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2014/9/8   热度:268
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支,由于印度和中国两国佛教学者的长期学术积累,其著作宏富,内涵丰厚,哲学深邃。
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是缘起。缘起说,是佛教对存在、生命的根本看法。佛教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是由因缘即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的集合而生起,因缘集合则成,因缘散失则灭。
佛教哲学的根本趣旨是追求众生的解脱。所谓解脱,就是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尤其是从生死流转中超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佛教哲学的思想重心是人界(人的世界)的提升。人是众生(有生命的存在)的一类,人界是众生界的一界。佛教视人类为最具可塑性、可转变性,即最易于提升,也最易于沉沦,佛教哲学的使命就在于提升人格,并进一步把人格升华为最高层次的神格。
佛教哲学的方法论是“戒”、“定”、“慧”三学,此为现实最高理想必须修习的三种基本学问。戒是止恶行善,定是止息念虑,慧是正确思维。佛教主张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是在行为上修持佛教道德规范,这是全部修习的起点、前提,定与慧的实质是破除妄念,以求心意清净,也就是修持主体在心态与思维上的去恶归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静其意,是诸佛教。”这一佛教的表述,表明了佛教理性宗教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太重,所以一定要觉悟生死可怕、轮回可怕。佛告诉我们,不但是言语、动作造业,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造业。你起个不善的心,贪嗔痴慢的心,果报就非常严重!六道轮回是从哪儿来的?是你自私自利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有这一念,轮回境界就现前。从佛法来说,你如果没有这个习性,你就没有六道轮回。人生苦短,一转眼就过去,你要是贪图荣华富贵,不肯忍受这几十年的苦,那好了,你往后是长劫轮回,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佛经里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一定要珍惜。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