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中最早的年代题记
2014/9/8   热度:213
中国石窟中最早的年代题记
我国早期石窟大多没有明确的时间记载,判定其时代,只能依靠观察其风格和特点,并同时代确定的作品进行比较。最可靠的比较标准当然是附有建造当时年代题记的作品。石窟中最早的年代题记保存在甘肃永靖县炳灵寺。
炳灵寺石窟在明代以后逐渐湮没,1951年被重新发现。1963年进行第二次调查时,在第169窟北壁第6龛发现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的墨书题记,这是现知国内最早的石窟纪年,为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佛教遗迹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169窟为利用不规则天然岩洞开凿而成。窟内除西秦遗存外,还有个别北魏和隋代的作品。有题记的第6龛内塑一坐佛和二立菩萨,墨书题名为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龛内周壁绘出了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弥勒菩萨和十方诸佛,像旁亦有榜题。窟中壁画题材还有说法图、释迦像,多为国内同类题材出现的最早实例。
169窟西秦塑像的特点是佛面相方圆,细眉大目,直鼻厚唇,体态粗壮,两肩齐挺;衣纹轻薄贴体;菩萨头不戴冠,面露笑容,安详端庄。窟内壁画造型朴拙,线描有力。画面以土红为底色,设色以土红、青绿、黄色为主、色调质朴豪放。在画法上吸 收了龟兹壁画表现明暗效果的凹凸法。继西秦开窟后,北魏、北周、隋、唐各代续有建造。
北魏时期的窟龛有33处,多开凿于北魏中晚期。窟内设低坛,在坛上塑造佛和菩萨像。造像题材有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弥勒、七佛、千佛和涅 盘像等,造型面相清瘦,形体修长。北周时期开窟2个,造像题材为三世佛,风格平实,造像面相方圆,身体粗壮。唐代窟龛现存134处,占炳灵寺石窟窟龛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多是摩崖小龛,洞窟数量不多。唐代造像多为石雕,外敷泥施彩绘。主要造像有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和观、音菩萨等。初唐造像人物身材较长,盛唐体态丰满,中晚唐时期则人物体形过于丰腴而近臃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对于找麻烦的人,我们不但不要有怨恨心,还心存感激,为什么?他是来考我的。他来毁谤我,看我生不生气,看我接不接受,来考我的。如果我不接受、不生气,我就通过了;我要是接受过来,我很恨他、气他,那我就堕落。你说他是佛还是魔?如果他来毁谤我,我就生气,我就恨他,他是魔,我就遇到魔了。他来毁谤我,我不生气,我一点嗔恨心都没有,我还感激他,他替我消业障,他是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