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宗派与祖庭
2014/9/8   热度:175
流传于中国的佛教,大而言之,有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小乘佛教三系,其中汉地佛教发展至南北朝时出现了许多学派,进入隋、唐,更形成诸多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慈恩宗、华严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现把各系各宗的佛教思想及其祖庭简单介绍如下:
三论宗所宗学说以《中论》(亦称《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为依据,故称三论宗。又因为强调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此宗初祖龙树,所著《中论偈》,从多方面发挥宇宙万法当体性空而无碍于缘起的中道之理,又著有《十二门论》,以十二门解释一切有为、无为诸法皆空之义。龙树弟子提婆,著《百论》,驳斥一切有所得的邪见邪执。
三论宗的祖庭位于江苏南京东北17公里处,刘宋明帝泰始年间,处士明僧绍舍宅为法度造寺,称栖霞精舍。其子秉承父志于山崖雕无量寿佛,并雕二菩萨像。梁时辽东人僧朗来师事法度,称为三论宗初祖。隋文帝于天下各州立舍利塔,此寺为一,现存佛舍利塔,为五代时重修。基座及塔身雕饰精美,塔基上雕八相成道像。
浙江省绍兴市有嘉祥寺,三论宗僧诠传另一弟子法朗,法朗传吉藏,于此讲学,被称为嘉祥大师。因其学说有所发展,世称其学派为新三论宗。
天台宗该宗派的得名是因为由隋朝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境内)智□开创的。教义又以《法华经》为主要依据,又称法华宗。该宗讲经论法,以反省观心为主,故又称性宗。天台宗初祖为印度龙树,四祖为智□,他确立注重禅法一定(止)、注重佛教义理一慧(观)双修原则,所著《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主张一切事相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提倡一心三观的禅观修习。
国清寺位于天台山麓,是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天台国清寺与南京栖霞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一度合称为“天下四大丛林”。寺前岗上有九层砖塔,寺门前有宝塔七座,山上真觉寺为智者塔院,祖殿中有智者大师真身六角宝塔。山中寺院很多,宝相寺为大师入灭处,有弥勒像及智者大师入灭塔。
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东南麓的玉泉寺,智者大师在此讲经。今大殿前有隋大业十二年(616)造大铁锅及元代铸铁钟、铁釜各二。寺左有观音像碑,相传为唐吴道子所画。寺前隔溪有宋嘉祐六年(1061)建十三级铁塔。
浙江宁波市的延庆寺,明永乐中列此寺为天下诸宗名山的第二山。北宋时中兴天台教观的知礼曾居位于此,称之为四明尊者。
慈恩宗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为慈恩宗的创始人,他们主张以三相(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圆成实相)解释宇宙万物,故又称三相宗或法相宗。他们把世界一切现象归结为“识”的作用,不承认有离开“识”的客观物质世界存在,所以又称唯识宗。因为玄奘、窥基长期位在长安的慈恩寺,故此宗又号为慈恩宗。窥基被称为慈恩大师,其宗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慈恩宗祖庭位于陕西西安市南的慈恩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建寺,故称慈恩寺。首请玄奘为上座,在寺西北立翻经院,其于此译经。唐高宗永徽三年(652),玄奘仿西域造五级砖塔,高180尺,面方140尺,以安置梵□,名为“雁塔”。武则天重建时改为七级,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又行修缮,即现存塔状。原有四门楣尚为唐初原物,刻有佛像。
陕西长安县杜曲东少陵原半坡上的兴教寺内有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圆测三塔。玄奘塔于中央,五层,另二塔左右面对而立,三层。原来于二塔的首层中有木雕像,皆为宋代作品,今皆不存,兴教寺于唐时为著名佛教,被列为“樊川八大寺院”(即兴教寺、华严寺、云栖寺、禅定寺、洪福寺、观音寺、牛头寺、兴国寺)之首。
华严宗始于隋代杜顺,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亦称“贤首宗”。还因该宗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故又称“法界宗”。华严宗强调“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人生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杜顺先从寺僧道珍修习禅定,后在终南山讲《华严经》。其弟子智俨随师在终南山至相寺出家,著作颇多,对后世影响较大。唐代智俨弟子法藏对其师学说详尽发挥,真正创立华严宗。唐武宗灭佛后,此宗一蹶不振,后传入日本。
华严宗祖庭位于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的华严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三祖法藏是实际创始人,葬于华严寺南、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803),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淑其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清凉大师”。
陕西户县东南圭峰西的草堂寺,相传为姚秦鸠摩罗什译经之处。华严宗五祖宗密居此,世称之“圭峰禅师”。寺内有鸠摩罗什塔。宗密葬于东小圭峰,有唐裴休撰并书圭峰禅师碑,今移置于草堂寺鼓楼内。
律宗由唐代道宣创立。唐武德七年(624),道宣入终南山丰德寺,长居于此,潜心律学研究。他以《四分律》为依据,创设戒坛,规定了受戒、说戒、安居以及礼、食、坐、卧的标准,从而创建律宗。因道宣住终南山,故又称“南山宗”、“南山律宗”。律宗的创立,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中国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生活,仍按当年道宣之规定而行事,律宗因而通于各宗。鉴真从天宝元年到十二年(753)间,渡海六次,历尽艰辛,终于在日本传授戒法,弘扬律学,开日本佛教和文化之先河,被尊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江苏扬州的大明寺位于扬州市西北蜀肖中峰上,为道宣的再传弟子鉴真的讲律之处。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故得名。日本奈良建有唐招提寺,鉴真塔即在寺的后院。
江苏句容县北的宝华山隆昌寺,明末寂光曾在此中兴律宗,清代成为律宗根本道场。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等。相对显教而言,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故名密宗,该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依据,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仪轨复杂,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皆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大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始建于西晋泰始至太康年间,名“遵善寺”,隋时改今名。隋开皇时有印度僧人那莲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在此传授密宗,称“开皇三大师”。该寺为唐长安城佛经翻译的三大译场之一,是密宗的发祥地。后一行和尚曾住持此寺,对天文学、数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有建筑为公元1956年修葺完善,堪称西安第一大寺。
陕西西安的青龙寺位于西安城东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唐不空三藏、弟子惠杲曾住持此院东塔院,世称密宗七祖。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僧人空海入唐求法,从惠杲受灌顶,传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并受灌顶,回国后在高野山建立日本真言宗。故青龙寺也是日本真言宗的策源地,其建筑规模和法门声望仅次于大兴善寺。寺宇北宋时被毁,今于遗址建有惠杲、空海纪念堂。
净土宗该宗由唐代善导创立,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得名。相传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邀集十八高僧结“白莲社”,同修净业,共期往生西方,被后代奉为初祖,所以,此宗又称“莲宗”。隋、唐之间,道绰在汾州玄中寺提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并以数珠记数。唐初,善导从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创立净土宗,成为二祖。净土宗以“三经一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三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论是《往生论》。至宋以后,凡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学者,几乎无不兼习净土,成为中国佛教中流行最广的一派。
净土宗祖庭位于江西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为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刺史桓伊为慧远建。慧远于山中立般若台,安弥陀三圣像,聚集道俗发誓,期生西方极乐世界,号为“莲社”,宋代尊称慧远为莲社初祖。寺东岗石室中有八角覆钵形慧远塔,塔右方有石造圆窦、藏骨室。宋元以来,净土宗盛行,尊奉慧远为净土宗初祖。
山西交城县西北20里石壁山中的玄中寺,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元魏昙鸾在此依据《十六观经》修净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唐初,道绰于玄中寺见昙鸾遗迹,因而专修净业,并教人念佛,善导从道绰学,后至长安教化道俗,一心持名念佛,宋尊奉善导为净土宗二祖。日本净土宗也将此寺奉为祖庭。
禅宗由南朝入华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创立,以主张“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因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故又称“佛心宗”。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摩诃迦叶为西天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故达摩为东土禅宗初祖。后衣钵相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著名弟子有神秀、慧能,因主张不同,分别成为北宗、南宗的创始人,时称“南能北秀”。北宗强调“拂尘看净”,力主“渐悟”,要求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故称“渐门”,此宗数传后即衰不振。南宗强调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不读经、不礼佛、不立文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力主“顿悟”,故称“顿门”。慧能门下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南阳慧忠、荷泽神会,形成禅宗的主流。后青原系下形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系下形成沩仰、临济两宗,世称“五家”。其中以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二派,杨岐下又有虎丘和大慧二派,与上述“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宋、元时期,此宗继续流传,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独有的、势力最大的宗派,并先后入日本、朝鲜。
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的少林寺,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为佛陀禅师建。菩提达摩来此,于寺凝修壁观,建立禅宗,历代多次修葺。现存鼓楼仍为元大德六年(1302)的原建筑。柱石雕刻十分富丽。禅宗的传承以达摩为初祖,少林寺西北2里许有初祖庵,建于宋代,石柱上有宋宣和七年(1125)题字,寺西南8里处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像。
河北成安县的匡救寺,曾为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
安徽潜山县天柱山野寨区的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禅宗三祖僧璨禅师曾云游于此,扩建寺院,讲经说法,声扬遐迩。
湖北黄梅县西山上的四祖寺,为禅宗四祖道信道场。
湖北黄梅东北2里的冯茂山上的真觉寺,又称东山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禅宗至五祖兴旺,门徒常超过千人,世誉之为东山法门。
广东韶关南60里处的南华寺,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六祖真身犹存,供于六祖殿内。
慧能以下“五家七宗”各支系的祖庭,概述如下:
沩仰宗祖庭位于湖南宁乡县沩山。山顶为广野,古来为僧人耕作,世称“罗汉田”,山上有密印寺,即灵祐所居住。另:江西宜春县南80里的仰山有栖隐寺,宋更名为太平兴国寺,灵祐弟子慧寂在此大建法幢。
曹洞宗祖庭位于江西宜丰县东北50里的洞山,山有普利院,唐大中年间,良价住此,世称其禅风为“洞山宗风”。另:江西宜丰县东北30里的曹山上的荷玉寺,为良价弟子本寂居地,其大振“洞山禅风”。浙江宁波天童山的天童寺,为明代天下禅宗五山的第二山,曹洞宗十三世如净住持此寺。
云门宗祖庭位于广东乳源县北云门山大觉寺,原名光泰禅院,五代时文偃居此大弘禅法,建立云门宗。
临济宗祖庭位于河北正定城里2里的临济寺,义玄住于此建立临济宗,今唯存临济禅师塔,亦名“青塔”。另:江西宁州西南80里的黄龙山上的永安寺,亦名黄龙院。临济宗八世宋代慧南居此建立黄龙派。江西萍乡县北70里的杨岐山上的普通禅院,是宋代与慧南同门的临济宗八世方会的住地,其弘扬道法,建立杨岐派。江苏苏州虎丘的灵岩寺,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晋竺道生于此说法,宋绍兴四年(1134),临济宗杨岐派五世绍隆居此建立虎丘派。浙江杭县径山的能仁兴圣万寿寺,简称径山寺,宋绍兴七年(1137),杨岐五世宗杲居此立话头禅,因宗杲封号为大慧,世称其为大慧派。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为东晋元帝时创建,宋时以修水陆法会知名,一度为云门宗道场,佛印禅师(云门宗五世)居此,南宋以后便成为临济宗的主要寺院。
法眼宗祖庭位于江苏南京城内的清凉寺,五代时文益居于此寺,立法眼宗。
藏传佛教
流传于中国西藏、蒙古等地区,其经典属于藏语系统的佛教是中国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这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的佛教密宗与西藏当地的古老宗教融合而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据文献记载,早在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西藏多里隆赞汗,得到《百拜忏悔经》、《多宝经》及金宝塔,此为佛教入藏之始。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皈依佛教后,曾派人往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文字母和文法,形成统一的藏文,并开始修建寺院,供奉佛像,由此拉开了佛教在西藏兴盛的序幕。公元八世纪,天竺僧人寂护、莲华生等到西藏传播显、密两系佛教,折服了原来盛行的笨教,佛教大兴;营建桑耶寺,度僧出家,建立伽蓝制度,迎请译师,翻译佛典。公元九世纪,佛教被禁,公元十世纪起,佛教有所复兴。公元十一世纪,印度摩揭陀地方超岩寺上座阿底峡大师经尼泊尔入藏,大弘佛法,宣传大乘佛教教义,传授密法灌顶,指导藏族僧人翻译了许多显密经论,于是佛教又逐渐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格鲁派(亦称“黄教”)、宁玛派(亦称“红教”)、噶举派(亦称“白教”)、萨迦派(亦称“花教”)等不同特色的佛教派系。大约十三世纪以后,上层喇嘛逐步掌握了政权,经过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西藏地区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其主要流传在西藏、蒙古及西伯利亚等地,其经典属于藏语系统。在教义上,藏传佛教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在大乘中显、密俱各,尤重密宗,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决策,统称为“藏密”。藏密具有其独特的许多教派,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有藏文的三藏典籍称《甘珠尔》和《丹珠尔》。
黄教的祖庭甘丹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古尔山上,始创于明永乐七年(1409),为西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所建。其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拉萨三大寺。
花教的祖庭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奔波山附近,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由贡却杰波在此建寺弘法,名萨迦寺。“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寺建于白土上,故之一;又因其庙墙上面,分别涂有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观音菩萨的白色、金刚手菩萨的灰黑色等三色花条,故被称为“花教”。小乘佛教
从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以及中国傣族等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典为巴利语系统,亦称“上座部佛教”。中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佤族等大部分人信仰它。他们崇拜佛牙、佛塔和菩提树等释迦的纪念物,奉行巴利语系三藏,并仍旧保持着如法如律,特别重视禅定,还保留着早期佛教的某些戒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坛经》里面记载,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念了十年。经是念得滚瓜烂熟,但是意思他不懂,念了十年没开悟。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念过经,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六祖说:“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 六祖给法达讲解,法达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