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琐谈


2014/9/8    热度:155   

佛教造像琐谈
  黄世耀
  佛教属外来宗教,产生于古印度。它在中国流传的2000多年中,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水乳交融,当然,这种“水乳交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相互融合的过程,而是中华民族主体文化对于一个外来宗教文化有选择、有扬弃的积极革新过程。其特征之一是形形色色的佛教造像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不仅数量多,而且常常以中国人自己独有的气质、信仰的需要和衣着注入到佛像造型中去,创造出了中国自己的丰富佛教造像艺术。
  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在,仍然还有一些新的佛教造像涌现出来。由于我国不同朝代、不同民族审美观念和情趣的不同,佛像在造型上实际还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尚。例如,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造像面相清瘦,风神飘逸;隋唐的佛像造型有了明显的转变,形成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佛教造像显出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风格,佛像丰满端庄,亲切动人,具有更多的亲和力;宋代的佛教造像更走向人间化、世俗化,写实逼真,更具有人情味;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贴近生活,佛像造像体态丰腴,比例与轮廓恰如其分。
  我国历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种类有很多,在取材与造法上也不尽相同,现可见的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象牙的雕刻像,也有金、银、铜、铁的铸像,还有泥塑像、锤像、砖像、瓷像、夹苎像、绣像以及绘画像等,这些古代佛像雕塑壁画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风格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化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它们造型优美,技艺圆熟精致,佛像表情生动,堪称“东方艺术之珍宝”。
  一
  在佛教石窟造像中有相当部分是石刻石雕佛像,现存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干佛洞中的石刻石雕佛像,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非常丰富的造像艺术和历史资料。敦煌干佛洞又称莫高窟,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座石窟,大约从公元366年始,就有前秦的僧人在此地鸣沙山穿岩凿窟造石佛像了,以后经隋唐至元代,均有所营造修建,从而在崖壁上建成了重重叠叠、长达1600米、栉比相连的石窟佛像群。这些佛像大多身体比例匀称,面部表情生动,反映了我国从公元6-14世纪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印度佛像艺术东传之前,当时我国石刻艺术多为平面阴刻线雕、浅底平面浮雕或两者结合,但随着古印度佛像艺术东传,它很快与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相糅合并蓬勃发展了起来,从而形成我国石刻石雕佛像造像艺术一绝。
  除了敦煌莫高窟之外,在位于我国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山的龙门石窟、四川大足境内的大足石窟等窟中,同样也有很多古代石刻石雕佛像,其雕刻风格既吸收了外来的影响,又继承了汉代石刻艺术的传统,表现出了古代劳动者的崇高智慧。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石刻佛像是我国四川的乐山大佛,这座从唐代开元十八年(730年)开凿,历时90多年才竣工的巨佛,气势雄伟,高71米,宽24米,其头长10米,每个耳朵里都能容纳得下一张方桌并围坐七八个人;每只脚背上可站立百来号人;光它的脚趾甲,就有一张八仙桌那般大小。巧妙的是,古代匠人们此时已懂得将开凿科学与造像艺术相结合,精心设计把自流排水道隐藏在大佛身上的一些衣纹里,这既对大佛起到了自然防护作用,又保证了佛像的形体不遭破坏。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在佛教石窟中,古代能工巧匠不仅能够因石制宜,凿刻出各种形式的石雕佛像,而且还创造出了众多造型栩栩如生、表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彩塑佛像。如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彩塑禅定佛像,就是一尊极具特色的造像,其生动的面部富有表情,嘴角和蔼慈祥地上翘,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素被人们赞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二
  佛教信徒们认为,采用稀有贵重的材料塑造佛像是对佛的崇敬。为此,我国古代以金、银、玉石、象牙、水晶等制作的,专供宫廷、寺庙使用的佛像也时有出现。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尊纯金佛像收藏在安徽九华山望华寺,这尊纯金佛像高1.3米、宽0.7米、厚0.5米,重达46千克;其制作技艺繁细而精深,金佛背光周围镶嵌了496粒红宝石、220粒蓝宝石、690粒绿宝石,共计3000克拉;金佛的眉心还镶嵌了一颗高贵华丽的明珠,看上去令人叹为观止。我国各地寺庙内还珍藏有众多用玉石雕刻而成的精美玉佛,现国内最大的一尊玉佛存于江苏省昆山千灯古镇的古延福寺。这尊白玉卧佛用整块玉石雕成,身长8.9米,高2.45米,重约30n屯,镶嵌有1500多颗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莲花座和衣纹用纯金镏金而成,整座佛像显得华贵端庄。而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同样也有许多用稀有名贵材料雕刻的佛像。西藏博物馆内现就收藏有多尊使用象牙、水晶等材料雕刻的古代佛像。
  我国的铜铸技术在殷商时期就已十分发达,而到了汉代更是炉火纯青。此时,它与东传的佛像艺术融汇一体,出现了许多铜铸佛像。除此之外,铜镏金佛像在各地许多寺庙内也多有保存,它们大小不等,其中一些小型的镏金青铜佛像,高只有8-10厘米,但佛像慈眉善目,仪态安详,线条流畅,造型优雅,铸工精美,堪称稀世珍品。目前,我国境内形体最大的镏金铜质佛像,是奉于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的镏金紫铜强巴佛像。这尊藏传佛像铸造于1914年,其高26.7米,共计用去紫铜1300屯、黄金210千克、钻石32粒、珍珠及宝石1400多颗,其余珍贵饰物不计其数,仅佛像眉间白毫用的一颗钻石就有核桃般大小。在我国古代的佛像造像工艺中,有的还应用了铁铸技术,铸造出了不少铁铸佛像。例如,福建省福州开元寺现就保存有一尊炼铸于北宋时期的大铁佛。
  三
  夹苎佛教造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佛像制造工艺,即脱胎漆像。这种从明代发展起来的手工艺,采用苎麻、生丝与生漆混合成塑制原料,先由造像工匠捏塑出佛像的胚胎,然后层层刷上生漆,最后再饰以彩绘或涂以金粉而成。现存于河南省洛阳白马寺千佛殿内的几尊古代佛像,就是采用这一工艺制作出来的。这种脱胎佛像,重量虽轻但却结实坚牢、经久不坏。
  我国的瓷雕佛像艺术大约是从唐五代时期开始的,而到北宋早期江西景德镇已能烧制出专作供奉的影青釉观音瓷佛像,尤其是在元代,景德镇的瓷佛像造像艺术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木雕技艺在佛像造像中同样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类佛像通常采用优质木材甚至名贵木材来雕刻,如沉香木、檀香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内的弥勒佛立像,这尊佛像是用一棵巨大的白檀木雕刻而成的,佛身高26米,胸围8米,弥足珍贵,是一件举世无双的木雕艺术珍品。
  除了石刻、石雕、玉雕、牙雕、瓷雕、脱胎、壁画、金属铸造等之外,我国历代的佛像造像,有相当数量是在继承了战国、秦、汉时期的陶俑、木俑和泥塑、壁画等艺术手法之后,采用了泥塑与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来的。这种绘塑结合的技术是;先用黏土捏制泥人的方法塑造出佛像的毛坯,为了防止日久开裂,通常会先在黏土之中掺和一些纤维质,待其半干时再行塑型。最后,为了生动表现出塑像的细部,再辅以写实绘画手法,用彩笔描绘出塑像的形象、肤色、眉目须胡、衣纹皱褶等。现保存于甘肃省张掖甘州区大佛寺内的西夏时期卧佛,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尊室内卧佛塑像,名誉海内外。这尊佛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仅耳朵就有2米多长。佛像内部有以木条扎成的”骨架”,上敷黏土作为肌肤和服饰,最后再作金装彩绘。整尊佛像色彩华丽,造型优美,刀法细腻,表情生动,眼睛传神。
  我国蔚为壮观的佛教造像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将永远被人们所珍惜、保护和欣赏。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行政学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他发什么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夫是业力在作主,佛菩萨是愿力作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作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