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青年的历史使命


2014/9/8    热度:40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僧青年的历史使命

能仁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地球陷入了空前的动乱,无情的战火把人们推向死亡的深渊,无辜的鲜血洒满了各地的战壕。在炮火连天、血肉横飞之际,汤恩比站在战争的废墟上,压抑着极度的悲痛与忧伤,凝神苦思。几十年后,一部旷代巨著《历史研究》风靡全球,震动世人。这是一位学者对人类苦难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忧思,更是一位历史学家立志为拯救自己所属的西方文明的崇高历史使命的恢宏展现。

处在和平年代,身为佛门释子,当我在温暖的寮房,当我在庄严的殿堂,当我在敞亮的教室,当我在静穆的法源寺门口……,我禁不住一次次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年轻的出家人,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僧青年,什么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又当如何实现自身的使命?

出家僧伽,一方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自利;另一方面,则住持佛法,摄化众生而利他。正如经典中所说:“佛子住持,善超诸有,严净律仪,弘范三界!”出家之人,本就是依佛所教,学佛所学,行佛所行。佛陀在世,正法长住,佛陀入灭,法赖僧传。正因为有僧人的住持佛法,摄化众生,佛法真义才能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因为出家僧众,唯依我佛遗教,无论世事如何沧海桑田,僧人对佛法的熏修不变,对律议的持守不变。僧众之相、在于离俗持戒,威仪具足;僧众之德、在于修行弘法,普渡众生,这是出家僧人在佛法中的所有作为。因此,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唯一的使命即是住持正法,振兴佛教!

青年,不仅仅指的是年龄,他更代表的是一种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佛教僧青年,不应该只是血气方刚,好勇斗恨,办事不牢的形象,他更应该包含着深切的悲愿,进取的雄心,坚固的信仰,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青年僧伽应是佛教中的一股清流。龙树、提婆、无著、世亲、罗什、僧肇、吉藏、慧远、智者、慧能、玄奘、窥基、法藏、宗密……这一串串彪炳史册,熠熠生辉的名字,犹如闪耀的星辰烁破慢慢的长夜。正是因为他们悲深愿切、远见卓识、大雄大力,佛陀的正法才有了不断的传持,佛教的传播才八宗竞秀、异采纷呈。所以,僧青年应该继承祖师遗风,集合悲愿,信心,睿智,毅力,和勇于冲破自我执着的精神于一体。凡是新时代的僧青年都应该本着无所畏惧的担当精神,自觉地担负起住持正法,振兴佛教这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一往无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而,佛法的住持与弘扬仅仅靠悲愿与承当是不够的。台湾法藏法师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代僧青年所面临两大迷惑与困境,一是传承上的淡薄与无力,二是吸纳上的混淆与无主。面对这一现实,我认为僧青年要一方面具足承续传统,一方面要有吐故纳新的胸襟与器量,才能够真正承担起住持正法,振兴佛教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 

一、承接传统

住持正法,振兴佛教首先要接续佛法慧命,继承佛教传统。对佛教传统的承接,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对佛经原典的回归。

对佛法义理的把握与实践是僧伽教育与实践修道之所依,亦是正法命脉之所赖。佛教经论是佛法慧命传承的载体,是佛陀正觉智慧之等流,要对义理有深刻的把握,就必须回归经论典籍,深化对经论的理解,体会佛教的教学方法与生活精神。通过对佛法义理的熏习,树立自己的修习法门,并予以修道实践。在此基础上建立对其它各系统的佛教的整体认识与合理抉择,予以吸纳与融合。

2、对佛教历史的洞察。

佛法是出世胜义的,而佛法的传承体现在世间,即是佛教的历史。一部佛教的发展史即是一部佛法在世间的传承史。僧青年应具有历史的眼光,在不坏佛法信心与不舍宗教情怀的前提下,以时代变迁、人文地理及社会环境为线索,在历史的轨迹中,去认识佛法的流传,洞察佛教兴衰成败的沿革,从中生起对佛法的深刻信念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识。进而明晓佛法义理的流变,深化自我解行的实践。

3、对僧团制度的体认。

义理与制度,个人与团体,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彼此相应、相辅相成的关系。佛教是这二者的总和,因此必须二者均衡的发展,适当配合。宏扬佛法,振兴佛教,决不能只偏于法──义理的研究,心性的契证,而必须重视现实的制度。僧团的制度,是佛陀应机所制。这里面,有道德准绳,有团体法规,有经济制度,有处事方法。对僧制、毘尼,不闻不问,所谓的修持佛法,振兴佛教,实是无从谈起。僧青年确实有论究教制的必要!只有熟悉佛教制度与僧团制度,理解了它们在佛法传播与佛教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价值,领会了戒律的精神与意趣,依律而行,如法而住,才有明教修道的保障,才有领受佛法的基石。

二、吐故纳新

承接传统,是对佛法慧命的诉求;吐故纳新,则是对现世时代的观照。身处当代的僧青年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与限制,也不得不面对时代的问题与弊病。这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空间的一个现实定位,它同时也涉及到佛法的化世导俗的问题,更关系到佛教在现代社会的生死存亡。作为当代的僧青年,我们不能忽略以下三个方面的现代素养。

1、学术背景的养成。

台湾圣严法师曾勉励后学:“要立志做一个宗教家,而不只是一个佛学研究者。但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家,必须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这是强调我们作为佛教徒的本位,但他同时也说明了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佛法的正见来自三量,即圣教量、比量、现量。以三量来证成道理,是传统的一个佛学研究方法,如《瑜伽师地论》说:“ 由证成道理寻思三量:一、至教量;二、比度量;三、现证量。谓正寻思:如是如是义,为有至教不?为现证可得不?为应比度不?”。学术有信仰式与非信仰式的,现代僧青年应以信仰为基点,以三量为准则,继承传统佛教学术研究的辉煌遗产与优良传统,抉择现代学术的合理方法和研究成果。打破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的隔阂,尽力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使佛法的智慧落实身心,展现社会,利益世人。

2、时代思潮的总持。

当今的佛教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有新形势下的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着现代科技、现代价值观念,以及西方哲学、基督文化的强烈冲击。僧青年需要佛法智慧的眼光,对时代思潮与世间文化予与总持和妥善分判。佛教有判教的智慧,从魏晋之际的佛、道格义,迄隋唐天台、华严的总其大成;历史上儒释道的互争高下,到明代以来的三家融会,到清末民初的大开大合,无不是判教历程的体现,这个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面对时代思潮与世间学说的考验,我们无法抱残守缺、闭门造车;更不能全盘接受,扰乱自心。青年僧伽应该具有判教的眼光,站在佛法的高度,对各类文化,各种学说作整体的疏导,使各尽其义,然后见其不足,非其所非,是其所是,各安其位,取其所长,弃其所断。

3、社会问题的正视。

社会学大师马克思·韦伯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背后,有一个无形的大手在起推动作用,这就是基督新教的宗教精神。上世纪末期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腾飞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不无关系。就世俗的意义上说,佛教作为一个智慧的宗教,它对于社会弊病无疑具有重大的对治效果,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僧青年不应一味回避社会,而当正视社会问题,以佛教的思想考虑,以佛教的观念讲说,依佛法的智慧实行,重视佛教在安顿生命、维护和平、促进环保、推动慈善等方面的社会功能,积极发挥佛教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对社会问题的正视,是僧青年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也是佛教与社会在世俗层面的契合。

三、生命主体的完善

传统的承接是纵向的探求,吐故纳新是横向的统摄,这一纵一横内容的中心与主体,则是僧青年自我生命的觉醒与慧悟。佛教的本质是重实践的,只做学理的探讨,只是第二义的。佛法的真精神在于启发有情的生命觉醒,在于成就众生的智慧觉悟。僧青年自我生命的本质方向,应以信仰为开始、以实践解脱为目的,以自利利他为过程。因此,我们应从现在起,即认清目标,锲而不舍。以所学佛法来安顿生命,让修行落实在生活中,让佛法与生命产生密切的关联。找到一生可以依止的修道方向与方法,不断完善道业,出离烦恼,成就菩提。

香港法住学会会长霍韬晦先生曾饱含深情的呼吁:“先整理佛教典籍吧,先确定佛教的中心思想吧,先诠释和实践佛教所指出的人生道路吧,这将使我们如实了解佛教存在的意义而获得自信。只有在人心上建立根基才是最坚实的根基,否则一切舍此之图都是虚弱无力的。”因此,僧青年应以自我道业的修持,生命的提升为中心、为根本,进而回溯传统,消化佛法典籍,洞察佛教历史,体认僧团制度,正本清源;同时,放眼未来,立足现代,具备学术素养,总持时代思潮,正视社会问题。学修并进,解行相应。如是,我们僧青年才能够真正承担起住持正法,振兴佛教这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僧青年应当有新的面貌,今天的佛教应当有新的风范。

新时代的僧青年应当有沉潜笃实、勤勉惕厉的品质,应当有活泼刚健、振奋昂扬的气概!

新时代的佛教应当有沉浑雄厚、博大渊深的内涵,应当有大开大合、大雄大力的气象!

住持正法,振兴佛教,在你,在我,在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不是外面的,是我自性变现的;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教不是外来的,是我自性里头流露的,这叫自性三宝。我们真正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我们就变成外道了。佛跟我们讲的皈依,是皈依我们的本性,皈依我们的真心。佛叫你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从邪知邪见,也就是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头,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觉正净”是自性三宝,是真心;迷邪染是妄心,是轮回心。我们现前的心是迷邪染,所以佛应化在这个世间教我们,从此以后不要再依轮回心,不要再依烦恼习气,要依自性三宝。佛法是自性三宝的流露,能真正落实三皈依,三宝、三学、三慧就圆圆满满的都在其中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