上的保护区。”张全有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对龙门石窟的保护一直很重视:1950年,当地政府责令龙门镇完全小学,负责保管龙门两山之摩崖造像;1951年4月15日,洛阳专员公署批准设立龙门森林古迹保护委员会;1953年,文化部批准成立龙门文物保管所,这标志着石窟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工作。
“保管所成立后,开始了对石窟大规模修缮,并在对石窟抢险、加固、修缮的同时,加强基础和专题研究,这一时期的工作取了巨大成绩:50年代国内专家、学者撰写龙门造像内容的文章,解决了部分造像题材的定名问题;60年代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文儒先生带领北大师生,对重要洞窟进行科学调查;丁明夷的《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与类型》、温玉成《洛阳龙门双窑》、《古阳洞研究》,运用考古学方法对窟龛造像进行分期、分类、排年;阎文儒先生《龙门石窟研究》,精于佛教题材、历史人物、事件的考释,对龙门造像详加考证。”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部文物研究所派人配合龙门石窟调查洞窟破坏情况,查清龙门被盗石刻780多处,加上王振国后来撰写的《龙门石窟破坏残迹调查》,龙门石窟整体受损情况基本明了,这对以后的文物复原以及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龙门石窟也并未受到冲击,相反取得到很好的保护。”张全有介绍说,1966年6月一天,就在白马寺被砸的当天下午,时任洛阳市委书记吕英当即指派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的红卫兵们连夜进驻龙门石窟,并日夜守护。正是此举使龙门石窟免遭了一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大劫难,也正因为这段历史,当****于1991年2月8日视察龙门石窟听到这一介绍时,曾动情称赞:“这些人是功臣”。
保护石窟的新问题
人为破坏与自然损坏是龙门石窟保护工作的两大难题。
“通过几十年的保护,龙门石窟基本避免了人为因素的破坏,大部分窟龛造像以及装饰艺术等保存完好,基本保持着原来的规模和风格面貌,但自然损坏的侵蚀却难以避免。”
张全有介绍,自然损坏是指窟龛围岩受自然应力作用,岩体构造变化使石窟和雕刻品大量崩塌、脱落,目前石窟个别窟龛局部有围岩崩塌、窟内壁面剥落、少数石刻艺术被石灰岩凝浆覆盖,而如何避免被自然损害也正是当下石窟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
自10月19日开始,记者3次进入龙门石窟采访,所见情况证实了张全有所说:目前石窟皆实行封闭管理,洞窟前有栏杆隔离,伊水河岸更有铁栏杆封闭,不通过景区大门无法入内,自然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侵害。但在陪同专家的介绍下,记者还是看到个别窟龛出现剥落,部分较大的石佛头像有石灰岩凝浆侵害现象。
“除此以外,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由于风吹、雨淋、日晒、冰冻,致使石窟岩体和雕刻品风化剥落日趋严重,这些都是龙门石窟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2002年龙门石窟研究院成立后,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些问题。”张全有说。
在石窟雕刻品的安全得到保证后,自1993年以来,围绕自然侵害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洞窟病害调查、环境与病害监测、石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研究,完善了龙门石窟保护资料与档案。1996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还同西北大学合作研究雕刻品表面黑色油烟的清洗工作,1998年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制定“龙门石窟区规划”,2000年将石窟病害监测和保护工程纳入保护区环境管理整体框架,2001年还进行了洞窟雕刻品表面石灰岩凝浆清洗研究。
“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目的十分明确,找到自然损坏的规律,并将损害降到最低。”张全有说。
努力保护下的新龙门
保护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收获,新的龙门石窟不仅是优美的游览环境,更有那些已被采取保护措施的佛像、窟龛、浮雕。
为解决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1983年,河南省政府划定了10.42平方公里的龙门石窟重点保护范围与一般保护范围,解决了周边环境对石窟的不利影响。
“当时环境对石窟的不利影响包括:焦枝铁路穿过石窟区中心,1994年电气化复线通车后,对石窟的振动破坏加剧,并造成多次振动崩塌;紧*东山石窟的一条洛阳公路主干道车流量日均万余辆,致使石窟岩体结趋于松动、破坏了石窟岩体的稳定性;而部分行人在路旁洞窟内栖息,并生火做饭,东山几乎全部大中型洞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烟熏危害。”张全有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保护者采取了积极措施:1995年焦枝铁路龙门隧道废弃,新隧道东移700米,铁路桥路基增设减震措施,对石窟的有害影响减弱;洛阳市对石窟封闭管理,过往车辆都从新修建的南北两桥通行,东山道路不再行车;封闭管理后烟熏对洞窟的影响也消失。
“周边环境整治后,我们重点做的是与自然侵害斗争,为解决洞窟漏水问题,开始对石窟顶部植被加以控制,因为树木根系的蔓延会加速岩体裂隙的发育,且植被层中的硫酸盐和碳酸盐渗入洞窟,又加速了雕刻品的溶蚀和风化。”据张全有讲,种树的方法不久也被证实并不科学。
除此外,保护者还在立壁顶部铺设防渗层、修筑排水沟渠,对洞窟外崖壁的裂隙,采取洞内封闭缝口,灌浆密封堵漏,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行将崩塌的洞窟、雕刻品及危岩,采用化学灌浆和钢筋铆杆加固等现代工程技术,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抢险加固工程,使洞窟、雕刻转危为安。
“正是这些保护,使文物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可以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张全有说。
国际合作下的龙门保护
“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例如岩体位移、洞窟漏水以及雕刻品表面风化等复杂病害尚未找到理想的保护办法;对以往的裂隙灌浆、钢筋铆杆加固、铺设防渗层等保护修复措施的耐久性调查和再处理等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张全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不回避问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援助下,我们于2002年开始实施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重点进行石窟环境和石窟病害观测、风化劣化、浸水对策等试验,洞窟内外的气象观测系统与大气污染物连续监测自动站共同构成了龙门石窟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框架,使龙门石窟保护的基础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2年,中意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项目谅解备忘议定书,2004年学员们在中意双方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在龙门石窟“双窑洞”开展了前期调查、测绘、病害分析与样品检测、保护研究和修复工程等实践,“主要进行了清洗表面黑色污染物、局部黏结加固、出露裂隙的封堵、表面封护等环节措施,双窑洞的多种病害得到有效治理与控制。修复后整体色调协调一致,这是我国整体洞窟修复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得到专家肯定和认同。”
2003年,龙门石窟研究院召开“龙门石窟保护研讨会”,国内外知名专家参加;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120名专家和12个国家、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收到110多篇论文,其中不乏石窟保护的新见解、新理念。
“龙门石窟正在开展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石窟的保护。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龙门石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这种保护将使无数珍贵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采访结束时,面对窟龛遍布的龙门山西山,张全有动情地说。(郑州晚报记者张锡磊宋振科/文廖谦/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仔细观察,人是一天比一天老,实在讲,不是一天一天,而是刹那刹那在那里老。所以佛菩萨在一切法里面,积功累德,成就无上菩提,普度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我们凡夫不知道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佛在《地藏经》上讲的。为什么会造罪?念念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干这种事情。这种事干多了,果报在三途。念念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至多只能在佛门里面修一点痴福。为什么说修痴福?贪嗔痴慢没断,所修的福就叫痴福。福报他会在六道享,六道里头决定不是人天两道,多半都是在畜生道、饿鬼道去享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