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艺术
2014/9/8   热度:182
酥油花艺术
酥油在藏民族日常生活中用途极为广泛,既是藏民族营养丰富的主食之一,而且可以点灯求佛,入药治病。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艺人利用酥油凝结不化的特点,调以各种颜色,然后用十个指头和几块竹片,全凭个人想象和生活经验塑造出山川人物、花鸟走兽、亭台楼阁等各种造型。
卓尼禅定寺和贡巴寺等寺院的酥油花塑造艺术源于西藏。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经堂佛殿、纳钦、僧舍等的房顶屋檐、窗台门楼上,处处点燃酥油灯。与此同时,寺院各纳钦及四大学院在大经堂前的广场展示自己的酥油花艺术作品。潮水般涌来的香客游人摩肩接踵,排列成长长的队伍争相观看,整个寺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八十年前,美国地理学家乔治·洛克在《生活在卓尼喇嘛寺》一文中,对禅定寺的酥油花制作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在隆冬季节,做塑像的工作被认为是相当艰巨的,为了体态成形,必须在一间冷房子里工作,同时艺术家在塑的时候,还必须每取一块酥油就要在冷水里沾一下手指。从事这一工作的喇嘛,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傍晚,喇嘛们开始准备陈列,大的立柱支撑着五个木制框架,树立在老经堂前面,喇嘛们从边房里抬出这些塑像,用绳子把放着酥油塑像的画板固定在架子上,到这时,这些塑像才放到了真正的位置。这时天已黑了,数千盏摆在塑像前架子上的酥油灯都点燃了,它们发出灿烂的白光,没有丝毫的灯影,除了彩色照片,再没有什么词汇可以再现这种图景的美丽。”“卓尼挤满了参观者,他们来自各处,到这里观看一年一度的最盛大的节日。”这些记述说明,禅定寺的酥油花艺术在当时就已规模宏大,水平很高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听经研教,佛家有一个原则: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研究,不去思索。为什么?听不懂的,你要想把它搞懂,愈想愈远,愈想愈错。你懂了,是你直心直接体会到的;你用思惟想像、用分别执着,决定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想,不能思惟,不能研究。你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这样你才能得到如来真实义,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会真正懂得。在一切境界里面,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叫修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