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藏民族艺术中的秀丽奇葩
2014/9/8   热度:150
唐卡──藏民族艺术中的秀丽奇葩
伊尔·赵荣璋
1994年8月15日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竣工典礼在布达拉宫隆重举行,庆典的最后一天举行了晒佛仪式。8月17日,太阳刚刚把万道金色的光芒洒向布达拉宫时,两幅巨大的唐卡佛像沿着宫壁悬挂下来。信徒们沐浴在佛光之中,感到无上幸福。而参加这一盛大晒佛仪式的专家、学者、国外游客、新闻记者则为这两幅巨大的唐卡所慑服,他们久久凝视着,叹为观止,沉浸在这奇特的藏族绘画艺术之中。
珍藏于布达拉宫的这两幅巨型唐卡,其中大的一幅为34×32米,小的一幅为32×23米。早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为了缅怀其政教方面的功绩,由当时的摄政王桑结嘉措主持制作并完成了这罕世之作,现在展现的这两幅唐卡是1945年制作的。
唐卡,为藏语译音,意为卷轴佛画,是以佛像为基本题材绘制而成的画,其种类繁多,类型丰富。除彩绘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缂丝、堆绣和珍珠唐卡。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织锦唐卡则以缎纹为底,以各种丝线为纬,间错提花织造;缂丝唐卡则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各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织出的效果很像缕雕的艺术品,富有立体感;堆绣就是用补花形式制作成的唐卡。最珍贵的要数珍珠唐卡,是将珍珠连起来缝制在画布上,组成造型优美的佛像。这种唐卡珠玑壁合,金彩辉映,十分华丽。
藏民族制作唐卡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大昭寺目录》中记载:“藏王松赞干布用鼻血描绘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这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已有这种将神像绘制在布面上的形式。可以确认的是,唐卡画的基础是壁画,随着佛教的宏扬,为传教的需要,这种便于携带和悬挂的卷轴画也就慢慢流行起来。这种卷轴画从其诞生开始就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其选材主要以藏传佛教为主,造型表现各种不同的禅佛造像,佛陀、菩萨、本尊、度母、护法神、多教派的禅师,还有释迦牟尼佛本生传、宗教故事传说、六道轮回等内容以及藏族天文、历法、藏医药等内容。开始在寺庙的殿堂里悬挂,后来信徒们家中也有悬挂,于是越传越广,成为藏民族的一种重要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对唐卡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唐卡艺术的发展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即兴起时期,大约在公元10世纪以前。前不久在西藏文物考古中发现珍藏于萨迦南寺的公元10世纪时期的唐卡,保存得非常完整,色彩还没有严重退化,也没有皲裂现象,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造像技法娴熟。由此可以推断其最晚形成时间应该在10世纪以前。公元13世纪前后是其发展时期,鼎盛于16世纪以后,特别到了18世纪中叶,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兴盛,唐卡艺术的发展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这个时期唐卡画的色彩鲜明,色调和谐、统一完美,人物形象塑造更趋成熟,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并且形成了几个风格相异的画派。在西藏就有青孜画派和门唐画派两个不同的派系。从造像上说,两派都是按照《造像度量经》、《绘画度量经》、《佛说造像度量经》绘画,但是在此大原则下,各派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在大画派中又有分支,有吸收尼泊尔造型特征的尼风画派和吸收汉地画风的青山绿水派,有前藏画派,有后藏画派,这些画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
常见的唐卡,一般长1公尺左右,宽六七十公分。为寺院和个人收藏或悬挂的唐卡主要是这一种,现在也为海内外藏学家和艺术收藏家所青睐。巨大的和袖珍的唐卡也有,但都比较少见。
一般的唐卡绘制,画师们将白布绷在木架上,涂一层胶汁,晾干后,垫木板、洒水,再磨平,打上格子,按《造像度量经》作画。先勾线,再着色,绘好后用纸或绢作衬,四周用彩缎作出画框,两端装上木轴,面上还要加一道黄绸遮慢,如此就基本完成了。如要将唐卡送到寺庙悬挂或被信徒请回去悬挂的,则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许在画的背面盖上喇嘛的朱砂手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两幅早期的唐卡画,以便对这种藏族传统的绘画艺术有一点感性的认识。
第一幅是《大白伞盖佛母像》,作画年代大概在清朝初年。大白伞盖佛母尊具有大威力,放光明。其大白伞为三昧耶形,表现出能覆盖一切众生之意。这是一幅千手千眼大白伞盖佛母。整个画面采用典型的三角形构图形式来塑造和表现佛力无穷、光明四方的大白伞盖佛母。佛母的形象呈稳定、端庄、沉着,但表情和蔼可亲。虽然身着褶花摆裙,但优美的型体依然婀娜多姿。画面色彩采用橙红和蓝色,两色的互补形成鲜明的色相对比。火焰、纹身、光背那升腾、燃烧的变形图案给人以强烈的动感,打破了大面积的凝重、深沉的蓝色系背景所造成的呆板、压抑、沉闷的气息,使画面生动活泼,神形并茂。佛母像身后的千手千眼呈现为一种放射、旋转状的写意图案,在浅白色相的衬托下显得生动逼真。无论是信徒还是艺术家,看了这幅唐卡都会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第二幅是《作明佛母像》,也是清代早期的唐卡。作明佛母,也称作拘留拘丽天母,藏语称之为拉母日吉玛,是佛教密宗的本尊菩萨。据传最初由帕日洛扎瓦译师传给萨迦贡噶宁波,后来成为西藏佛教诸派本宗菩萨之一。她系忿怒佛母,故画面以十分细腻的绘画手法描绘出了忿怒状态之下佛母的神奇的表情特征和形体特征。这就是形体上给予了大幅度的变形和夸张,人物的重心移于左腿之上。这种明显夸张的扭曲动态,形成了恰到好处的视觉美感。
画面上佛母怒发冲顶,头戴人头骨饰,脖子上挂人骨念珠,四首三眼,两手持莲花,两手拉弓作射箭姿势。其身着虎皮衣裙,足踩妖魔,身后光背为火焰,意为身居血海火波之中。
画面以深沉的黑色调为主,衬托出鲜明、强烈的红色人物形象和桔红色身光背火焰纹饰。身光背中的蓝宇天界,放射形金线以人物造型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显示出佛母威力无比,镇摄妖魔时的情景。蓝、白、黄、绿、红五色吉祥云变形纹饰萦绕在画面四处,显得生机盎然,五彩缤纷,统一协调了画面的色彩,形成了的冷暖色相间的反衬对比。
总之,唐卡艺术是藏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支艳丽的奇葩,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优秀遗产。研究、保护、发展唐卡艺术不仅是我国文物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更是我们藏族艺术家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这些艺术品不仅对我们考证藏族历史、宗教、绘画、工艺及自然科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形象资料,也是藏民族进一步发展其绘画艺术的坚实基础。藏于布达拉宫的清代唐卡《作明佛母像》。藏于罗布林卡的清代唐卡《大白伞盖佛母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