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滇中古寺完成《国史大纲》 钱穆先生与宜良岩泉寺


2014/9/8    热度:28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86年钱穆先生告别讲坛时,讲最后一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岩泉寺“钱穆教授著书处”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岩泉寺的古树名木

  钱穆先生字宾四,江苏无锡人,1895年生。钱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见的通儒,著名的国学大师,先后在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五华文理学院等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1990年8月逝世。
  钱先生一生治学,著述宏富,有文史哲著作60多种,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共54册,约1700万字。《全集》所收多种单行本著作,近年在大陆先后由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每次印刷都在万册以上,且一版再版。其中《国史大纲》到1992年就印了18版。这部中国通史名著是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于西南联大任教时,卜居宜良岩泉寺一年多的时间,完稿后交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印行,成为当年大学“中国通史”教材。
  《国史大纲》是钱先生1933年在北大讲授“中国通史”时的讲稿,学生要求写成讲义。先生认为,“通史大业,殊不敢轻率为之”,抱十分慎重的态度。后来先编“纲要”,再选“参考材料”,初编《国史读本》。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南迁,先生带着通史讲稿、笔记辗转流亡来滇。西南联大文学院暂设蒙自,1938年秋又迁回昆明。当年日机空袭频繁,先生每天抱着讲稿跑警报到郊外,“逾午乃返,大以为苦”,没有闲暇落手。选择宜良是因为这里是“山水胜地,距昆明不远”,可以半星期去昆明授课,半星期清闲,“庶得山水之助,可以闭门撰述”。 于是通过友人介绍,宜良县长王丕安排钱先生到岩泉寺寓居。
  岩泉寺位于宜良西山,离县城不远,自然环境清幽。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先生最先住的是下寺左侧小楼 。楼上分两室,内室只有一床和一张木板长桌,是先生的书房兼卧室。外室放一小方桌一椅,供一日三餐用。关于先生的伙食,寺内方丈说只有蔬菜素食,吃了两天因先生素有胃疾,感觉消化不良。后由方丈介绍一位张妈,单独为先生做饭。中晚两餐一荤一素一汤,商定伙食费每月国币6元,合新滇币60元。张妈是农村妇女,“衣履整洁,言辞有礼”,又擅烹饪,对钱先生照顾周到,又能代洗衣服,先生感到很满意。
  食宿问题解决,先生的生活就很有规律。每天早晚饭后出寺散步,白天在楼上伏案写《国史大纲》,晚间看《清史稿》数卷,然后才睡觉。每周四上午应昆明各报馆之约,写“星期论文”一篇,轮流送交各报,中饭后到车站乘火车去昆明授课,星期日一早返回宜良,下午去离寺八华里的温泉沐浴,“浓茶一壶,陶诗一册,反复朗诵,尽兴始归”。有时转进县城去一酒楼吃烤鸭、烧饼,然后到县立中学图书馆借书,每周更换。学校有“二十五史”、“十通”,作为参考文献已经够用。除烤鸭之外,先生对宜良的茶叶也感兴趣,曾与友人到茶山中购得少许,供日常品尝。这种被誉为前清贡品的茶叶产量很少,后再托寺内方丈去买3斤,因故未能买到。
  半年之后,钱先生从下寺移居上寺,原因是上寺环境更为清幽安静,“两旁密树,浓荫蔽天”, 有池石之胜,品茗之亭。先生说:“余常喜坐亭中,游人绝少,每在此写稿,半日始返”。再则上寺住持静庵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随口诵出王国维诗词。钱先生赞为“极清雅”;对下寺方丈的印象是“狡狠”。静庵特腾出楼上让钱先生居住,张妈亦随来照顾生活,但仍居下寺,晨来夕去。钱先生在《师友杂忆》书中说:“余在上寺心情较下寺更愉快。尽日操笔,《史纲》一稿,乃幸终于一年内完成。回想当年生活亦真如在仙境也”。钱先生寓居岩泉寺这段时间,西南联大汤用彤、陈寅恪两先生曾来看望,在楼上住宿一夜,睡的是地铺。因为他们早在北平清华时就非常熟悉,谈话无所拘束。陈寅恪曾对钱穆说:“如此寂静之境,诚所难遇,兄在此写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人住此,非得神经病不可”。后一句是陈氏的幽默,就钱先生在岩泉寺这一段情缘,确实是先生难以忘怀的经历。抗战胜利后联大复员北归,钱先生应昆明于氏兄弟(乃仁、乃义)之邀回滇,在五华学院任导师时,又去岩泉寺寻访故地。此时寺内驻扎军队,“情形大非旧况”,张妈已去昆明,询访不知下落,静庵亦穷苦,仅靠卖缅桂花度日,去时适外出未晤。先生只好感叹:“人生乍变,良可嗟叹”。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海峡阻隔,钱穆在香港与他的亲侄钱伟长晤面时,还惦记着宜良。钱伟长告诉叔父钱穆:他们去昆明时还特地去访岩泉寺,但寺已毁,“仅道旁尚留有石碑数处”。钱穆听后,“不胜怅然”。
  由于笔者曾受业于先生门下,1947年至1948年完整地听过先生讲授的《中国思想史》,读过《国史大纲》,对岩泉寺的印象深刻,几十年来一直想去追寻先生在岩泉寺的遗迹。1958年之后系身凤鸣煤矿,与岩泉寺同属宜良县域。虽近在咫尺,身不由己未能前往,直到近年才去了一趟。但见岩泉寺已重建山门、殿堂,彩画得“焕然一新”,香火旺盛,成为石林一日游的途中景点。院内左边有一处红土墙的旧楼房,一楼一底,想必就是先生在下寺时的住处。2000年9月,岩泉寺管委会在院中立了一块碑,上书:“钱穆教授著书处”。
  碑阴刻有钱氏简历,不知何故未列在五华学院任专职教授这段历史?如今上下寺已合为一体,新增了“财神殿”、“娘娘殿”等建筑,虽无从前清幽之态,但林木花卉还比较多。有棵黄连木高20余米,树龄已有600多年,还有两株三角梅和一株丹桂,也有百年历史了,想必先生当年也曾见过。至于先生在《西南联大》一章中写到“(上寺)院中有一白兰花树,极高大,春季花开清香四溢”的情景已不复存在,但山茶开得正艳。方今政通人和,文物古迹得到保护,宜良岩泉寺也“劫后重生,旧貌换新颜”,钱穆先师泉下有知,也会感到一点慰藉不致再“怅然”了。
  吴 棠 文/图(云南日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能平等地接受所有的事,你才有智慧; 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你才有慈悲。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