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光孝寺
2014/9/8   热度:845
泰州光孝寺琳宫梵宇,首屈一指,禅意深遂,传统优良,慧炬常燃,名播四海。历代名僧莫不具大鉴正眼,黄薜苦心,精修梵行,乘愿利生,在传道扬法,有卓越贡献的耆老大德,却不胜枚举。
晋代觉禅大师在泰州开山结茅,苦心修持,首创慧业,惠泽后人。诛茅结屋开法席,殊胜因缘传千古,觉禅大师是泰州光孝寺的"开山祖师"。
宋代致远禅师他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在清代乾隆版7167卷"龙藏"中五灯会圆录第55卷中收集了他的出定语:"从来打鼓弄琵琶,须是相逢两会家,佩玉鸣鸾歌舞罢,门前依旧夕阳斜。"
宋代德范禅师,为光孝寺宋代中兴之祖,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光孝寺因遭战祸,殿宇相继被毁,绍熙年间(公元1190-公元1195年),德范肩负中兴之责住持光孝寺。见光孝寺楼焚钟堕,扁而不坏。曰:"钟不坏,寺将兴之符也。吾举事,将自钟治。"先建百尺钟始,继而筹建大雄宝殿,并将大雄宝殿命名为《最吉祥殿》建阁六楹,供奉天子曾赐前任住持觉深法师的"碧云"两大字。阁之广袤雄丽,与大殿相称,后又建成方丈寝堂,厨库、水陆堂、两庑等建筑,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六月又派其徒僧祖兴求当时显赫的著名诗人陆游为其作《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
明代达本和尚为明代光孝寺名僧,字无幻,能诗文,多才善辩。与当时泰州才子储罐友善。储罐亦本邑人士(公元 1457年-公元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曾乡试、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传胪)。授为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后任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还任过太朴寺少卿、太仆寺卿等职。储 曾作《赞布袋诗》赞扬达本,夸其学问渊博。诗云:"无古无今云满头,大千世界一囊收。自从唱破无生曲,直到于今笑未休。"
明代方志和尚字观如,泰州裴庄人。幼年出家于天竺大讲寺,拜远清为师,遍历名山巨刹,到处析疑证悟,宣讲佛旨。应聘回泰后,热心修茸寺宇。除重建光孝寺外,并修茸报国禅寺,改名为西山报国禅寺。修建南山寺塔,著有《法华正旨品节偈》。
清代性慧律师字炳一号幻云苏北里下河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南京金陵宝华山慧居寺(后改为隆昌寺)出任光孝寺住持而负复兴之责。来泰后,开示戒法,中兴光孝寺,为光孝律寺开山之祖。善诗画。诗宗三唐(初唐、盛唐、晚唐诗格),画在香光(明代董香光),北苑(五代南唐董北苑)间。著有《幻云诗钞》。因性慧于经咒之余雅好翰墨。其师海和尚将在皇坛传戒时庄亲王所赐的《汝帖》由性慧分灯带来泰州亦随衣钵为历代相传永为光孝镇山之宝。
清代德厚和尚字释明,有戒行,通经典,为光孝律寺第十一世祖。据泰州志书载: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住持德厚联合镇江、扬州十大寺联合北上京师请回龙藏一部为7167卷,藏于香雨楼上,改楼名为"藏经"。在现存放的藏经橱刻有:经请于光绪二十年,经摺于二十一、二年,经橱成于二十三年,九月齐整,十一月供奉,光绪二十三年(公云1897年)冬期,注:德厚曾传戒一次。
谷鸣和尚为光孝律寺第十二世祖,名戒振,号东溪,字为谷鸣,俗姓王氏,泰州东乡曲塘人。12岁出家,19岁受具足戒于金陵宝华山,是时主席宝华者是圣性忠和尚为海内知名善知识,嘉其聪颖,督其学习不数年谷鸣即博通三藏,留在宝华任都讲六年,后受德厚老的赏识至光孝任监院,达十年之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任住持。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茸方丈室前楼,定楼名为传汝,以藏《汝帖》,次年传戒,得戒子二百余人。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江南诸山组织僧教育会於南京,谷鸣被推举为评议员,并在泰州设立分会,谋僧教育之发展,同时杨仁山、陈伯严诸居士方研究佛学创柢洹精舍及金陵刻经处于南京,谷鸣积极联合各方共策进行辅助之。
经过谷鸣的不懈努力,泰县佛教会终于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正式成立。并连任一、二两届会长职务,为泰县佛教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做了一定的贡献。
培安(1889-1931)俗家姓陈,出生于海陵东乡(今如皋柴湾乡)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先在如皋般若庵披剃出家,天资聪慧,刻苦勤学,为其师德基和尚所赏识。后在律宗第一山句容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受戒后留在宝华山参学。因泰州光孝律寺系句容宝华山第一分灯,不久培安被派至泰州任光孝寺住持,为光孝寺第十三代法系传人,并任泰州佛教会会长。民国十二年(1923)经泰州籍和尚时任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智光长老的推荐,由时从上海华严大学毕业的也亦是泰州一带(现如皋)出生的学者型法师常惺,按了培安的法脉,后来成为光孝寺第十四代法系传人。期间,培安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民国十三年(1924)夏,培安经由法子常惺邀请太虚大师来泰州讲经,一时间传为佳话。据太虚大师自传称:"听讲经后,全城顿改向来鄙视僧众轻蔑佛教的空气。"太虚在自传中还专们感谢培安法师对他的礼遇甚隆。
1931年初,在维护寺产进行的诉讼达到高潮时,培安非正常的在泰州西山白云寺猝然寂来。引起了省内外佛教界的关注,议由句容宝华山隆昌寺主持公祭,法子常惺专迎培安遗体,由西山寺至光孝寺,念佛悼念、举行盛大传供法会并营塔于光孝寺南门祖坟墓地。
常惺法师(公元1896-公元1939年),名寂祥,号雉水沙门,以字行,法名优祥,俗姓朱,江苏如皋人。12岁出家,民国元年毕业于省立如皋师范,民国3年就读于上海华严大学,并在宝华山受具足戒,苦研五篇七聚,民国5年华严大学毕业后,至常州天宁寺研求禅观,次年夏至宁波观宗寺入观宗学社专功天台教义,两年后以考试成绩第一毕业。
民国8年应聘为常熟兴福寺法界学院教务长。民国11年安庆迎江寺创办安徽佛教学校,又受聘为校长。民国13年常惺受泰州光孝寺住持培安记别,民国13年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常惺代表江苏省出席会议。民国14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筹办闽南佛学院,担任专修科主讲,后任院长。民国20年接任光孝寺住持,创办佛学研究社,组织泰县佛教会,民国22年春又传法放戒,同时还担任北平万寿寺、厦门南普陀寺住持,经他积极经营两寺也日益兴旺。
民国26年春,常惺被推为中国佛教秘书长,协助圆瑛、太虚处理会务。抗日战争爆发后,理事长圆瑛去南洋募集佛教战地救护队经费,会务则由常惺主持,由于工作繁重,积劳成疾,民国28年1月圆寂于上海,不久归骨泰州,营塔于城郊光孝寺塔林。
常惺精通各宗学理,英年妙悟,民国11年佛教学术界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的辩论中,著《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论》一文,陈议极高,深受弘一法师等人赏识。在闽南佛学院讲授《摄大乘论》、《辩中边论》、《因明入正理论》等唯识经典,厦门大学哲学系师生常来旁听,对他高深的佛学造诣深表钦佩。常惺著作颇多,传世有《常惺法师集》,并编入《中华大典》。
南亭和尚(公元1900年-公元1982年),名满乾,别号云水散人,以字行,法名昙光,俗姓吉,泰州东乡曲塘镇人。10岁时披剃于营溪观音禅寺,师事文心、智光两法师,师祖道如则亲授四书、佛经、寺偈等。13岁进泰州儒释初高等小学学习。后随往泰州北山开化禅寺听经。21岁赴焦山定慧寺,就德峻法师受具足戒。25岁入安庆迎江寺佛学院,亲炙常惺法师,研求华严五教义、唯识、因明经论。毕业后任常州清凉寺佛学院助教。不久从应慈法师于上海华严学会摄受《楞严》、《华严》诸经论。课余为四众讲授《八识颂》、《五教义》、《中观论》。
民国16年起,南亭在上海、常州、镇江、无锡各寺院开讲各种经典。民国20年,常惺住持光孝寺,聘南亭为副寺。常惺创办光孝佛学研究社由南亭住持教务。民国22年春,光孝寺传三坛大戒南亭嗣升监院,并受记别。次年常惺云游弘法,将寺务、社务及泰县佛教会主席等委托南亭兼承。抗日战争期间,南亭创办僧众救护训练班,支援李明扬部军需,并启建护国息灾法会,虔求佛力护佑国祚。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镇江焦山定慧寺、上海沉香阁、杭州妙香庵、无锡大悲庵驻锡。
1949年5月,南亭去台湾,初住十普寺,启建佛七法会宣讲《般若心经》,次年宣讲《金刚金》、《仁王经》、《普贤行原品》、《菩萨学处》等。同时受聘于善导寺为导师。辅助章嘉大师董理"中国佛教会"两度出任秘书长,并叠应常务理监事。1952年在台北创设华严莲社,与民本电台创办"佛教之声"节目。1958年,在台中创办佛学研究社,并掩关礼华严。一年后圆满返回台北。1964年为纪念智光长老,创办智光高级商工职业学校,1975年创办华严专宗学院,以法孙成一为院长,自任导师。免费施教,并供事宿,除佛学科目外,兼授英文,日文、哲学、史学诸课,为弘法培养全面人才,继又开办华严侨爱讲堂暨儿童村,弘法恤孤。
南亭在台湾筹印大藏经三百部,率团弘法,周游全岛。所著有《心经讲义》、《阿弥陀经》、《妙慧童女经》、《十善业导经》、《佛说索经抄》《永嘉大师证道歌》、《释三字经》、《仁王护国经解》以及众多的说法、论述、序引、传记、杂纂流传于世。
1982年9月3日,南亭圆寂于台北,骨殖安于台北县八里乡观音山并建塔,衣钵归泰州光孝寺供奉。日后拟建塔。
肇源和尚(公元1898年2月29日-1990年2月14日)安徽省无为县人,俗姓杨。11岁在无为罗汉寺出家。21岁在镇江焦山定慧寺受县足戒,以后在常州天宇寺、镇江金山江天寺禅堂参禅,又受聘为焦山定慧寺知客,复在安庆迎江寺佛学院、上海清凉寺华严佛学院深造。民国22年肇源任泰州北山开化禅寺住持。民国25年退居,并在光孝佛学研究社担任监学。
1949年以后,肇源将居住泰州城区的僧尼组成佛教徒学习班,学习时政和佛学,在月城关帝庙内设经忏接洽组,为斋主进行佛事活动。他一贯主张农禅并重,工禅并重,团结有劳力的僧尼创办制鞋加工组、火葬场、麻纺厂等单位。
1984年.肇源以85岁高龄出任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兼任光孝寺住持,1986年10月,将"文化大革命"期间保存在图书馆内的藏经返回光孝寺,对其中散失部分,约请善楷书者20多人补抄,以成完壁。1988年,90岁高龄促成泰州光孝寺修复委员会成立,自任主任委员,积极与光孝寺海外传人联络为光孝寺修复创造条件,并接受了光孝法系,法派易名昙空。
肇源待人平易和蔼,将佛陀主张的慈悲平等精神付诸生活实际,除任泰州佛教协会会长外,曾先后任泰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理事,扬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
妙然法师(公元1921年-公元1997年)字悟玄。瑞清,笔名华严关主,江苏泰县人,俗姓孙,家世业农,为地方望族。10岁披剃出家,小学毕业,适其表兄成一法师,方就读于光孝寺佛学院,念预科。二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佛学院提前结业,和尚亦随成师留院自修,亲炙于智光长老,南亭院长。三数年间,慧学大进。1940年至宝华山隆昌寺,依妙柔和尚圆具足戒。
1941年秋,妙然在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参究一年有余,应上海名刹静安寺聘任佛学院教务长兼副寺,协助窗友德悟和尚,展开弘法、教育工作,三数年间成绩卓著。1945年秋,应南亭院长召回母院任教。并与广静、昌言俱蒙光孝住持沛霖授予菩提之记,为光孝寺第十八代传人。在泰州发展义务教育,嘉慧贫民子弟,村民感法至深。后又再走上海,出任静安寺监院,仍兼教务长。
1948年随静安寺佛学院东迁赴台湾。1950年受聘为新北投居士林住持,并供养焦山智光、天宁证莲及金山太沧三大老。1955年妙然掩关华严,曾以《禅史、禅学与参禅》一文,平息《坛经》作者之争议,名震士林。1958年与广慈、悟一、摩迦、演培、成一诸师共同创刊《今日佛教》杂志。后出任台北善导寺监院。1972年受聘兼任智光商工职校副校长。后当选为副董事长嘉誉满学林。1976年,接办《海潮音》杂志,任发行人。1978年,善导寺董事会改选,妙然当选为第七届董事长,并兴建慈恩大楼,设图书馆等,收集佛教文物、字画、长期展览,供人欣赏、阅读,使寺院成为宗教学术文物陈列园区,别具风格。在寺中设置奖学金,奖励社会优秀青年完成学业。举办社会救济慈善工作,发挥佛陀慈悲救世精神。
妙然法师以经学、禅之湛深修养工夫自持,不谋私人生活享受,不争逐于名利场所,只一本学道、修道、弘道之初衷,孜孜于弘法利生,教学济世之志业。其生平著作,传世者,有《碧云集》、《民国佛教大事年纪》、《佛教名山名寺名联辑》和《教你相信录》等著作。
1988年以后妙然法师致力于祖庭光孝寺的修复工作,多次奔波于海峡两岸而不遗余力。1997年6月3日因病示寂于台北。
松林法师(公元1923年9月6日-公元1994年12月23日)原名隆铭,瑞如,江苏省泰县苏陈镇官庄人,俗姓陈,世代以务农为业。10岁依泰州西山寺昌浩法师披剃出家。1939年法师年17岁,赴金陵宝华山受具足戒。深受宝华山妙柔大和尚赏识,戒期一月,功德圆满,即被留山长住,长达10年之久,在妙柔大和尚座下为侍者,学律宗。1941年复进宝华山学戒堂深造。1944年被提升为引礼师、堂师,陪堂寺等执事。在此期间还游历于南京 卢寺、镇江金焦二山以及常州天宁寺等丛林巨刹。那时佛门各宗系门类广为涉猎,博综群籍,真澈性相。1947年,松林应聘往无锡南祥寺任戒坛陪堂师,维那师等执事。1949年,被召回泰,任泰州西山寺住持。五十年代以后,一直追随肇源和尚,走农禅、工禅并重之路,带领僧尼走自食其力道路。1983年底,光孝寺恢复事业初创,条件极差,矢志襄助肇源,出任泰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并兼任光孝寺监院。1989年6月泰州光孝寺恢复委员会成立,松林任该会副主任委员之职。1990年肇源圆寂后松林继任泰州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主持,积极为修复千年古刹与海外联络,化缘募资,使光孝梵宇重辉,功德卓著。
1994年12月23日,松林法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圆寂,松林法师一生自身修持,从不懈怠,自幼出家独身自处,勤奋学习。曾先后任政协泰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理事、扬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
禅耕法师(公元1916年12月17日-公元2000年元月2日)瑞文,江苏省姜堰大冯人。1924年,8岁在泰州万善庵披剃出家。1932年在泰州光孝律寺受具足戒,由此开始学修生涯。1933年至1938年在镇江焦山和竹林佛学院研习三藏。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玉佛寺参禅。1942年以后任泰州北山开化禅寺监院,1943年至1944年在常州天宁寺参禅。1947年曾代表泰州佛教界在上海参加中国佛教大会。
80年代以后,禅耕法师来到泰州光孝寺,先后协助肇源、松林管理事务,修复千年古刹。1994年1月荣任光孝寺方丈,他不顾年老体弱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为修复工程殚精竭虑,全力以赴。1996年赴台湾加强与光孝寺在海外法系人的联系、交往。募集了最吉祥殿的修复资金。团结带领泰州佛教界两序大众,为千年古刹的重光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完成了最吉祥殿的重建和佛教开光,完成东西偏殿的修建。
2000年元月2日,禅耕因病圆寂于泰州光孝寺。禅耕法师一生勤劳俭朴,持戒精严,弘法不倦,拯危济贫,矢志重建千年道场,保持泰州佛教界稳定的万行万举。曾历任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扬州市佛教协会理事,泰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监院,住持等职,还多次当选为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弘法(1954- )弘法法师俗姓陆,字红春,学名陆振飞,自号境悦童子,上海崇明人,生于1954年,幼而好学,经历了十余年的读书生活,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忙里偷闲,研诸佛教文史,每有感悟,而深受启迪,遂起信心,发愿归佛。1974年皈依崇明寿安寺广愿法师,赐号弘法,1980年投闽侯雪峰寺出家,时年冬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因品学兼优而推为班长,1982年秉受具足戒,1983年春毕业,以其道心好、成绩优,深得院领导及诸僧众的好评。
弘法法师自灵岩山佛学院毕业后,留住灵岩山寺工作,历任灵岩山寺副寺、监院、并兼任佛学院副教务长、副院长等职。1989年调任西圆寺监院,1994年在北塔报恩寺落政发还之际,参与接收并主持工作,1995年以来,主持报国寺的修复和佛教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担任馆长职务。
弘法法师一身兼挑两家法脉,继承佛教事业,精进不懈,1990年秉明阳大师付法授记,赐名定法,为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1992年再承真禅大师传授法脉,赐名道开,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
弘法法师做为佛教界年轻一代僧才,肩负时代的重任。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国运昌隆,百废待兴,灵岩山寺、西圆寺都在恢复和建设之中,弘法法师积极参与这两座寺院的管理工作,既壮严了寺庙,又锻练了管理才能,以致于1992年,河南开封大相国寺落实宗教政策归还佛教进行恢复建设,急需僧伽管理人才,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首先想到的是知识型的合格僧才,尤其想到的是知识型的合格僧才,尤其想到了弘法法师,他是佛学院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于是向苏州佛协商借到大相国寺协助真禅大和尚主持日常工作,在当地政府宗教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弘法法师带领僧俗大众,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工作,很快恢复了大相国寺古刹雄风,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真禅大和尚圆寂后,弘法法师于1996年应四众推举,升座大相国寺方丈,弘法法师身兼苏汴两地寺院的主要领导职务,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有诸多不便,在大相国寺建设基本就序后,他再三请求辞去大相国寺方丈,于1999年初中国佛教协会同意了他的请求,同时对他在大相国寺的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
弘法法师经历甚丰,在教务组织上从地方到全国都有任职,历任苏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在政治服务方面,自1985年以来,被推选这吴县人大代表、苏州金圆区人大常委、苏州人大代表、苏州市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常委;在外事活动中,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美国、泰国、以及香港、台湾,为祖国统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弘法法师负责恢复苏州报国寺后,在此开拓佛教文化事业,形成新型的佛教道场。报国寺是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闭关静修的胜地,虽然规模不大,而在海内外享有盛名。1995年弘法法师挑起了修复报国寺的重担,使破败不堪的古寺修葺一新,随后又在此筹建佛教博物院,将佛教在苏州传承一千七百余年历史陈迹,以高度概括的手笔勾勒出来,向世人展示,受到各界人士的欢喜赞叹。就此报国寺成为全国首创的新型寺院――佛教博物馆。
弘法法师还致力于佛教理论的研究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著有《论住持正法》、《印光大师佛学思想与净土宗》、《净土宗与泰州》等论文,近年来又为创办弘化杂志而四处奔波,通过精心运作,《弘化》创刊号于1999年9月17日正式发行。如今弘法法师正在为佛教事业的发展而继续精进。今年初被推选为江苏省佛教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六月又举为苏州报恩寺住持,现又被推为泰州光孝律寺住持,真可谓是能者多劳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要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一个佛的名号,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