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阿罗汉马哈西尊者传记


2014/9/8    热度:754   

当代阿罗汉马哈西尊者传记
  1920年代,缅甸谢昆村(Seikkhun Village) 的一个寺院,出现背诵、合诵三藏的沿习并不稀奇。当年,最後一节课,主诵者清晰、流畅、悠扬、甜美的诵读声,盖过了老师Parama尊者微弱的音量,这清诵的旋律和速度,犹如一匹纯种的第一代雄马,俱足各种优良品德,豪迈自如,无须任何鞭策。然而,这位主诵者既非长老级僧人,亦非受戒的比丘,而是一位十九岁的沙弥。能够熟背三藏,尤其是阿毗达摩论疏、注疏的僧人,是极稀有难得的,成千上万个僧人才可能找到一个。当年的这位天才主诵者即是梭巴纳(Sobana)沙弥,後来被尊称为马哈西(Mahasi)尊者。
  幼年时期
  梭巴纳沙弥於1904年7月29日清晨三时,出生在古老缅甸王朝首都雪布(Shwebo)之西约七哩路外谢昆村的一个小康家庭里。六岁时,被送到寺院受教育,当时的寺院不但提供心智课程,也提供世知课程,是出家人的安住处,也是传教师、政府官员、将军们的踏脚板。十二岁时,在Ardeicca长老座下剃度为沙弥,被赐名为梭巴纳(Shin Sobana),意即卓越、庄严、高雅,这名字非常吻合他纯洁、聪慧的性情和他挺拔、强壮、结实的外表;老师似能预知这沙弥将来会是一盏指引法义和内观智慧全面照耀的灯塔,所以赐予这出类拔萃的名字。 
  梭巴纳沙弥不仅熟读巴利三藏,同时对代数、几何、三角亦别具天份,不须老师指导,只靠自已短期学习便能得解。 
  受戒为比丘
  十九岁时,这位沙弥曾作这样思考:「我比别人花费较少时间便能熟读三藏,我也学了英文,如果不出家回到世俗上,我当能自立,但我更渴求佛陀的内观智慧,我应当终身为僧,可能的话,我将追随鍚龙(Thee-Lon)尊者的足迹,成为全国杰出的圣者。」
  於是在十九岁又四个月的十一月第四个星期一,他受戒为比丘。 
  紧接著以後三年,他无须花时间准佣,便顺利通过国家举办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巴利文佛学考试,这考试不仅是时尚,也是对僧人的一种认定和荣誉。再累积了四年的结夏安居(Vassas)修习後,他觉得必要到曼德勒(Mandalay)--一个著名的佛法学习城市去接受博学、熟链长老们的指导。 
  花约一年时间在曼德勒学习,对他来说是足够了。由於他才华横溢,次年(1929年)毛淡棉(Moulmein) 东边二哩路外的唐渊寺(Taungwainggal Taik) 致函邀请他去当助教;此寺穿戴著大自然的饰物---魁伟的树木、丛林、山丘,以宁静、安详的气质,来迎接这位青年才俊僧人的莅临。在唐渊寺住锡三年,除了认真教导学生外,并致力於巴利经文、论书和长部的研究,同时非常用心、仔细地啄磨中部和长部里的〈大念处经〉和其注疏,他立志要以亲身体验来证实佛陀对〈大念处经〉的特别教导和格外强调。
  圆满十六观智
  因为对经教、论藏的透澈了解和实践,梭巴纳比丘深切感念佛陀在〈羯腊摩经〉(Kaysamutti Sutta或称Kalama Sutta) 里的教示:「不但要依法义了解法义,更要亲身体证法义……」,尤其对佛陀在〈大念处经〉里的保证:「如依法勤修四念处者七年…..七个月…..乃至七天…..可获得正道、体证涅盘……」更是忠心耿耿。他决定去寻找四念处内观明师。打听到离毛淡棉不远处的打端镇(Thaton) 住著一位很有名望的明贡(Mingun)尊者,而且得知明贡尊者的老师竟然是锡龙尊者的弟子时,更是喜出望外。谢辞了唐渊寺的挽留,於1931年(27岁)与另一位比丘,仅携带三衣一钵,赤著脚,严谨地持守戒律,奔向明贡尊者住处去。 
  在明贡尊者的指导下,他竭力精进地修习「毗婆舍那观(Vipassana)」。为了培育更深稳的正念和定力,他约有四个月不说一语、也不入沈睡;行禅时不错失每一个动作和觉受变化,完全将自已沈溺、结合在觉观里。此时,他的身心状况极为清明和健康。明贡尊者指示:修习四念处也同时在开展七觉支,七觉支平衡开展时,能消除各种疾病,梭巴纳比丘身心清净的状况是七觉支开展的(止观)功能。(正念--即观力强时,能除尽不善心,心清净将带动身清净,因身的质变是依赖心的作用。) 
  原先计划在明贡尊者座下修学一年,没想到不到一年他已圆满了十六观智。不久,唐渊寺梢来一通电报,说住持病危,於是离开明贡尊者。唐渊寺住持圆寂後,他帮忙管理寺务和教学,两年後(30岁),满十年戒腊,才正式接任住持职位。 
  接任唐渊寺住持四年後,他想回故乡去教授佛法和毗婆舍那观给亲人和村民。首先是最年长的堂兄和最年轻的堂弟,以及一位村民来接受教导;第三天他们便获得第一观智--「见清净」,不久大堂兄先证得空性---身行安息;这三人得益後,第二次来学习的就有五十人,其中也有人证得空性阶智。从此,梭巴纳比丘声名远播。在故乡约七个月後,唐渊寺再度邀请他回去教学和指导毗婆舍那观。
  获颁最高巴利佛学博士 (Thiri Pavara Dhammacariya)
  1940年,缅甸在英国统治下创立了一个新条例,即教授佛法者必须通过国家的法学博士甄试(Pathamabyi Examination),以取得教授文凭,而且必须巳经通过高级巴利佛学考试及格者才有资格参加;此甄试包括三科主要科目和六科选考科目。为保握时机,梭巴纳比丘次年即赴仰光考场,就仅一次,他通过三科主考和五科选考,不但取得教授文凭,同时获得政府颁予「最高巴利佛学博士(Thiri Pavara Dhammacariya)」头衔。此时梭巴纳比丘年方37岁。 
  之後的四十年间 (甚至至目前为止?),尚末有第二个僧人能在一年内通过八科、或七科、或六科法学博士甄试者,唯梭巴纳比丘一人。
  马哈西尊者 与 谢昆村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日本袭击南亚国家,缅甸的英国执政当局下令在机场附近的居民,包括唐渊寺僧众都必须撤离,於是梭巴纳比丘再度返回故乡谢昆村教学。 
  梭巴纳比丘住在村上的马哈西寺(Mahasi),此寺因有一只大鼓而名之为Mahasi寺,maha是 “大” 的意思,si是 “鼓” 的意思;每当梭巴纳比丘要讲课、开示前,寺院即鸣鼓报时,通知学生和村民来上课;因此,梭巴纳比丘被尊称为马哈西---大鼓尊者。 现在这只 “大鼓” 象徵著马哈西尊者的尊贵和卓越。 
  谢昆村确是个殊胜地,其不仅因马哈西尊者返乡教导四念处内观禅,又因位居在二位国家级大修行人的出产地之中,以充满圣者高贵品德的芬芳而名闻遐尔;在东北不远处有一座当年由缅甸国王捐盖纪念锡龙尊者的宝塔(尊者被公认为为俱足神通和慧观禅那的阿罗汉),又,东南边五哩外有个因住锡马哈钵尊者而名的马哈钵村。 
  由於马哈西尊者不仅是精通巴利三藏经论和各种注疏、义疏的学者,亦是精通各种定禅和观禅的禅师,所以能权威、明确的直叙经文内涵与个人修持经验,而且他的教学方法有系统、清晰、严谨、落实,学生成就的数、质令人刮目相看,所以学生日日增加、年年突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名闻利养带不走,你再多的财富,你走的时候一文都带不去,再高的地位也带不去,再亲的亲人也带不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