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2014/9/8    热度:509   

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来源]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叶海跃 汤庚国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两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
  关键词: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temple “Jungle” and temples “garden” of the two plant landscape types, also analy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les, the temple path, temple water, rocks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garden landscape spatial composition. Some basic idea and technique of plant construction and spac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Nanjing temple garden have been dissertated.
  Key words: Nanjing temple garden;Plant landscape;Space constructions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 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
  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是一种多向的时空概念,时间和空间都是决定因素,而植物正是时空概念的最好表达演绎要素。
  2.1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控制
  植物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在视觉意义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形体分别以远、中、近三种不同的距离来衡量其效果的。寺庙园林空间的远景、中景、近景的划分如前所述,也是由“千尺势”(230~350米)的远观距离和“百尺形”(23~35米)的近观距离来定性其欣赏空间尺度的。
  以“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空间尺度原则来衡量寺庙园林空间的植物景观,就是要在“千尺”的远观距离中,以植物的群体或其与寺庙建筑、山石等组织景观,形成群体的植物景观轮廓的空间之“势”,而在“百尺”的近观视距中,突出植物自身的形、色、姿,及其与其他寺庙园林造园要素的配合,形成个体或局部的植物景观细节性的空间之“形”。
  寺庙园林景观空间尺度对远、中、近的景观空间构成的调控,产生了平面上的曲折,立面上的起伏和质感,使景象产生层次和自然的节奏。如《世说新语》所述:“会心处不必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见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所谓翳然,既隐隐约约之间,就是说园景不必一览无余,要若隐若现,引起对自然美景的联想,得到如置身在宽广的自然间的感受。“千尺势,百尺形”决定了园林空间的总体布局,但是实现千尺与百尺、形与势之间的自然转换至为关键,尤其是在园林空间中,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建筑、山石等形体重叠堆砌,或变换过多,产生混乱无序之感。在寺庙园林中,往往利用植物景观产生的空间效果来实现远、中、近空间尺度的转换。
  2.2 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建筑、寺径、山石、水体、植物是寺庙园林的基本物质构成要素。植物往往通过与建筑、山石、水体等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其生态及艺术等方面的功能。植物艺术作用主要表现为植物景观空间形式及意境的营造等,直接影响寺庙园林的外貌,体现寺庙文化,是其他造园材料无法替代的。园林植物景观是以植物为主营造的景观,在面积视野感觉上应以植物为主,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园林要素。与植物天然的特性所不同的是,建筑、山石、水体、园路及小品的色彩、线条可以人为塑造,且十分丰富,选择余地很大,可与植物一起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是创造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2.2.1 植物与寺庙建筑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建筑是寺庙园林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在寺庙园林中寺庙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寺庙建筑周围的植物配置成为丰富寺庙景观的重要方面,植物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形成对照、渗透、过渡、互衬等关系,体现人工美和自然美的结合[3]。植物是融会寺庙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最为灵活、生动的材料。以下是植物配置对于寺庙建筑的景观空间构成作用。
  调和建筑,渲染季相色彩  寺庙园林建筑风格独特,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等,不仅建筑形式多样,而且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规整,多选用银杏、柳杉、侧柏等树姿雄伟、苍劲延年的树种作为基调调和建筑,来突现寺庙乃佛家圣地、万古长青。南京寺庙建筑多以黄墙红瓦为主,色彩浓重,适于反衬植物的苍、翠、青、碧诸般绿色以及其中偶尔点染的姹紫嫣然。
  在寺庙丛林中,寺庙建筑多掩映于深山密林之中。南京典型植被常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树春发嫩绿,夏被浓荫,秋叶胜似春花,冬育枯木寒林的画意。常绿树则足以保持四时景象的浓郁,远观寺庙,黄墙红瓦、色彩浓重的寺庙建筑宛如绿色画布上的亮点(图1)。
  画龙点睛,突出建筑主体  寺庙园林中常以植物造景突出建筑命题的手法,使植物与建筑情景交融,丰富了建筑景观空间的情趣意境,使香客有探幽赏花之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灵谷塔周边的天然次生林,茫茫一片的密林,犹如一张绿色的画布,凸显了灵谷塔这一主体建筑。
  隐蔽园墙,拓展建筑空间 寺庙园林中的园墙多用藤本植物、花灌木或经整形的灌木,甚至极少数的高大乔木来美画墙面,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基础栽植,以植物的自然体态装饰砖、瓦构筑的建筑背景达到自然之趣。如净觉寺园墙上的紫藤(图2);鹫峰寺园墙上的爬山虎(图3)。
  寺庙中多以黄墙为主,墙在寺庙园林中起限定和分割空间作用,通过罗汉松、山茶、木香、杜鹃、南天竹、美人蕉、孝顺竹等色、姿俱佳的植物来调配墙面空间的质地和色彩。如山茶,绿叶红花,在黄墙的背景之下绿叶、红花明快的地跳跃出来,起到了丰富空间景观的效果。为延展景深,亦可在寺庙园墙周围稍作地形,墙面若隐若现,产生远近层次延伸的视觉空间,不仅增加了自然气氛,且高低掩映的植物更可造成景深幻觉,扩大景观空间感。
  完善功能,丰富建筑构图  植物有延续并完善建筑物构图的功能。植物的色彩,不但是调和建筑色彩的中间色,也能起到丰富画面色彩的和构图的效果。植物的在层次上,乔、灌木配置于建筑物的周边,其在景面上的局部重叠,可以含蓄寺庙建筑、丰富景观空间构图。
  寺庙园林中,还常借助于植物构筑空间的引导,可为建筑指引;借植物的掩映,可作建筑的自然屏障;借助体量高大乔木的,可为寺庭遮荫之效;借助密集的树丛、树篱,来营造肃静寺园环境等。
  协调统一,渗透内外空间 寺庙园林中,通过斜倚栏、门、窗的花木沟通寺庙建筑与自然空间。室外花木枝叶从门、窗框处探入室内或攀援植物蜿蜒穿透漏窗等,能让人们领略到外部空间的自然景物到室内的延伸。
  南京地区的许多寺庙位于市区,寺庙园林外高楼林立,在寺庙建筑空间配置花草树木,将整个空间意境统一于一定的植物景观空间,甚至是种植高大乔木,以遮挡视线,调和周边环境,使寺庙内外构成统一的画面。
  2.2.2 植物与寺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以“放生池”为主兼有其他水体形式。“放生”善举源远流长,《列子?说服篇》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园林中的各类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
  池 即放生池,是寺庙园林中最重要的水体形式。栖霞寺月牙池周边环绕古枫杨,树冠和虬枝伸向池面,倒影生动,颇具画意,植物不仅增加了景观层次,而且结合了钟楼和鼓楼两寺庙建筑创造了生动的水体景观空间(图4);兜率寺前庭的放生池中,种满荷花,其景观是以水生植物取胜的;有的寺庙放生池不种荷花,却在水面上漂着一层翠绿的浮萍或在水池的桥壁上爬满薜荔,更显出寺庙古朴、宁静的气氛。有的放生池则不种植物,仅养鱼放龟,亦能产生一种有别于植物的动态景观。
  河 在寺庙的周围常常有河环绕,一方面丰富了寺庙的外环境的景观,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僧人的生活。河的两岸多配置以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如枫杨、垂柳、乌桕、水杉等等,这些植物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特性,而且植物形成的立面很好地组织了河面空间,使整体空间开合有度的、收放自如。如天妃宫的护城河,沿岸的柳树、枫杨、构树,加以岸边枝叶婆娑的云南黄馨,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图5)。
  湖 寺庙园林中,水体常常也以湖的形式出现。如栖霞寺的明镜湖、灵谷寺的万工湖(图6)、鹫峰寺白鹭湖、七佛寺前湖等,这些湖多依靠与堤岸的植物景观的结合构筑开阔疏朗的空间氛围。湖边的植物景观常以植物季相色彩来衬托水体空间景观,灵谷寺万工湖,春季春色明媚,桃红柳绿,枫香、乌桕、榉树、栓皮栎新叶嫩绿一片;夏天接天莲叶,荷风吹皱;秋季绚丽多彩,枫香、乌桕、榉树等等色彩斑斓。七佛寺前湖位于老山之上,所谓高山出平湖,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天然次生林,登上更高的山峰观之,宛如深山密林的一面明镜。
  溪涧 在寺庙从林中,寺庙的周边常有流出与山峡的溪涧,一般都是水草茂盛、溪上有树荫,溪中有砥石的自然水景,在落差大的地方甚至以瀑布的形式出现。如灵谷寺的志公殿前溪涧两岸是数株高大乔木,岸边岩石缝隙藤、灌丛生,形成一派自然的景观空间,保持了自然山林的基本情调;在寺庙丛林周边的溪涧在秋冬季节亦有可能是干涸的,如栖霞寺舍利塔后溪涧每到秋冬,便无水流经过,干涸的溪涧配以枯树反而为寺庙增添了几分沧桑、古朴之风。
  其他水体 在寺庙园林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水体形式,如缸、钵、古井等等。如鸡鸣寺一口栽植了荷花的水缸,毗卢寺观音楼内庭栽植了睡莲的花钵,这些缸和钵别具一格的配置活跃了寺庙园林的空间环境。在寺庙中水体还会以井的形式出现,如静觉寺古井周围墙体爬满了薜荔,毗卢寺六朝辟邪古井与古黄杨的配置,创造了“堂内听经古杨点头护真谛,楼前献瑞枯井涌泉说妙法”的意境。
  2.2.3 植物与寺径的景观空间构成
  园路是园林植物景观中的脉络,是联系各景区的纽带,起着交通、导游和构景的作用。寺径的布局不同,寺径旁的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法各异,因而产生许多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使寺径景观丰富多彩。植物与寺径的景观空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规则式寺径:乔、灌木规整植于路边,形成寺庙园林内规则式寺径景观空间。此类寺径多起到联系各寺庙建筑的功能,自身多为规则式布局,由于其特定的定位和功能需求,因而栽培多为规整式。如鸡鸣寺在通向禅房的寺径旁边布置的是盆栽女贞,整齐规整。
  自然式寺径:乔灌草多层次结合,与山石配置,构成一定野趣的景观空间。此类寺径多设置在寺园中,布局较自由
  林径:树木自然栽植于寺径两旁,形成“林中穿路”的景观空间。如栖霞寺的寺径,路边是种植枫香等高大乔木。
  竹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秀挺拔的竹子,能营造出寺庙园林幽静深邃的寺径环境。如宏觉寺竹径(图7)。
  花径:以花的形、色观赏为主的径路称为花径,大多以花的姿态和色彩来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如灵谷寺无梁殿前的花径(图8)。
  2.2.4 植物与寺庙其他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古人云:“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树石中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可以利用堆山等手段结合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或者置石与植物相配,即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
  寺庙园林中,山、石有别,其植物配置亦有不同。山以山林空间经营为重,主要以植物配置衬托山林气氛,植物是山势的重要补充。石重在表现叠石之美,于假山置石间,点缀屈曲斜倚之树木,披垂纤细虬之藤萝,起到凸显嶙峋、补足气势的作用,如栖霞寺植物与千佛崖石窟(图9),栖霞寺红枫与山石、鸡鸣寺植物与山石(图10)。另外,阴湿的自然石阶及置石、盘根等处,为了模拟苍石有时宜置以苔藓地衣,足以见植物配置的艺术修养。
  照壁、牌坊也寺庙园林常出现的一种造园要素。自然景色只有在人为艺术的处理后才能升华出其奇妙的意境,而寺庙园林中的照壁、牌坊亭塔等设施正是这种人为艺术的具体表现。灵谷寺门前的照壁,即划分了空间,又标明了主题,旁边一棵高大的银杏亭亭如盖,掩映下的照壁更显几分禅意;兜率寺照壁周围环绕的马尾松林(图11)。有些寺庙山门前设置牌坊,它是一种象征性建筑,好比“尘世”通向“彼岸”的门坎。如图栖霞禅寺牌坊在两排银杏的引导下,游人仿佛通向了佛国胜境。
  盆栽和盆景也是寺庙园林中常见的观赏对象,不仅可室内陈列,还可供室外花木增补之用。许多殿前楼后往往不建花台,而置大小盆景,以供观赏,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如喇嘛庙、栖霞寺(图12)的盆栽。
  参考文献:
  [1]杨新华等.金陵佛寺大观[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这一生行善,还受人侮辱、受人陷害、受人糟蹋,有没有得善报?有,过去生中许许多多不善的恶报,我们佛门讲“重罪轻报”,报掉了。别人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糟蹋我们、轻贱我们,我们常讲,统统都是替我们消业障。经上讲,我们无始劫以来造的罪业很重,我们真正发心努力修学,还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个罪就报掉了。这个轻贱就是报,换句话说,重罪轻报,所以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并不是一个坏事情。唐朝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那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罪障都消除了。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重罪轻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