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
2014/9/8   热度:347
竺佛念与二秦时代的译经事业——中国佛教史话之二十四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期来华翻译佛经的西域或印度僧人,都不懂汉语。其中有些人到中国之后,先学汉语,然后才开始译经。但学汉语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有些人就不愿意学。他们的译经,主要是靠别人来传译。当传译,必须中外语文兼通,方能胜任。这样的人才,在古代是难得的。东晋时的竺佛念,就是这样难得的人才之一。
方 之
竺佛念,公元四世纪人,其家世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年仅二十岁左右,他就出家为僧。他学识渊博,情操高尚。梁《高僧传》卷一称赞他“外和内朗,有通敏之鉴”。在学习方面,他不但研习佛典,而且对世俗书籍,亦无不博览。训诂之学,尤为他的特长。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欢喜游方,了解各地的民情风俗和习惯。因为居家之地接近西域诸国,所以他通晓多种语言,成为有名的语言学家。 竺佛念虽是东晋时代的人,但他活动的地区是长安。当时在长安称帝的苻坚崇信佛法,因而有些西域或印度僧人来到长安传译佛经。据唐代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三载有以下六人:昙摩持、鸠摩罗佛提、僧伽跋澄、昙摩难提、昙摩蜱和僧伽提婆。他们都不通汉语,译经时,必须有人传译。当时竺佛念正在长安,被公推为传译人。昙摩持等人先后所译经、律、论十五部,共一百九十七卷,都是由竺佛念传译的。因此可以说,没有竺佛念的传译,就不会有前秦时代的译经。到了后秦时代,罽宾国僧人佛陀耶舍翻译《长阿含经》(二十二卷)时,也是由竺佛念任传译。
竺佛念除了为别人译经任传译外,在后秦时代,他自己也翻译了经、律十二部,共七十四卷。书名如下:《十住断结经》十卷、《菩萨璎珞经》十二卷、《菩萨处胎经》五卷、《中阴经》二卷、《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鼻奈耶律》十卷、《出曜经》二十卷(唐代智升云:已上见存,已下见缺)、《持人菩萨经》三卷、《大方等无相经》五卷、《菩萨普处经》三卷、《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开元释教录》卷四)。
竺佛念的才华受到唐代智升的赞扬。他在《开元释教录》卷四中说,在译经方面“自安高(安世高)支谦之后,莫逾于念。在苻姚二代,为译人之宗”。由此可见竺佛念对二秦(前秦和后秦)的译经事业,贡献是巨大的。后来他在长安病逝,了解他的人,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无不表示痛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天天念佛,业障消不了,原因在心不真诚、不恭敬。而且念佛当中还夹杂着妄想、杂念,不纯,虽然消,消不了那么多。可是一面消,一面又造,造的比消的多,这就麻烦了,最后的结果还是到三途。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