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术的起源
2014/9/8   热度:230
佛教美术的起源
花庵
佛门弟子的生活是朴素的,大抵注重实用,不论居处或衣着也是以实用为本来准备,因此跟美术便关系极疏远。虽然有过十二头陀来规定佛门弟子的生活方式,不过根据当时对各项条文的讨论情形看来,也可以看出佛道修行究竟是如何的朴素。例如修行人所穿的扫粪衣,应拾取遗弃墓地一类地方的织物,剪下可用部份集合做成。有人以为只有佛门弟子才满足这种生活,作为一位领袖的佛本人,无疑是过着华美生活;事实上佛本人的生活跟佛门弟子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
据“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一个传说,说佛门弟子虽不许穿金栏衣,但佛本人却穿上这种衣服。但这条记载只是到了佛身原是尊严的思想成立以后,才出现的一种想法,并不是原始思想。与佛教有关的工艺品中最古的一件是收藏佛遗骨的蜡石壶,这种舍利壶是在尼泊尔南部的古塔里所发现的释迦族遗物,而这座古塔本身也是一件最古的与佛教有关系的建筑物。由于长年累月为人遗弃,上部崩坏了,渐渐使人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那是构造极简单的,不过是用泥堆成一个半圆球形,再在外部用砖包好吧了,遗骨虽然与宝珠一起藏入壶内,但宝石的加工也做得很简单,和宝珠一起收藏的用意只是表示佛的遗骨如宝珠一样来尊重而已。
在佛灭度后过了三百年,始有阿育王出来建造石柱和佛塔。此时的佛塔既四围筑墙,又在造成四方形的塔门上用无数雕刻来装饰。这类佛塔的代表之作便是桑支大塔;桑支大塔到处都有装饰,雕刻的部份却很少。佛塔只用一种象征来表示,绝不会雕刻出佛身来,至于雕刻作为本尊的佛像更不用说是不会有了。因为佛身是尊严的,当日的技术水平实不可能把像雕刻得出的。在部派佛教时代,即在僧教的最初五年间所用的表现佛的形象的方法,只是用菩提树、金刚宝座、佛脚印等物来替代;直到大乘佛法成立后,才雕刻佛像和绘画佛图,希腊雕刻的受到印度欢迎,以及以犍陀罗雕刻做基础来雕刻佛像,大概是跟这个问题有关的。
佛像最初创造出来时,无疑被人视为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的。相传憍赏弥国的优填王最初用旃檀木刻成佛像时,曾出现过许多奇迹。又“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陀国条,也是把最初造成一尊高及一丈一尺五寸的佛像这件事,当成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实记了下来。根据这些传说已可以明白当时雕刻佛像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在当时的雕刻上有浮雕部份及立体的圆雕两种,浮雕既具有绘画风趣,又是一种装饰物,圆雕则与浮雕不同,是作为礼拜对象的本尊而雕出来的。两者之间当然有轻重的分别,而从年代方面来说,又有先后之分,浮雕式的作品大概是创造最早的。在佛堂内奉的本尊,有不少实例都足以证明是用塔婆来代替,可见并非一定不用佛像便不行了。与大乘教有关的雕刻,除了佛教以外尚有菩萨像及护法神像,并且除雕刻外又有绘画,此时在佛堂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上都画上装饰的绘画,跟部派时代的佛堂比,简直已变成另外一副样相。从这些事情看来,佛教美术可以说是全靠大乘教培育出来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这个世间,完全讲利害,这个不得了!人与人之往来,有利可图,他就跟你交往;利害没有了,就变成陌生人。更可怕的是,跟你往来的人多数都是居心不良的,他觉得跟你交往有利可图,他才跟你往来;到利益没有的时候,就是冤家对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这是现代的社会! 今天我们这个地球上到处充满嗔恨浊恶的磁场,浊恶到极处,所以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没有安全感。纵然有一点福报,物质生活能过得去,精神生活不安,常常怀着恐惧,不知道到哪里去好,总想找个安全的地方。 这个世间有没有安全的地方?没有!这一点总得要觉悟!什么最安全?随顺性德最安全。什么最危险?违背性德最危险。纯净纯善是性德,心地行为纯净纯善最安全。换句话说,心行不净不善最危险,会常常遇到灾难。如果是纯净纯善,灾难现前也非常安全,确确实实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不必去起心动念生烦恼,去找一个安全地方,这个世间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