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2014/9/8    热度:242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形成第一个高潮。北魏文成帝(公元452—465年)嗣位后,一反北魏太武帝(公元424—451年)的灭法政策,明令重兴佛法,对于五台山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即文成帝接位的第二年,便在五台山五级大寺给太
  祖以下五帝各铸释迦像一尊。这些释迦像,高达一丈六尺,均用铜和赤金铸成。北魏孝文帝时,佛教已有相当发展。那时,五台山重新修建了大孚灵鹫寺(皆今显通寺).兰环绕鹫峰(皆今菩萨顶)置十二院。相传,不仅魏孝文帝亲临五吉山礼佛,第四诚信公主亦出家于五
  台山为尼。 继承东魏的北齐诸帝亦多好佛,曾割恒、定等入州之税以供五台山僧尼香火之需。某帝第三子燃身于五台山,皆诏修王子烧身寺(皆今寿宁寺)。全山寺庙达到200余所,五台山之名亦出现于北齐史籍。这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旺时期。
  然而,就在五台山佛教十分兴旺的时刻,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灭法事件开始了。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在七次集众讨论三教优劣之后,于五月颁布诏令将佛、道二教一并 废斥。建德六年(公元577年),齐境所有入州的寺庙四万余所改作宅弟,僧徒三百万人全部还俗,经像火化,财物没收。于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的五台山佛教寺院一毁而光。这是五台山佛教大起大落的一段历史.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待人接物、一切工作都不要着相,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这就是菩萨事业。而不是叫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们样样都做,样样清净,样样不执着。所以,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法当中没有界限的。迷了,一切法就叫世间法,为什么?堕在世间了。这个世间就是十法界,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世”,有一切界限,这是“界”。如果真的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法统统叫出世间法,没有一法是世间法。由此可知,世出世间也就是在我们一念迷悟而已。迷了,出世间就变成世间;悟了,世间就变成出世间。悟了,出世间没有了,世间法也没有了。世间、出世间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大家要好好去想这些道理,然后念经才有趣味,念了会开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