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是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途径
2014/9/8   热度:233
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是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途径
郑斌秀
近年来,随着申报世界遗产话题在国内外的升温,五台山的申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旅游区发展的角度看,申报遗产的过程,是一个让外界深入认识五台山的自然、文化价值,让景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过程。笔者借此时机,浅析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希望各界有识之士各抒高见,掀起对此项宏伟工程的热烈讨论,以促进五台山遗产的申报、保护与五台山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一、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必要性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自东汉永平十一年(68)佛教传人,至今时近两千年,形成了世界上罕有的一处青黄两庙并存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文物古迹灿烂辉煌,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8个朝代的寺庙建筑47处,荟萃了7个朝代的彩塑、5个朝代的壁画以及堪称典范的古建艺术。南禅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被誉为“中华瑰宝”;佛光寺被誉为“东方古建明珠”;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大白塔为我国现存元代覆钵式塔的最高建筑。不仅如此,五台山的地质结构也非常古老,经专家论证,绝对年龄在25亿年以上,还有14亿年以前很可能和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有关的“黑烟囱”残片,是太古界五台群、元古界滹沱群和五台运动的命名地,被视为中国早前寒武纪的标准地层单元,素以露头连续、界限清楚著称,为研究中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区之一,被地质界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
五台山自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在国家、省、市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等整体服务体系业已形成。据统计,目前主景区内已有星级宾馆12家,普通宾馆、招待所及家庭旅馆300余家,餐饮店80多家,旅行社17家,拥有导游人员600多名,日接待能力达3.5万人次。交通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硬化、优化。
随着公益设施、服务设施的不断改善,五台山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旅游经济效益令人欣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底,五台山18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67.8万人次,旅游收入25.83亿元。尤其是历年来举办的“一月、一会、一年”的活动和2004.年创办的“首届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各种荣誉:1997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分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荣誉称号;2000年被中央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的达标验收;2002年获得国土资源部、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华十大名山”荣誉称号……这些桂冠表明五台山近年来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同其他先进景区,尤其是与世界遗产地景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那么,如何进一步全方位地提高该景区的品位,使之由国家级著名景区变成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便成了首选决策,成了今后景区整个工作的主线和奋斗目标。所以说,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是历史的必然、旅游发展的需要,对景区整体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保护五台山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资源遗存。这是因为-申遗是一次空前的全面的大规模的保护行动,可以使其价值定位、法规建设、合理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且能解决好保护、建设及景区发展的矛盾,促进景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其次,有利于提高五台山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有利于改善景区的整体形象,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交流,为招商引资创造优越条件。再次,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第四,申遗会大大促进景区优化,使其蓝天、碧水、绿地三维环境跃上一个新台阶。第五,通过申遗,还可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在申报过程中,所有居民、僧众、服务人员会不断增加对珍贵遗产的认识,增强珍惜和爱护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达到整个景区总体品位和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三、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经过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调研、考察认定,特别是2004年9月经联合国“世遗”专家再次认定,五台山是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潜在的遗产地,很有特点,颇有价值,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均达到世遗规定的标准,这主要是:
1、独特的古地质结构遗迹五台山是华北腹地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古老岩石分布区,是中国地层表中早前寒武纪地层单位(五台群、滹沱群)和早前寒武纪重大事件(铁堡运动、五台运动)的命名地。五台山丰富的地质现象和岩石使其成了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和实验室,是认识地壳演化历史(26一18亿年)以及探索早期板块构造过程的关键,是目前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2、稀有的冰缘地貌景观五台山是中国东部第四纪冰缘带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保存有典型的第四纪冰缘地貌,以中台、北台、西台的冻融剥蚀面、冰缘石柱、石海、石流坡、石条、石环、石玫瑰、石网、冻融草丘、石河等为代表的冰缘景观,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3、珍贵的物种和生态资源五台山的植被垂直带谱比较完整,表现出38.30.N、112.50.E地带植被的基本特点,是亚洲大陆东部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植被景区。区内有华北地区最高的山体和植被类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的亚高山草甸,为华北山地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类型。其分布的臭冷杉为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是长白山区系的代表种。作为五台山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种和特征种,对五台山的气候条件具有指示意义,是物种间断分布的典型代表。该区域也是同纬度植被类型中最丰富和保存较完整的地区,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4、影响深远的佛教文化五台山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佛经中唯一明确记载的文殊道场,也是中国最早的汉藏佛教圣地。佛教宗派众多,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成功演变及其在世界东方的传播历史。其佛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和著名的佛教圣地。
5、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五台山丰富的壁画、塑像、砖雕、木雕、佛经、书法、匾额、楹联、石碑、佛教音乐等,构成了艺术史诗般的文化长廊,充分展现了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创造能力,对世界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推进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内涵已超越宗教的涵义,在人文和自然学科中具有普遍意义。
6、恢宏壮观的寺庙建筑群五台山寺庙众多,从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一直延续下来的各类佛教建筑异彩纷呈,荟萃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世界鲜有的古建筑群,充分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建筑特点和历史的连续性,是研究我国乃至世界古建艺术的活标本,堪称古建博物馆。
四、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有利条件
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五台山以其弥足珍贵的文化、自然资源,申遗工作赢得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省文物局已将五台山排在申报的前列;省建设厅尤为重视,专门派人到国家建设部协调工作,并约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领导对五台山的申遗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各级领导也积极主动地为五台山的申遗工作铺路搭桥、出谋划策,在政策和财物上予以极大支持。
景区干群众志成城。将五台山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是五台山风景区广大干群、僧尼以及历届政府梦寐以求、奋斗不息的理想。近年来,在“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下,景区已在文物保护、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向世遗迈进的步伐愈来愈踏实。
申遗专家力量雄厚。为了早日使五台山申遗成功,2004年五台山已组建了由清华大学教授杨锐、北京颐和园总工程师耿刘同、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李江海、谢凝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克平、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项目官员遇晓萍以及山西省文物局原总工程师柴泽俊、山西省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田永清、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崔正森、山西大学教授上官铁梁、山西省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李锦生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申遗专家组,他们都在为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积极认真地工作。
五台山的申遗工作已具有了天时、地理、人和的基本条件,只要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程序充分准备,创造条件,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申报成功。
五、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进展情况
从1999年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着手开展申报世界双遗产工作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2004组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就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作为景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主线,成立了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罗荣华同志为组长的“申遗”工作组,并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责任。现已围绕申遗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文本编制,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先后召开了5次工作会议。聘请了国家和山西省的13名专家组成了专家组,在太原、北京以及五台山总共召开了5次申遗工作会议,专家和领导听取和审议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报告》,对五台山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同时,为五台山申遗文本的编制找准了坐标,定好了框架,并由山西省建设厅邀请北京和山西省有关专家,对申遗文本编制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把任务落实到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本编制的进程。
2、聘请申遗专家组成了申遗文本编制组,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李江海、田永清、上官铁梁负责自然遗产的编制工作;耿刘同、崔正森负责文化遗产的编制工作;杨锐、李锦生负责规划、管理、保护的编制工作;五台山风景区副区长郑斌秀负责协调调度,做好后勤工作。
3、收集了基础资料。文化资源方面,文物普查登记已于2004年8月中旬进行完毕,并将登记资料呈交到有关专家手中,国保、省保寺院的批复文件和有关寺院的主体图纸已绘制完毕,文物鉴定报告已上报省文物局;地质资源方面,五台山卫星影像图和遥感图,以及1:10000、l:50000、1:100000、l:200000的五台山地形图和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及周边县区的行政区划图已收集齐全;植物种群普查工作基本结束,五台山植被类型图、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图、国有林和集体林边界图、原生林、次生林、人工林边界图、森林分布图、土壤分布图等资料已收集完毕。相关照片资料的收集、补拍已完成工作总量的90%。
4、完善和确定了工作机制及相关工作。申遗工作组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即五台山申报双遗产与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同步进行。建立了申遗工作组通讯录,建立了工作会议制度和文书制度,定期召开申遗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有纪要,并根据申遗进展情况及时编写了简报,简报和会议纪要不仅发到每位申遗专家和工作人员手中,还发到有关领导手里。申遗工作组还确定了北起岩山寺、南到长虫沟、西起峨口镇、东至神堂堡,方圆约1200平方公里的绿线申遗范围。
5、再次起草上报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我们通过省建设厅,已取得省人大法规处认可,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议程,预计将于2005年6月前通过立法决议,随后正式出台。此前,由五台山委托省规划设计院修编的《五台山总体规划大纲》,已上报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复后即可着手编制《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
6、拆违整治初见成效。2003年以来,五台山按照“先易后难、统筹安排、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拆迁原则,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拆除任务,共拆除326处建筑,房屋815间,总面积15300平方米,并完成了主景区绿化、美化5平方公里,退耕还林114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在此基础上,坚持拆迁与新区建设、补偿安置、劳动就业同时并进的原则,决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近期内拟拆迁中心区14个单位和13户民居,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区人工化、城镇化、商业化的问题。
六、开展申遗工作以来的体会和思考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会议在苏州召开。这是中国政府第1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国际会议。会议评估、审议了试行期满的凯恩斯决议,并决定一国一年最多可提名2项遗产,但必须有一项是自然遗产。这就为五台山申报世界双遗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会上建设部提名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卡斯特、麦积山、新疆哈那斯、五台山为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前5名。客观分析,五台山在2007年很可能申报成功。如果省政府挂帅,大力而且综合各方面的优势,经过极积努力,冲入第3名也是有希望的。同时,五台山的申遗工作者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难点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五台山总体规划大纲》要尽快出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要尽快立法、拆迁整治的进一步实施等等,但无论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是有的,完全可以按时申报成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平时在与别人讨论佛法过程中,如果说错话,或者理解错了经文的意思等等,经常被他人说成谤佛谤法,会堕地狱,其实是不会的,因为真正谤佛谤法会堕入地狱,是指对佛经或佛法的恶意否定,其实世间本无善无恶,善恶与我们的心念及动机有关。南无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