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的壁画雕塑
2014/9/8   热度:293
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广元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古代从中原入蜀栈道由崖下通过,其南为唐代著名栈阁“石柜阁”。摩崖造像始于北魏,后经北魏、北周、唐、宋、元、明、清增刻妆銮,至清代“全崖造像数为一万七千有奇”(清咸丰四年碑记)。其中,唐代造像,约占总数的80 % ,造像区域从南到北全长388.8米,石窟高45米,龛窟采取多层次排列,最高者重叠13 层,是四川境内最为宏伟的石窟群。历代过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所留题记、吟咏甚多,据民国《广元县志》载,清道光时犹存题记碑刻共133种,计有唐碑27种、五代碑5种、宋碑26种、元碑26种、明碑8种、无年号碑41种。民国25年(公元1936年)修凿川陕公路时,其南段初唐、盛唐造像几被全毁,现只存54窟、819龛,佛像7000余躯,唐人题记除段成式等外,颜真卿、苏等碑,皆在清代,及民国时期被盗。但其造像规模仍然十分宏伟壮观。1961 年4月国务院公布千佛崖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以“大云古洞”为中心,全部造像龛窟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有大佛窟、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窟、接引佛龛、单身佛窟、供养人龛等;北段有三世佛窟、无忧花树窟、弥勒佛窟、三圣窟、节行僧龛、菩提瑞像窟、伎乐天人窟、卢舍那佛龛、地藏王龛、力士龛、阿弥陀佛龛、飞天窟、藏佛洞等。其中,牟尼阁、千佛阁、伎乐天人窟、菩提瑞像窟的造像均为镂空雕刻,极富表现力,是盛唐时期石窟艺术珍品。南段的多宝佛窟,菩萨、观音慈祥妩媚,中外艺术家皆称此龛为唐代雕像精品。后壁未竣工的造像,有的初具轮廓,有的粗胚未曾细琢,它对古代雕刻工序,大有研究价值。千佛崖其开凿历史绵延一千四百余年,誉为“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
观音崖
观音崖在广元城南1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观音崖摩崖造像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始于唐代。全崖长约500米,高20米,有造像132龛,442躯。现犹完好者108 龛,造像区域分为三段:南段造像21龛中,为单身观音的7龛;中段有9级佛塔1龛、12圆觉1龛、菩萨与罗汉像并列的1龛;北段有30个龛窟,造像唯观音最多。 其中有莲台观音、千手观音、送子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部分有明确题记碑刻。现存唐天宝十年、大七年(公元751 年--公元833年)题记。是省内摩崖造像保留唐代年号较多的。由于造像典雅、精美,风格独具,博得中外学者称赞。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倓虚法师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他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没有害病的,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位!他的老师是谛闲老和尚,老和尚有个徒弟是个锅漏匠,住在温州乡下小庙。谛闲法师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什么都不要想,专念这一句”。锅漏匠三年没出门,就念这句阿弥陀佛,真的成就了。这天,他跟护法老太婆讲,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婆到庙里来,看到他站在房间里面,走到面前仔细一看,死了。谛老赶紧下乡来,一去一往三天。他这个徒弟死了以后站三天!看到徒弟走得那么自在,谛闲法师很欢喜:“你总算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那些讲经研教的大法师、丛林的主席方丈也比不上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