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2014/9/8    热度:115   

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其开发及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必须采取系统化开发、景区联合、本色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培养专业导游、佛教景区科学管理等措施,确保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佛教文化系统化开发本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业逐渐向文化型旅游方向过渡,佛教文化旅游成为满足人们当前个性化旅游需求的旅游方式之一。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其开发过程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一、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主要由佛教名山、佛教建筑物、佛事活动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文化组成。

  佛教名山主要是指以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为主的佛教菩萨道场。佛教建筑物主要包括寺庙、佛塔、石窟及其附属的佛教雕塑、绘画等。佛事活动主要是指佛教法会、节日活动等,如水陆法会、盂兰盆会、浴佛节等。

  二、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江苏佛教历史悠久,佛教圣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太湖、长江、徐海三大旅游区内高知名度的佛教景点就达30余处。具体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江苏主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区分布比较均匀且各具特色,其中佛塔和石窟资源主要分布在徐海旅游区,而太湖旅游区和长江旅游区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则主要以寺庙景观为主。

  三、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层次、指导思想、景区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1.开发方式系统化程度较低

  目前,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题仍然以烧香祈福等传统的寺庙文化为主,虽然部分景区在传统主题模式上有所突破,如镇江金山寺以佛教文化和神话传说两条主题线作为旅游开发的主导方向,将江天禅寺、白龙洞、中泠泉等多个景点组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发挥金山寺的旅游潜力以吸引更多客源,但其系统化程度相对较低,未能以“点”带“面”,综合开发,形成旅游资源的规模化优势。

  2.开发规模追求大型化

  近年来,江苏佛教景区开发规模呈迅速扩大趋势,主要体现在佛教建筑、佛教造像及景区地域等方面。如:无锡88米高的巨型灵山大佛;常州天宁寺据称是全世界最高的佛塔;无锡灵山三期工程启动后,景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常州天宁寺与红梅公园建成组合式园区后,其整个景区的规模达到600余亩;一些佛教法会、开光仪式等,也以隆重、规模大为主。

  3.开发深度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江苏佛教寺庙地面建筑遗存丰富,客观上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同时,佛教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风险较小,回报率高,因此佛教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较多,但功能相对单一。而且,由于功利思想严重,未对佛教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许多佛教寺院推出的佛教文化旅游活动内容极为单调,大多数仍以烧香拜佛、观光活动和销售开光纪念品为主,在项目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创新性,忽略了佛教启迪智慧、唤起道德、塑造人格、放松精神、治病疗养等功能。近年来有些地方也开始组织一些参与性的活动,比较常见的如祈福撞钟活动,但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和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而言远远不够。

  4.开发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旅游是发展佛教文化的手段和途径,佛教文化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并宣扬佛教文化,开发佛教景区必须以传播佛教文化为目的。目前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较为严重。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景区甚至以迷信思想来误导旅游者以促使游客高价购买各种物品,同时看相算命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利用游客心理,混淆视听,将迷信等同于佛教文化的做法对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偏离了佛教文化旅游的正常轨道。

  5.景区多头管理现象较为严重

  景区管理不规范也是江苏佛教文化旅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同时具有宗教活动场所、园林旅游景点双重功能,有些景区的管理上也存在双重性甚至多重性,从而造成开发无序化、政出多头、管理混乱的局面。如镇江焦山就存在一山多主的状况,由园林局、宗教局、旅游局等同时管理,导致景区管理混乱,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开发。

  四、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务必以保护为前提。但从长远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是佛教文化旅游永续发展的保证,也是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既能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能满足经济、社会、美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保证佛教文化的完整和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发展。

  1.系统化开发佛教旅游产品

  目前江苏佛教文化旅游项目比较单一,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主题,结合资源的地方特色和宗教特色,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寻找突破口,进行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除传统的佛教寺庙观光旅游、一般佛事活动旅游之外,纳入佛教饮食旅游、疗养旅游、修学旅游等产品,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从养生的角度看,佛教素食斋席无异是佛教文化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色之一。当前素食文化内含的健康长寿及保健思想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江苏佛教寺院的素食斋席源远流长且与许多历史名人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佛教修学旅游是佛教文化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修学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佛教学术交流活动,其参加者主要是专攻佛教文化的研究型旅游者。另外,佛教徒本身的学历进修活动也是一种佛教修学旅游。如无锡灵山祥符寺开展的“人间佛教”思想研讨会,镇江举办的“住持论坛”等。佛教疗养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条件下,人们普遍感觉生存压力过大,佛教提倡清静的观点及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人们调节身心、陶治情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享受生活的旅游需求。当然,在体验式旅游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开发一些参与性较强的佛事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还可以刺激游客的出游欲,从而达到宣扬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以及增加经济效益的多种目的。

  江苏各地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因此开发时必须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

  2.资源共享,景区联合

  在开发规模上应注重资源共享,景区联合,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发展来谋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利用程度的最大化,并非一味在某一方面贪大求全。佛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如何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来促进自身发展,是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

  资源共享、景区联合的发展方式是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相互之间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实行景区联合,使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从而为旅游者提供物超所值的旅游享受。

  3.注重资源深度和广度的挖掘,进行本色开发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应谨慎处理其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又要注意挖掘其深层次内涵。在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佛教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内容,适当增加有益的佛教理念,对于提升游客的精神修养,加深人们对佛教的认识,促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经济效益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物质保障,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指导思想会对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的形象产生破坏作用,导致隐性投诉的产生、重游率降低,反而不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经济效益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开发富有地方特色和宗教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也叫旅游纪念品,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它既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也满足游客的精神享受。佛教可以满足游客的一种精神寄托,可以实现游客的心理满足感,而佛教纪念品就是这种精神寄托的延续。开发佛教旅游商品,不仅仅是提供佛像、佛教音像制品、佛珠、木鱼、开光护身卡等简单的佛教商品,还必须突出地区特色,结合佛教的主题,制作具有纪念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特色旅游纪念品,从而产生收入和广告双重效应。二是大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吸引客源。导游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的缘故,在介绍时敷衍了事,常常会导致游客不满,引发投诉,间接损害佛教景区的经济利益。因此江苏佛教景区需要培养既具有一般导游能力,又有较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和佛教专业知识的、高水平的佛教文化旅游导游员,以此来满足游客景点讲解的需求和了解佛教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重游率,促进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5.科学管理佛教文化旅游景区

  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管理的科学化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首先景区相关管理机构应加深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将佛教文化旅游景区与普通旅游景区区别开来,根据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景区各管理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其次在佛教景区的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内部管束还是外部治理,都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处理问题,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手段统一、规范景区的管理。

  处理好江苏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使佛教文化与旅游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带动整个江苏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使佛教文化旅游的资源和客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的善根是什么?是戒、是定、是慧,这是真正善根。戒定慧是性德,帮助你得清净心。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所以佛教我们修净土法门,以恢复我们的性德。唯有信愿念佛,这个善根福德才能达到究竟圆满!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念佛成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最后修行成佛,也都是念佛成佛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