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艺术珍品陀罗尼经幢
2014/9/8   热度:231
石刻艺术珍品陀罗尼经幢
发表于《铜川日报》第3版 稿件作者:朱爱国
古代陕西是全国佛教中心地区之一。铜川作为京畿之地,自唐以来,特别是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学归来以后,佛教在这里更是蓬勃发展,各地寺院林立,佛事活动十分频繁。经幢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佛教建筑也开始流行起来。
经幢,俗称经塔、石塔,亦称八棱碑、四棱碑,唐时多称宝幢、花幢。
我国的石刻经幢始于南北朝时期,而在经幢上刻陀罗尼经则始于盛唐。陀罗尼是梵浯,汉语译作总持。大智度论五中说:“陀罗尼者,秦言(汉语)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法华玄赞卷第二中也说:“陀罗尼者……闻于文义,任持不忘”。就是能掌握全面的意思。因为唐时佛教密宗的修道法,提出反复诵念陀罗尼经可以解脱一切罪恶,就是与陀罗尼幢身相近,接触到幢身上的影,或幢上的尘土落在人身上,也都可减轻罪恶。为了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把它刻在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体上,称之为陀罗尼经幢。
现陈列于玉华博物馆的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陀罗尼经幢,原为铜川市城区黄堡镇圪罗寺(亦称南寺)故物。据《同官县志》载:“唐陀罗尼经序碑,在黄堡旧城对山圪罗寺,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字似右军笔法。”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9月,陕西省文物鉴定小组确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1990年10月由省文物局拨款3万元迁建于郊区姜女祠文管所,迁建时对其残缺部件进行了修复,完整地再现了其原貌。1998年11月移交铜川市玉华博物馆陈列展示。
长庆元年陀罗尼经幢通高5.33米,由基座、幢体、宝盖三大部分组成。为八棱柱体,16层,下大上小,青石质。基座5层,分层刻神像、力士、伎乐、瑞兽、莲瓣等。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全文,经长期风化侵蚀,字迹漫漶不清,多已无法辨识。幢身上覆八角形宝盖,每角各雕出一狮头,中间雕阳线纹垂幔,宝盖之上为小八棱形矮柱,上接方形矮柱,其上有方形城郭,每面有城楼三座,城外浮雕牵马人和游人等,城郭之上立一圆形矮柱,雕缠枝植物图案,其上又托圆形覆莲状石刻,上立方形短朴,每面凿龛,浮雕一佛二菩萨,中间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菩萨站立两旁,足下踩莲瓣,短柱之上复置圆形宝盖,形状与西安碑林唐连石台孝经祥云宝盖碑顶十分相似。宝盖上又立圆形矮柱,周围雕刻羽人,轻盈洒脱,形态逼真生动,上又置八角攒尖屋顶,顶下刻飞天,檐各角并刻有兽首,顶为葫芦形宝盖。
整个经幢全部采用垒砌的方法筑成。结构严谨,富于变化。运用了浮雕、线刻等多种装饰手法,再现了神像、伎乐、瑞兽等风采,力士横眉怒目,威武雄壮,城郭人物景致细腻生动,呼应配合。飞天线条精美细致,流畅圆润,人物动物花卉丰满逼真,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雕刻艺术,是我省现存经幢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造型最高大,也是我国唐代石刻建筑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切众生有没有过失?没有,确实没有过失。你要认为他有过失,我们自己看错了,看走眼。所以你要真有智慧去观察,他哪有过失?!他的那些行为,不是随顺法性,就是随顺烦恼,法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在经上大家常念,「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一念觉,烦恼就是菩提;一念迷,菩提就成了烦恼。他是觉、是迷,是示现给我看的,是帮助我、成就我来的,他有什么过失?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道上去行,这是真正的菩萨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