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古寺风韵与开发小建议
2014/9/8   热度:801
泉州开元寺——古寺风韵与开发小建议
古寺风韵:
泉州开元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它规模宏大,景色优美。
开元寺山门也叫天王殿。唐朝风格的梭柱上的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天王殿两旁密迹金刚与梵王,被称为为“哼哈二将”。
拜亭正对开元寺的中轴线,东西塔和东西两廊对称排列在两旁。拜亭前的大石庭,凡草不生,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两边的高龄大榕树,增添了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等。两座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大雄宝殿又叫紫云大殿,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上方巨匾写有“桑莲法界”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正中供奉着五智如来。大雄宝殿还有 “百柱殿”的雅称。柱子有宋、元、明各时期的不同形式。尤其是殿后那对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与殿前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石柱和珩梁接合次,两排相向的天女——频伽,精美绝伦。
那千年老桑树如今一分为三向着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开去,四季常情。引来游人惊叹。
那甘露戒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构复杂而精巧。坛四周的“飞天乐伎”和百柱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南音与南戏十分宝贵的形象资料。坛台的最上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木雕坐像。八大金刚塑像显得无比威严。还有护三皈、护五戒的各种神王牌 64个。
“百宝楼”——藏经阁。除《大藏经》、《法华经》、《贝叶经》之外,还保存有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一楼大厅里收藏有12口南宋以来的方钟,特别有价值的是 “鹿港郊公置”的铁钟,钟上铸有与泉州通商的鹿港郊46家商号的铭文,是研究台湾与泉州经济史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东塔名“镇国塔”,几经波折于公元1248年左右才完工。结构牢固,基础稳固,加上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每个塔檐角系铜铎一枚,风动则悦耳。塔顶势磅礴。塔壁刻有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西塔名“仁寿塔”,先于东塔十年建成,略低于东塔,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与学者的广泛兴趣。
开元古寺是泉州历史的透镜。那“百柱殿”中的石柱和雕刻便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有力的历史见证。飞天不但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 :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雄宝殿却能保持现在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戒坛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这种神秘肃穆的氛围,正可使人敬畏不迭,诸念俱灭,一心皈依。据说像甘露戒坛这样威严的戒坛在全国已寥若晨星了。
开元古寺还是一本浓缩的建筑学宝典。被国外专家誉为“世界第一塔”的泉州东、西两塔,都有五层。据钻探,塔基土层20米以下是大片完整的花岗岩,即避免了产生砂基液化,又使受力层分布比较均匀,所以承重良好。整个看去,塔身庄重,十分宏伟,尤其塔内那个用巨型花岗岩叠砌而成的八角柱体(“筒中柱”),柱围直径15余米,恰似一根支力强、重心稳的“擎天柱”;塔体转角立倚柱,柱顶置栌斗,斗上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了石梁跨度;架于塔心柱与近一米厚外墙上的石梁、梁托如同斧凿一般,接合非常紧牢。距今300多年前的1604年大地震,震中烈度估计10度强,时“山石海水皆动”,“覆舟甚多”,而双塔仅“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第三层扶栏因之并碎”。如此强大的地震力只“拔它几根毫毛”,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之良好,令人惊叹!椐悉,迄今香港乃至东南亚国家一些现代“筒中筒”结构高楼大厦,与这些近似圆形的古塔设计思路相似!还有开元寺主体建筑紫云大殿内起到支撑梁柱重力作用的华拱——“飞天乐伎”尤是国中少有的抗震独特结构,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展示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
开元古寺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可塑性。由于其具有“名”和“灵”的气质,开元寺历来为许多来泉拍片的导演和摄影师所青睐,不管他们拍的片子是否与泉州有关,不管影片表现的是红尘男女情愫还是世外高人得道高僧忧国忧民的悲悯,是武林宿怨或是地下斗争……开元寺总有那么多的机会作为背景作为主景地而在电影中留下自己的倩影。最早来开元寺拍的电影是1957年香港华文电影制片厂的《胭脂记》。开元寺频繁出现于电影中,是上世纪80年代初。1980年,福影厂投拍首部故事片《小城春秋》时来到开元寺。紧接而来的有泉州籍的香港人杨吉爻和他的香港海华电影公司,其投拍武打片《忍无可忍》,其中有一组镜头直到现在还为泉州人屡屡提及——武林人士从塔下“飞”到塔上。除了跳东塔,开元寺的两边长廊、西塔下的冬青丛等等,都被摄入片中。《忍无可忍》后,又有《南北少林》。“武僧在西塔、戒坛边练南拳与长棍。”黄先生说。然后又有《海囚》、《仇侣》、《台岛遗恨》、《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等。1988年是吴子牛的《阴阳界》,在《阴阳界》中,为表现泉州特有的风物,泉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开元寺在片头出现。199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泉州开拍《佛问春秋》,此片表现了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泉州大开元寺方丈圆瑛法师抗日救国的事迹。开元寺为此片的主要拍摄地。到了2004年春夏,又一部表现开元寺史上著名人物的影片《一轮明月》在寺内开拍。《一轮明月》由濮存昕出演弘一法师。开元寺,在此片中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的地方。“在大殿前拍了弘一法师和泉州知名人士一同走进寺内的情景;在东廊,太虚和尚听到外面在传唱弘一法师谱写的抗日歌曲后走出来侧耳细听。在檀樾祠,小和尚们看到弘一法师简单之极的行李,感到十分惊讶;在小开元寺、泉州佛教博物馆等处都拍过。”《一轮明月》已经在泉公映。
开元古寺它深深地铭刻着文化交流的印记。纵看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东西塔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 观瞻、揣摩和研究。特别是东塔已于 1997年人选全国四 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现在,东西塔影雕作品已成为我市最高层领导人馈赠佳宾的珍贵礼品。因此可以说,东西塔已成为泉州的象征。既是泉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所憧憬的乡影。即使是没有到过泉州的人也常在说: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
开元寺历代僧人,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词文章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得道高僧出国弘法。如清朝顺治年间的木庵禅师,漂洋 过海,扬名东瀛,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第二世传人;新中国成立后的转逢老和尚,足迹遍及印尼、尼泊尔、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任住待道元法师也 曾应邀前往巴西弘法,禅风远播。加强了泉州与海外的交流。
唐代开山祖匡护大师,五代唯识大师,律宗释弘则,净土宗释楚勤,南禅释文展,桥成造化的释义波,禅宗第一住持释妙恩,温陵禅师释戒环,蔼益大师释智旭,“为文似柳、为诗似陶“的释大圭,更有“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集佛学、书法、金石、音乐、绘画、诗文于一身的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他们更是以“禅”的博大迎接着包容着千千万万心诚的来客。
开发小建议: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他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通过对彼此文物古迹的认识,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地区间的交流,有利于保持世界和平,共同发展。中国优秀的文物古迹,不但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但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因此,将他们真实、完整地留传下去,是我们现在的职责。
说到开发开元寺,不得不一提的是最近沸沸扬扬的“门票口水战”。许多游客和业内人士都在反映,开元寺的门票实在低锝离谱。的确,由于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开元寺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各种荣誉等身,位居古称佛国的泉州佛教丛林之冠,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时,开元寺被列为申报考察点中“五片五点”的重要史迹。东西塔当仁不让地成为泉州各种对外宣传的标志,泉州人常说的做人要“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也体现了东西塔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开元寺的文物、旅游、艺术价值未能得到进一步的肯定,“醇酒藏深巷”,品牌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外来游客只当她是寻常寺庙。
这些年来,随着泉州经济实力在全省、全国地位的日益显著,特别是旅游业被列为新兴支柱产业后,来泉的游客逐年增多,但开元寺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凸显。游客们来到开元寺后,看看东西塔,再看几眼古桑树也就走了。
旅游界业内人士还认为,门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剂人流量。通过适当提升门票价格,有利于形成一定的“价格门槛”,这对于吸引高素质游客到来,培养游客“旅游有偿服务”意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潜在的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而旅游景点的门票问题又是旅游行业中一个最简单的表层问题。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来旅游产业的塑造。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提升开元寺门票价格,为古寺的保护和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奠定资金基础。
令大家感到欣慰的是,为保护开元寺、清净寺、天后宫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前我市重点旅游景点,我市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省市有关文物保护的规章、条例,制定了有关事项通告如:(一)严禁对保护的古建筑、古迹、石刻、树林等进行涂写、刻划等破坏行为或未经批准进行拓印;(二)严禁在保护区域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搭建。三)严禁破坏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类似破坏文物保护对象的行为,无不与文物保护对象周边人群受经济利益驱动有关。这一方面反映了一些人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当前的文物保护工作思路存在某种缺陷。
当前,一些地方的文物保护工作更多地将着眼点停留于保护文物本身上,而忽视了其周边相关人群的利益。保护文物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对其周边的人群而言,则可能会认为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更重要。如果保护文物不能给他们带来实惠,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那么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能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弃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于不顾,采取各种行为为自己谋利。
我们认为,加强文物保护,有关方面需不断更新思路,不但要考虑文物本身的保护,还应兼顾其周边人群的利益。只有当保护文物能够给文物周边的人群带来真正的实惠时,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才能得到他们更为自觉的遵守,而文物本身也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要“转恶为善”,纯善;“转迷为悟”,大悟彻悟;“转凡为圣”,大圣,不是小圣。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身照世间;意是念头,念念为众生,时时刻刻想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如何帮助这个社会,意照世间;口是言语,说法教化一切众生。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造的业,这个业跟我们普通的业不一样,这个业叫“净业”。凡夫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是“染业”。染、净在“意”,不在“身口”,身口是纯粹的工具,没有善恶。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电视机一样,它是工具,它没有善恶,你要是传播一些善的事情它就造善业,你传播一些恶的事情它就造恶业,它本身没有善恶。身口是纯粹的工具,善恶在意识里头。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