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艺术概观
2014/9/8   热度:175
中国佛教艺术概观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内容极为广泛,包含寺院建筑、雕塑、壁画、经藏、佛乐、舞蹈、佛学文化等。
一、寺院建筑
寺院建筑是供养佛家三宝“佛、法、僧”的特殊建筑物。它一要满足佛教供奉佛菩萨、并便于信徒顶礼膜拜的需要;二要能满足保存、储放和使用佛三藏经典的需要;三要能满足僧侣们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四要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朝拜者、游览者的需要。
佛教初传中国,是由个别天竺高僧带着佛经、佛像乃至佛舍利来到中国。当时,仅在封建王朝高层有所接触,影响面很窄,因而早期的佛寺院是由官府和殷实之家将官署和私舍改建而成,通常是“以前厅为佛殿,以后室为讲堂”,使住宅和寺院融为一体。
中国公认的第一座佛寺院是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史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浮屠,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屠。”可见,中国最初的寺院是按中国传统建筑的四方形殿堂和天竺佛教的塔相结合的塔院式布局。
从东汉末至隋代以前,兴建的佛寺院大多是塔院式布局,以塔居中,前有寺门,后有佛殿;或以塔为中心,四周建造殿、堂、阁、廊的建筑形式。
隋唐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式和塔院式寺庙逐渐被淘汰,建造专门供奉佛菩萨的殿堂成为佛寺的主体建筑。
宋代以后,寺院建筑进一步完善定型,形成“伽蓝七堂制”,即沿南北中轴线建造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僧堂等主要建筑,在中轴线左右两侧,对称建造形体较小的次要建筑:配殿和辅助用房,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当一个院落满足不了需要,就采用纵向扩展,形成新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在中轴线上构成三进、四进、五进、甚至九进的布局,成为一个规模宏大而有序的建筑组合群。
寺院的外观基本沿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殿宇式的式样,以方形作为空间的隔定,以山形双坡、歇山、重檐、悬山等作为空间封闭的屋顶。
中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汉式寺庙风格:以殿宇式及其变体作为主要建筑体式。
二是藏式庙院风格:以藏雕楼式建筑为其外观风格,又吸纳汉传殿宇式和印度塔式的特色,形成了藏传佛教寺院特有的风格`。
三是南传佛教寺庙风格:主要是在云南边境地区,受缅甸、泰国南传佛教寺院建筑形式的影响,采用干栏式建筑式样。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寺院建筑结构看,按所使用的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一是木构架结构:以木为梁柱,形成间架,承担建筑上部的荷载。现今保存完好的代表之作有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建于唐代,迄今1000多年。
二是竹构架结构:以竹为梁柱,用榫穿与竹篾联接,使其牢固。形成干栏式或吊脚楼式建筑。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民居中至今还保存有这种建筑形式。
三是石构架结构:通常以条石为梁柱,通过穿斗组成构架,或以卵石或片石垒成墙,代替梁柱进行承重。
四是金属构架结构:以铜、铁铸造。代表作有五台山显通寺明代铸造的重50吨、高5米的铜铸金殿。
佛寺院最主要的建筑是殿堂,此外还有塔、楼、阁、廊、经幢等。
现对塔作一简单介绍。
塔,起源于古印度,称之为“窣sū堵婆”。最初是佛祖的弟子为供奉佛舍利子而修建,体形不高不大。后发展为供放佛经典和高僧骨灰的一种佛教专门建筑。在中国发展成为一种多姿多彩的高耸建筑物。他既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又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从使用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有:木石、铜、铁、琉璃等质地的塔。
从平面造型进行分类,有:方形、六角、八角、十二角、圆形等形状。
从塔的建筑结构进行分类,有:
1、楼阁式塔:这是我国古塔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开元寺双石塔等。
2、亭阁式塔:塔身通常是偶数多边形,顶上建一亭阁。如:山东历城四门塔、长清灵岩寺慧崇塔等。
3、密檐式塔:每层间距较小,外檐层数较多,大多为实心。如:北京天宁寺塔、大理千寻塔等。
4、花塔:在塔身上半部装饰丰富多彩的花卉、动物(最多的是狮、象、龙)或莲花、或佛龛及菩萨像,由楼阁式和亭阁式演化而来。如:河北正定广惠寺塔等。
5、覆钵式塔:塔身是一半圆形的覆钵,上有塔刹,下建高大的须弥座承重。藏传佛教塔多采用这种类型,因而也称藏式塔或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扬州莲性寺白塔等。
此外,还有过街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缅式塔等。
二、造像(雕塑)艺术
古印度原始佛教阶段并无造像艺术,只是将佛陀用过的衣、钵等物及象征佛陀的脚印、***等图案,作为膜拜对象。到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王国入侵印度西北部,带来了希腊民族文化和雕塑艺术,在它的影响之下,公元前2世纪印度犍陀罗地区(现巴基斯坦西部)出现了佛教造像艺术,称之为“犍陀罗艺术”,用绘画和塑像对佛陀进行固定化、永久化,以利信徒供奉和朝拜。公元前2-1世纪,在西域地区也出现了“金人”(佛像)。
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就有了佛教造像艺术。佛寺院殿堂内供奉不同材料、不同制作方法的佛菩萨造像,细分有:金牒像、铸像、雕像、塑像、绣像、瓷像、泥陶像等。
佛教造像通常称雕塑像,它与佛经典、佛礼仪组成为一整套的佛教膜拜体系。佛教造像主要有以下五类: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龙八部护法像、供养人像。
雕塑分为雕和塑。塑又分为泥塑(含陶塑)和铸塑(即金属造像)两类;雕分为木雕与石雕(含玉雕)、摩崖及石窟诸种。
中国最早的佛教雕塑像在汉桓帝(公元147-167年)宫中就有出现。我国佛教石窟遗迹有100多处。东汉末年,在天山南麓就有了石窟雕塑。东晋十六国时,石窟雕塑艺术进入玉门关,在甘肃省境内就有莫高窟、榆林窟等20余处。公元五世纪,石窟雕塑艺术进入中原地区,得到更大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是四川乐山大佛,大佛从头顶到足底为58。7米,若加上被毁的莲花座,大佛通高为71米。其中佛首高11。1米,脸宽7。8米,鼻长5。6米,眼长3。3米,耳长6。43米,肩宽28米,脚背宽8。2米。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气势宏伟,人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中国最大的铜佛像是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内供奉的强巴佛像。佛像的莲花座高3。8米,佛身高22。4米,佛面长4。2米,耳长2。8米,肩宽11。4米,手长3。2米。佛像共用紫铜23万多斤,表层涂金8000多两。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供奉一尊世界最大的木雕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塑像通高22。28米,腰围15米。共用木材120立方米,重约110吨,仅头部就重5吨多。
摩崖是利用山体进行雕塑,石窟是利用山体凿窟造像。
三、绘画艺术
中国佛教绘画可分为壁画、纸画、帛画三类。内容大体也分为三类,一类讲释迦牟尼“前生善行”的本生故事;一类讲述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一类讲释迦牟尼度化众生事迹的因缘故事。
1、壁画
壁画指绘于寺壁、窟壁上的绘画作品。汉明帝曾令画工将“千乘万骑绕塔三匝”绘于白马寺壁。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东汉末年,现还存有部分精美的壁画,题材以佛本生故事为主,被誉为“故事画之冠”。另有大量反映当时生产、生活、习俗的壁画,如:伎乐图中的弹琵琶、抱空筱、吹横笛、奏筚篥等,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唐代,佛寺壁画盛极一时。“画圣”吴道子一生就绘过300余面壁画。敦煌莫高窟遗存的大量壁画,以变经故事为主要内容,也有部分世俗生活题材。明清时代,寺院壁画已趋式微。
藏传佛教之壁画,藏语称“甲头”,是绘在土墙和木板上的图画。其设色凝重,造型生动,具有浓厚的藏民族特点和风格。
南传佛教的缅寺中之绘画,在明代由缅甸传入,内容多是贝叶经中的故事,主要分为佛本生经、地狱变相、民间传说与其它经书四个方面。
2、纸画
根据画幅长短分为卷轴与条幅两种。早期的寺院卷轴和条幅作品与寺院壁画的内容基本相似。后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除绘佛、菩萨、罗汉题材之外,山水、花鸟等题材也进入了寺院。
3、帛画
中国在丝织品上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藏传佛教寺院的帛画称为“唐卡”。“唐卡”一词为藏语音译,意思是卷轴画。
四、书法艺术
寺院也是书家展示个人才华的场所。历史上许多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为寺院留下不少真迹,与庙碑、塔铭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有: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密塔碑》等。
五、音乐艺术
佛教音乐简称“佛乐”,最早起源于梵呗bài,是以曲咏经、以歌诵经。佛教传入中国初期,西域佛教僧侣唱诵佛经的仪式虽已被汉传佛教所认同,但梵呗音乐尚未系统传入,汉传佛教的僧众大多采用当地民间的曲调唱诵佛经,这可能是最早的中国佛教音乐。佛教称中国佛曲叫“呗赞”。“呗”是歌咏佛经的意思,“赞”是设赞于管弦的意思。
中国佛教音乐大体可分为梵呗(含转读)、唱导与佛曲三个子系。梵呗音乐用于佛经课诵和法事、法会场合,体现佛教的庄严性,在雅正原则指导下发展。唱导音乐用于通俗宣传,体现佛教的通俗性,在善诱原则下发展。佛曲用于佛教节庆,体现佛教艺术的丰富性,在“歌咏颂法”的原则下,发展出各种采用俗乐的唱道之曲。
相传,1700多年前,魏代的曹植在今山东东阿鱼山创作了中国自己的第一首佛教歌曲(梵呗),用中国的音调来配唱汉译经文。从此,中国佛教音乐就逐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也是一位佛教音乐家,他创作了十几篇佛乐,他不但能演奏,还能歌唱。
佛经所载的乐器有数十种。现今寺院中使用的打击乐器有:钟、鼓、大磬、引磬、木鱼以及钹bó、镲ch?、云锣等;吹管乐器有:管子、笛、笙、唢呐、箫、螺号等。演奏时,各种乐器既相互照应,有各显其长,从而达到佛教音乐远、虚、淡、静的宗旨。
佛教常见的主要礼仪都伴有音乐,以提高其效果和感召力。如:早课、晚课、忏仪、佛菩萨节日礼仪、戒坛仪式、水陆道场等均伴有佛乐。
六、舞蹈艺术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舞蹈与宗教结合最早、关系最深。在佛教石窟中,可以见到“天宫乐伎”、“化生乐伎”、“飞天乐伎”等雕塑形象,可知早期汉传佛教中就有舞蹈存在。敦煌莫高窟唐绘《西方净土变》中就有不少舞蹈场面。
佛教认为,乐舞具有“颂佛”、“娱佛”、“供养”之作用。
明清以来,大多数汉传佛教寺院已经没有专属的舞蹈存在了。
藏传佛教寺院把跳神视为主要的法事活动之一。跳神,藏语称“羌姆”,意思是寺院里的舞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今天大家知道,科技发达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带来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的身体是自然环境,你要破坏它,跟地球一样,也会带来很多灾难。现在有很多人去整容,整容就是破坏自然环境。你去纹个眉、割个眼皮,你好像是漂亮一点,但是过不了几年,引出你身上的对应点发生毛病,你就要受罪,你就要吃苦头。现在好像整容的医院很时髦,很多人都去,你要去整容,你破坏自己的生态环境,将来那你就要受这个罪,受这个果报。所以,自然环境不可以随便把它改动,你要是不知道随顺大自然,你肯定有灾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