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阎立本的“杨枝观音”谈观音画像的演变及其它
2014/9/8   热度:2352
从阎立本的“杨枝观音”谈观音画像的演变及其它
刘继汉
在普陀山法雨寺西清凉岗山岙处的杨枝庵内,有一通高2.5米,宽1.2米的石碑,上刻相传为唐阎立本所绘的观音像,世称“杨枝观音”。像为立式,头戴天冠、高椎髻的发型上饰以各种珠簪、金钗、珍宝和步摇。身着天衣,袒胸露臂、项佩宝珠璎珞,腕戴金钏玉镯,外罩半臂,佩绶披肩,风带绕臂,风扬飘动;下服长裙,外围蔽膝,彩缕琏玉,跣足踩莲,左手轻托白玉净杯,右手舒拂杨柳翠枝。雍容华贵,慈祥端庄,好一派盛唐景象!据载,明朝名将侯继高于万历十六年将此像镌碑立于宝陀观音寺内,由于连年兵燹,此碑被毁,后于万历三十六年宁绍参将刘炳文重刻建庵供奉。碑右上方刻有像赞曰:“重刻普陀大士图像。普陀圣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迄因寺毁,石付祖龙,庙貌乃建,瞻对无从,旁搜遗迹、镌以新工。嗟:无色无相,佛性本空,色色相相,佛教斯弘。用期世世,奉兹靡穷。明万历戊申宁绍参将天台刘炳文立石于普陀山之杨枝庵。”左下方刻“明定海备倭梁文,台州庠生刘聚福同勒。”右下方刻“唐阎立本画”。此画以高古游丝描勾线,应属素色白描,不事渲染;但那珠翠衣褶,佩绶风带,恰似明暗相间,阴阳层折;他运笔如行云流水,一气贯通全图;画虽一人,但章法严谨,森罗万象,形象生动,仪态万方,似有灵动之感;面容姣俏端丽,深沉含蓄,莫测高深。若说达芬奇所绘的那幅蒙娜丽莎那瞬间的微笑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的话,那阎公笔下观音的微笑,就如天外来风,清凉而沁人心脾,一睹而终身难忘也!石碑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尽现高古游丝描的细腻华滋。精妙绝伦。
阎立本(?一673)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榆林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父毗,兄立德,俱精绘画。高宗显庆初,兄死,代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升右相,封博陵县男。咸亨元年(670)任中书令。时姜恪以战功擢左相,遂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他绘画取法张僧繇、郑法士、杨契丹、展子虔,笔力圆劲雄浑,尤精人物肖像,长于刻画人物性格。据《历代名画记》和《宣和画谱》载:他曾有武德九年(626)所绘“秦府十八学士”,贞观十七年(643)所绘“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魏征进谏图”,“十二真君像”,“王右军真图”等传世,但都散佚未见。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仅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由宋人临摹的“步辇图”和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历代帝王图”(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共13帝)。所以这幅“杨枝观音”像就愈显珍贵。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以单幅绘画形式呈现的观音造像的拓本。这从一九三八年出版的《历朝名画观音宝相》画册中可得印证。这部画册是迄今为止,专以汇集观音画像的,最有影响和最有权威的一部画册,很多罕见的观音画像收录其中,大多为名家手笔,得到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的鉴定,并有由弘一大师书写的由印光大师撰文的序言,书后有朱庆澜、叶恭绰诸著名专家的跋文。
(一)
观世音,梵文Avalokitesvara,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卢吉低舍婆罗”。《西域记》三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法华玄赞》六曰:“阿缚卢枳帝湿伐逻耶,云观自在。观三业归依,而拔众生苦”。但一般习惯仍多称观世音,而民间更多称观音者,传为唐人讳李世民的“世”字,而称观音,实际上早有观音之称。在《大藏经》中有关观世音菩萨行业功德的经论很多。《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量寿经》云:“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干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世界,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地藏菩萨本愿经》云:“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按经义说,观世音菩萨与此土众生最有因缘,民间遂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谚。
(二)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生平事迹除佛经的正确记述外,我国民间尚有多种传说,如由双马神童演化的“马郎妇观音”。但在中国本土流传最广的还是观世音菩萨是由妙庄王幼女妙善公主演化而来。据考,此说始于唐朝以前,最迟不晚于唐高宗永徽年。据《编年通论》十曰:“南山道宣律师(596—667)曾问天神,观音大士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主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现千手千眼圣像’。”《从容录》四日:“尝见一说,大悲昔为妙善公主,乃天人为宣律师说。”现存河南宝丰县宋元符三年(1100年)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记述观世音菩萨修道经过,并说明此碑原文由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传,由汝州香山寺住持怀昼法师嘱蒋之奇撰文,碑文由北宋大书法家蔡京所书。清康熙年间有小说体的《观音济渡本愿真经》行世,所述亦由此碑演化而来。故事大意为慈航尊者因观东土众生贪迷酒色财气,造作恶业,六道轮回,冤怨相投,了无尽期,心生悲悯,遂下凡托生为舆林国妙庄王三公主妙善。由于妙庄王迷却善因,不信修真。因妙善公主捐弃浮华,勤学大道而诬其为邪孽,致使她受苦无量,斩绞法场。死后她遍游地府,尽观阴律果报,悲痛不已。度狱还阳,逃至香山,修炼成真。后庄王恶盈福尽,冤孽寻报。妙善公主慈悲广大,显灵救父,劝其忏悔罪愆,知非从善。妙庄王遂颁旨国中,修建丛林,设立斋醮,超度冤魂。后至香山还愿,菩萨元神显化,渡转父母,感化驸马、宰相同修大道,共成正果。又复以所得心印之法,阐发修炼虚实,辨别邪正,了凡成圣的经过。
所以千百年来,观世音菩萨一直是以女身显现于世的,尤其是在一切显教的寺院中所供奉的正观音像都是女身像。由于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上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的经文,所以在民间逐渐就有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世俗化和理想化的演变。但绝大多数仍以女身相显现。常见的如:杨枝观音,送子观音,水月观音,鱼篮观音,自在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卧莲观音等。但前人多有论及唐代以前观音像多为男身,宋以后才改为女身。如庄岳谈曰:“今塑画观音者,无不作妇人相。考《宣和画谱》,唐宋名手写观音像甚多,俱不饰妇人冠服。”《太平广记》载“一仕宦妻为神所摄,因作观音像奉焉,其妻寻梦一僧救之,得苏。则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妇人也。”此论实多偏颇,仅凭《宣和画谱》而妄论观音画像的演变,实欠严谨。《宣和画谱》仅为宋徽宗宫廷的藏画记录,谱分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每门先作叙论,再为画家作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但并无图画实例,很难知详其原作面目,所以怎能断定“唐宋名手写观音像甚多,俱不饰妇人冠服”呢?又怎能以《太平广记》这与论证不相关的传说而断定“唐以前塑像亦不作妇人也”的呢?更有甚者,还有人将妙善公主得道为观音菩萨的传说,说成是因“元朝僧人的谫陋无知而讹传后世”的呢?岂不知此说最迟在北宋以前就流传于世,怎能遍谤元朝僧人无知浅陋呢?实有失公允,亦太轻率也!
我们从普陀山“杨枝观音”这幅拓片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至善至美的形象,可以断定在阎立本之前,以女性显现的观世音菩萨早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人人心,而决不可能从一开始画女性观世音菩萨像,就能达到这种高度完美的意境的。可以想像,这种端庄秀丽的女性观世音菩萨造像一定是源流弥长,决非在短时间内可演化而成。我们还可从传世的观音画像和碑刻画像来作一番考量,足以证明,最迟在唐高宗(650年)之前就已经有以女性显现的观世音菩萨的画像了。在《历朝名画观音宝相》画册中还影印两幅唐吴道子所绘以女性显相的绢本观音画像以及亦乃吴道子所绘,而分别在宋元祐年间,由河南所刻两幅,明朝甘露寺所刻一幅,清康熙西安所刻一幅,旧刻一幅共五幅以女性显现的观音碑刻画像拓片,以及唐开元二年由杨芸珠所绘绢本观音画像和现藏英国博物院原藏敦煌千佛洞唐阙名彩画绢本观音像,都以女性现相的观音菩萨。
道宣律师生卒年为596—667年,假如《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的原本确实由终南山道宣律师所传的话,那么以女性显相的观世音菩萨则更应早于唐贞观年前(即627—650年间)。若再从敦煌壁画和彩塑中进一步仔细研究辨认,那么以女性呈现的菩萨形象则应远在北魏(356—534年)。由北魏以降,各朝均有以女性显像的菩萨像。如第248窟北魏彩塑立式菩萨像,如第285窟南顶西魏壁画“苦修图及山林动物”中间的那尊画像,更像当今所供奉的正观音像。第432窟西魏彩塑立式以女性显现的菩萨像,端庄秀美,应为唐朝观世音菩萨造像的原形。第419窟隋朝壁画“菩萨一组”亦以女性显相。假如这些呈女相的菩萨造像尚不足证明她们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话,那么220窟初唐壁画西方净土变中的女相菩萨像,以及山西五台县豆镇村佛光山麓佛光寺的唐代壁画“阿弥陀佛说法图”中的女性菩萨,是观音菩萨应是确切无疑的了。现今传世的很多“西方三圣”图,多脱胎于此。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最迟在初唐就有以女性显相的观世音菩萨造像问世了。
(三)
现在各寺院所供奉的,或作为工艺品流通的观音造像大多是以高椎髻,着白道袍,披白幂离或站或坐的造形圣观音(或称正观音)像。此似乎已成为观世音菩萨的标准造像,已为广大群众所熟知;而如“杨枝观音”这种着天衣戴天冠的形象反倒如人陌生而不识。这种演变肇于何时,为何会有这种演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前多认为此种装饰始于北宋徽宗年间;因为宋徽宗赵佶崇奉道教,所以他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于大观年(1107)令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上。宣和元年(1119)改佛号为大觉金仙,菩萨为大士,罗汉为尊者,凡塑画佛菩萨像皆加道服冠。但从《历朝名画观音宝相》画册中来看,唐吴道子所绘“凭栏荷花童子观音”,亦乃高椎髻,着白道袍,披幂罱的形象,以及明朝甘露寺所刻,清康熙西安所刻,旧刻等吴道子所绘观音像拓片,亦皆类此穿戴。所以出现观世音菩萨的这种服饰穿戴,最迟不会迟于700年左右。尽管不知吴道子详细的生卒年月,但按流传较广的说法有两种:一,约在685—758年,唐高宗弘道年——唐肃宗乾元年。二,?--792年,约唐德宗贞元年间,所以说观音菩萨穿戴这种装饰,出现在公元700年左右尚属保守的说法,也许只是当时还未普传而已。
尽管佛教到唐朝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但据《续僧传》中说,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在东魏和周代曾改姓木陈氏,到隋代始复李姓。为了显示其姓氏的高贵,所以追寻远祖,自认为李耳(老子)的后裔,以尊祟道教为象征。在武德八年厘定出道、儒、佛的尊次,贞观十一年更令,以后凡斋供行立直至称谓道士,女道士可在僧尼之前……。并且这一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弭。从唐朝历经五代直到南宋600多年绵绵延长。文字的记录仅使我们知道了这段历史,而绘画的传世更形象地向后人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观世音菩萨所着袍服的造型就是一例。另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刘松年所绘“天女献花图”中的比丘应作合十礼而画作抱拳拱手的道家礼仪。再如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张胜温所绘“梵像卷”中的天将和一比丘亦作拱手礼仪,都显示了那一时代帝皇重道轻佛的影口向。
自唐玄宗开元年间,世称“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金刚上师,在内地创建密宗后,一时密法盛行,各种密宗造像显现于世,其中观世音菩萨的造像,为密宗造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现在所常见的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形貌愤怒威猛,以马置于头的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三目十八臂的准提观音;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的如意轮观音等六观音以及观世音化身的救苦救难本尊白度母、红度母、绿度母像,四头四臂脚踏仰卧男体的四臂观音,三面十臂或一面三目六臂不空绢索观世音菩萨等。此种画像都有一定的传承和固定式样,就是着色也具一定规范,决不能随意。
至于天台宗所供奉的大慈观音、大悲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等六观音出于日本真言宗,似亦应归于密宗之列。两种六观音名称虽异,但所度六道相同,现排比对照如下:
一、千手观音,大悲观音,度地狱道。
二、圣观音,大慈观音,度饿鬼道。
三、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度畜生道。
四、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度修罗道。
五、准提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度人道。
六、如意轮观音,大梵深远观音,度天道。
所以古德为之作偈颂云:“大悲千地狱,大慈正饿鬼,师子马头畜,大光面修罗,天人准提人,大梵如意天”。其中第二之圣观音为观音菩萨之正体,无千手马头等异相,故谓之圣观音,又称正观音。
以上仅从“杨枝观音”画像谈起,试析历代观音造像的演变轨迹和历史原因以及观世音菩萨造像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的传承和异同,从中亦可略窥一个时间的政治背景,社会变迁,人们的崇尚和精神面目。但从佛教的原理上说,一切成坏都乃因缘和合使然,缘生缘灭,随众生根机而演化。这代代相传的不论藏传或汉传的观音造像为人们熟悉喜爱,为佛门弟子所赞叹敬奉。但因《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能示现三十三种化身,所以历代文人又凭各人喜好,随意想像画出各种形象的观音像,男女老少,胖瘦高低,无不尽现。如在《历朝名画观音宝相》画册中所载唐吴道子所画白衣跣足妇人像,元钱选所绘披发跣足晏坐松下的男道像,元赵孟顺画披发袒胸男道像,元管道升画提篮妇人像,明蒋子成画踏波仕女像,明姜贞吉画披发抱婴妇人像,明丁云鹏画戴冠着天服男士像,明阙名画披发袒胸男道图……。无不随心所欲,毫无约束,若不是靠文字标写,真不知乃观音菩萨造像也。此实不无文人游戏笔墨的意思,作为一般绘画作品看,有的画尚不失为人物画中的好作品,但有的画像,虽系名家手笔,但其水平实不敢恭维,作为观音菩萨像供奉更欠庄重!
《造像量度经》中有言:“从来修佛果者,六度为先,成佛因者,造像第一,昔如来住世,金相流辉,原有量度,古有造镀穸大像,且获福无疆,况志心造像,而不遵量度可乎?汉唐以来,此方国王大臣士庶缁流,造像供养者,不可胜纪,然造者多,而如法者少。”此确为至论。若都随心所欲,毫无顾忌,把那些美人图、裸体女人像都当作观音菩萨化身来供奉,无异佛头著粪,罪,过啊!很多寺院为造佛像,化费甚巨,但多有不如法者。尤其以制作出售佛像为业者,更是粗制滥造,有损佛菩萨的形象!岂不知滥造佛像罪过极大。《造像量度经·六妄造诫》中说:“若不具尺寸之过恶如何?则出戒大教王经曰,口、面、颈及踹俱长为极恶,主人失本业,被遣外流落,腮边,胸、膺、肋,齐塌愈甚忌,常遇破败难,所为不适意。额颅鼻乳瓶,并歪是大过,奉者不长久,争讼被令堕。脊旁胯股肉,皆平不盈报,或损寿命限,恒逢盗贼恼。顶盖背光座,咸小狭窄僣,恩人多负义,福衰寿不坚。眼耳鼻嘴唇,额颏腮等处,不明或不正,定遭种种辜。反目急喘状,犹如惊动势,飘荡离故乡,所作常不利。手印螵帜错,忧愁相缠绵。别有宜戒者,一一叵尽言,智者须谨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卤,钦遵准量度”。读过此文,不禁使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印光大师曾言:“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写经尚且如此严谨,何况画佛菩萨像乎?凡或画或塑或刻造佛菩萨像者,要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战战兢兢,不能有丝毫马虎也!
笔者自总角之年起,即时时瞻仰普陀山“杨枝观音像”,那种崇敬和赞叹之情难以言表。及长,此情此意更是绵绵无尽。我自常想,不仅造佛菩萨像者都能如阎公画“杨枝观音”那样精勤不怠,一笔不苟。而凡为人处世,人人都能如阎公那样严谨,那天龙八部,诸天佛菩萨定来护持,世界呈一片祥和,人间化极乐净土也。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作者刘继汉:1941年生,佛教居士、工程师、画家、本所特约研究员)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这个世间,有些人的生活很幸福,有些人生活过得很苦,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如果你造善业,你的命就好,你就很幸福;如果造恶业,你的命就很苦。“吉凶祸福,是自己修来的”,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教我们要自度度他。怎么个度法?断恶修善,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念念帮助这个社会。你存的是善心,造的是善业,你将来的果报不可思议!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