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抗战墨宝解密


2014/9/8    热度:437   

  重庆北碚抗战墨宝解密
  作者:王泉根 
  距今半个多世纪前的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战时中国陪都、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远东指挥中心,使长江上游这座内陆山城一跃而为国际性都市与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批政治人物、文化精英、社会名流聚集重庆,风云际会,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距重庆市中心40余华里的卫星城北碚(音bèi),经“现代船王”、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规划营造,加之拥有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等著名风景名胜,因而一时成了陪都居民尤其是文化人流连寓居的地方,被誉为“陪都的陪都”。据北碚地方志介绍,今日北碚还保留了众多抗战文化遗址与名人旧居,如梅花山抗战名将张自忠墓、松林坡梁漱溟创办的勉仁文学院、北温泉陶行知筹建的育才学校、歇马场晏阳初设立的中国乡建学院、老舍旧居、梁实秋“雅舍”,以及复旦大学夏坝旧址、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等。北碚的魅力曾吸引了众多抗战文化人士,熊十力、林语堂、老舍、梁实秋、端木蕻良、萧红、赵清阁、胡风和“七月派”诗人等一时云集于此,郭沫若、茅盾、翦伯赞、丰子恺、贺绿汀、姚雪垠等先后到育才学校讲学,冯玉祥、黄炎培、冰心、田汉、艾青等经常来往于渝碚之间,陈望道、周谷城等在夏坝复旦执教,以后吴宓也来到北碚相辉学院。一大批影响过中国现代文化的名著如《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四世同堂》(老舍)、《雅舍小品》(梁实秋)等,都是在北碚问世、从北碚传播出去的。北碚虽小,真可谓“小城故事多”。由于有这样一段特殊历史,因而在北碚民间经常会发现珍贵的现代名人书信、字画、手稿以及抗战报刊、图书、文物等。民间一度流传,北碚缙云山上的缙云寺,有一册100多位名人题署的抗战墨宝,“文革”中被造反派烧毁,但也有人说流落在外。在“收藏热”不断升温、名人字画价值飙升的90年代,这一墨宝自然成了众多淘宝者搜寻的焦点。于是,缙云山上不时会出现神秘兮兮的人物。
  太虚兴古刹
  缙云山为西南名胜,茂林修竹,九峰竞秀,云雾缭绕,向有“川东小峨眉”、“植物王国”之称。南朝刘宋时期缙云山开山建缙云寺、温泉寺,使此山成了西南佛教重镇。据传唐代诗人李商隐雨中游缙云,夜不能寐,口占一绝,留下了《夜雨寄北》的千古绝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缙云禅寺伴随暮鼓晨钟穿越漫长时光隧道进入二十世纪,千年古刹经受历史风雨浸蚀眼看气数将尽,却未想到三十年代初因一位大师的到来,而得以重现佛光,名扬天下。这位大师就是太虚。
  太虚(1889-1947),浙江海宁人。俗名吕沛林,法名唯心,字太虚。毕生以振兴佛学、改革佛教、研究佛理为职志。早年曾在南京创设中国佛学会,主编《佛教月刊》,鼓吹“佛教复兴运动”;以后游历欧美,宣讲佛学,在巴黎筹组世界佛学苑,开华僧赴西方传播佛学之始。
  1930年深秋,太虚大师云游来到重庆,适逢刘湘通令川东各县佛教会派僧侣入藏学法。太虚认为与其派往游学,不如就地设院,于是与重庆市市长潘文等共同发起筹建佛学苑,并接受缙云寺,辟为院址。经过将近两年改造修建,佛学苑于1932年8月20日正式在缙云寺开学。太虚亲任院长,定院名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立院旨为:“研究汉藏佛理,融洽中华民族,发扬佛教精神,增进世界文化”。缙云古刹从此成了中国现代佛教与汉藏佛学的研究中心、众僧向往的圣地。
  墨宝历劫难
  太虚既是佛学大师,也是一位力倡“人间佛教”的社会活动家,与各界多有交往。抗战期间,他提出“武力防御,文化进攻”的口号,号召佛教徒献身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他还邀请学者名流上山讲学,让僧侣师生了解世界。其时,重庆城里的不少著名人士如于右任、冯玉祥、郭沫若、马寅初、老舍等,都曾上山讲学,梁漱溟、顾毓(王秀)、田汉、梅贻琦以及孔祥熙、张治中、张群、易君左等也曾上山游历,还有不少外国来宾、远方僧侣。雅好诗词文墨的太虚在与客人谈经论道、品茗吸纳之余,自然不会忘了请他们题署留言,以作永久纪念。于是日积月累,存下了一厚本名人墨宝册页,被视为缙云寺的镇寺之宝。
  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于1947年离渝去沪,3月17日不幸因中风在上海玉佛寺圆寂。此后汉藏教理院改由法尊法师执长,一直坚持到1951年因办学经费无着而停办。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缙云寺在以后的岁月中声光不显,只有那册墨宝记载下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1966年“文革”爆发,这场人间劫难也很快降临到了佛国净土。缙云山上的不少古塔、碑刻、佛像毁于一旦,连当年教理院师生为庆贺太虚大师50寿辰而建的狮子峰太虚台也不能幸免。当众僧被扫地出门时,那一册“镇寺之宝”也就从此不知去向。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各地的古寺佛庙纷纷修葺重兴,惟有缙云寺一直关门尘封。直到1998年,经北碚区新任旅游局局长王洪的多方奔走筹措,这才使缙云寺重新对外开放。
  教师出身的王洪先生深知抗战文物的价值与意义,当他还在筹措开放缙云寺以前,就四处打听抗战墨宝的下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苍天不负有心人,1998年春天,失踪32年之久的缙云寺墨宝终于悄然浮出海面。
  原来,当年造反派杀上缙云山,火烧“四归”时,有一位在北碚文化部门工作的老人,因担心古刹文物遭毁,悄悄隐伏在寺庙附近。眼看缙云寺院外点起了烧“四归”的火焰,老人冒着极大危险,乘人不备,从火堆旁抢救出了那本墨宝册页,并精心保存至今。
  历史现真光
  这是一册闪烁着人文辉煌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墨宝。据王洪先生介绍,全册汇存了三四十年代主要是八年抗战时期共108位中外人士的题署留言,以汉文书法为主,还有藏文与英、法文;其中有的人物只在这本册页中保存下了生前手迹,因而尤显珍贵。
  蒙王洪先生雅意,笔者曾在重庆北碚有幸见过这些抗战墨宝,果然弥足珍贵,丰富多彩。这里试就部分题署内容,作一介绍:
  著名学者梁漱溟1940年1月30日题署:“廿九年一月中旬居北碚温泉卅日登山访佛学苑于缙云寺得承教于诸法师长者居士留志于此。”
  著名作家老舍题署:“佛光普照。”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3年夏题署:“松风水月。”
  国民党元老孔祥熙题署:“别有天地。”
  爱国将领张治中1941年8月2日题署:“慈航普渡。”
  著名女作家赵清阁、电影明星王莹1941年5月27日分别题署:“缙云佛光万丈慈。”“圣地涤尘烦。”
  著名人士王映霞1942年2月题署:“佛法无边。”
  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1941年4月17日题署:“自强不息。”
  佛学大师王恩洋题署:“佛徒为世间眉目无眉则不庄严无目则狂行妄为劫火洞然亦无眉目之故所愿吾党发大悲心以尽厥责。”
  除了赞美缙云风光、崇尚回归自然、庄严佛法等内容外,册页中题留的不少诗词、短章更记录下了现代文化史、抗战史上的真实史迹。如1932年8月20日,太虚大师主持汉藏教理院开学典礼时所作的两首五言律诗手迹:  
  一、温泉辟幽径,斜上缙云山。
  岩谷喧飞瀑,松杉展笑颜。
  汉经融藏典,教理扣禅关。
  佛地无余障,人天任往还。
  二、九峰开佛刹,双柏閟灵宫。
  蟒塔传殊古,狮峰势独雄。
  海螺飞翠霭,莲髻耸睛空。
  无尽江山胜,都归一览中。
  江泽民主席的老师、当时在重庆任教育部常务次长的顾毓(王秀)教授,曾于1944年5月14日陪同印度大学副校长罗达光西兰爵士访缙云寺,在册页上留下了《录游南华寺旧作乞正》一诗:
  顿悟离名相,真常不二门。
  菩提非有树,叶落自归根。
  地净花无住,心明性乃存。
  一尘浑不染,万象尽皆春。
  与顾毓(王秀)一同上山陪导的瞿菊农(瞿世英)也留有题署:
  人天合一,宇宙大同。
  四海一家,和平永住。
  顾、瞿的题署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印人民的一段友好佳话。原来,1939年与1940年间,太虚大师曾率领中国佛教团访问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争取国际佛教界对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同情和支持。此行获得巨大成功,太虚访印度时,受到十万群众的盛大游行欢迎,同时还参观了印度大学等。这次印度大学校长来到重庆,自然要上缙云山回访太虚大师了。
  据重庆抗战资料记载,1940年5月太虚结束访问回到重庆后,当时重庆市的中国文化协会、中国佛学会等50多个社团举行联合欢迎会,庆贺太虚载誉归来,为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支持。这年6月14日,剧作家田汉上缙云山,适逢缙云寺正在举办太虚出访带回的佛法物展,田汉作为第一个观众揭馆。正在参观时,山上忽然传来空袭警报,有三批日机越过缙云山轰炸重庆。警报解除后,田汉满怀悲情在册页上写下了如下一诗:
  太虚浮海自南洋,带得如来关武装。
  今世更无清净地,九天飞锡护真光。
  过了一个多月,郭沫若于7月31日陪同法国总领事夫妇等游缙云寺,正当他翻阅田汉留诗,欲以原韵和之,忽然山上锣声大作,不料又遇空袭警报,继而北碚城里轰炸声起,“日月忽为暗淡”。郭沫若悲情难抑,步田汉原韵,在册页上记下了这一情景:
  无边法海本汪洋,贝叶群经灿烂装。
  警报忽传成底事,顿教白日暗无光。
  据《重庆抗战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记载,郭沫若作诗的这一天,日机90余架次分三批轰炸重庆市区及北碚、铜梁等地,市民死伤惨重,同时有5架日机被击落。
  同仇敌忾,抗战救亡,祈祷和平,振兴中华,这是缙云寺抗战墨宝册页所流贯的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怀与时代精神。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1942年5月19日的题署最能体现这种精神,可谓字字血泪,掷地有声: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刻石昭后人
  缙云山抗战墨宝册页的发现,不仅对重庆市的文化开发、史志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研究中国现代史、抗战史、文化史与书法艺术的珍贵文献。像这样集中了100多位现代人物完整保存下来的抗战文化墨宝,在国内恐怕只此一份,说它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笔者最近在北京与王洪局长电话联系,据王局长告重庆市北碚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社会综合发展实验区”。为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区旅游局已决定在缙云寺附近的海螺洞、相思岩石壁上,刊刻部分名人墨宝,但因工程繁难,投资较大,现正在为资金奔走。我们期待着这一项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工程早日动工,让历史昭示后人,用人文关怀社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条就告诉我们,要亲近明师。所谓明师,就是我们常讲的“善知识”。“明”,不是说这个老师名气很大,现在讲的知名度很高,这个不见得有效果。佛家讲的“明”是明心见性,真正在修学上他有修、有学、有证。当然,最好的老师是证果的;纵然没有证果的,只要他有真修实学,这样的老师,我们亲近他决定得利益。可是善知识很难得到,自古以来,所谓是“可遇不可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