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佛悟道,洗心怡情——重元寺佛教文化公园的景观规划方案
2014/9/8   热度:290
参佛悟道,洗心怡情——重元寺佛教文化公园的景观规划方案
始建于南朝的重元寺是苏州东部的重要寺庙,该寺在唐代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名播江南,特别是在五代吴越王钱缪时期,重元寺以其规模宏大,殿阁崇丽被称为“江南巨刹”是当时江南地区主要的宗教活动中心。随后寺庙几经兴废,终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毁。如今为弘扬佛教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以及大众文化休闲的需要,有关部门决定在苏州工业园区风景秀丽的阳澄半岛沉鱼湾重修重元寺,新修的重元寺分寺庙区、观音岛区、佛教文化公园和商业区四部分。重元寺重修工程自2005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目前寺庙区和观音岛区即将建成,以佛教文化公园为主的二期工程即将启动。
整个二期工程包括主入口、商业区及佛教文化园区三个景区,总规划面积为20.2公顷,由苏州中外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担任景观规划。佛教文化公园是重元寺二期项目的重要内容,建成后的佛教文化公园将是一个充分利用现已有的自然环境,完整诠释自然之美的生态公园;又是一个继承和丰富佛教历史文化内涵,完美打造再生性宗教历史文化的景观公园;更是一个宣传佛教文化,丰富休闲生活,提高大众审美情趣文化旅游公园。
一、地理位置及景观现状
佛教文化公园位于寺庙区东部,占地约17公顷。基地现状以农田为主,另有少量蟹苗养殖池,有多条河渠纵横交错其间,汇入阳澄湖。据传阳澄湖八景之“莲池避暑”和“孙慕斜阳”位于本地块范围内。现状地形特点在于开阔的水天一色的阳澄湖水面;丰富的自然的河道的质朴的田园风光地形的优势。河道两岸野生的树木和芦苇等形成了较好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在水湾和架桥处,更是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意蕴。
从大量的阳澄湖相关诗词分析,本地块传统上是郊野大泽的景观特质。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景观要素有:芦荻、荷花、水、天、舟。所以在规划中首先注意对水的利用和改造,使得地块内水系相互贯通,岛中有岛,水中有水,水面旷奥自如,形成园林景观的同时起到分割各区空间的作用。阳澄湖水面开阔,一览无余,故规划中注意了寺庙的临湖天际线高低错落、聚散有致。过码头、戏台、牌坊、临湖潮音、澄光二阁,加上高耸琉璃塔,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沿湖天际线。在水面上种植莲花以应“莲塘避暑”的传统景观。此外在岸边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鸢尾等,岸上种植垂柳、箬竹等,美化、净化景观,调节寺院的小气候。
利用并保留了现有田园风光特色以及巧用绿化,对空间进行围合、分隔、强调、引导也是根据地域现状做出的巧妙规划。如寺庙周边的菜圃、药圃、苗圃、和农田的保留,一方面满足了寺僧的部分生活需要,也合乎修禅天人合一、身体力行的本意。而田园风光的彰显对久居钢筋水泥森林的市民和游客来说,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又如沿东、北面环湖快速路和东南角停车场,以周边密植以抗污染、吸收尾气、降低减噪的灌木、乔木环绕隔离,形成较好的绿化背屏,有聚气之效。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
此次文化园设计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规划的区内按照植物的习性,特点及佛教文化的内涵,全面、系统、丰富地培植各种花草、树木。疏导水系河床,营造地形,对水土资源进行涵养,自然堆石,繁殖花、鸟、鱼、虫,再造一个风景如画的生态系统,让人们在此尽情享受清风、河水、鸟鸣、鱼游、蝶舞的大自然风光。
2.“佛教”主题鲜明的特色原则
佛教文化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核心是丰富多彩的佛教历史文化和当地特有的人文历史资源。紧紧围绕这些文化塑造特有的景观体系,是这次规划的真正核心生命力。为使礼佛、游览更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为佛教文化园专门设计了一个主题“无忧乐土、众妙众善,心印佛理、其乐无穷”,游客在礼佛、游览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蕴含佛教哲理的景点、小品、形神静畅,脱生妙解,自然喜悦。
3.与时俱进的人本原则
此次佛教文化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籍的游客、信众的所需,增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设施,使游客、信众既可行愿,礼佛、休闲、还可以游览和购物。
三、分区规划与景点构思
佛教文化公园共划分为主入口区、商业区及佛教文化园三个景区,是重元寺项目总体规划中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三个局部。因此规划过程中始终从总体关系入手,特别注重各区域空间与寺庙空间之关系。
1.主入口景区:本景区位于整个项目的南部,由弘愿广场、礼佛大道、慈航普渡三大部分组成。景区在延伸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以佛祖慈悲胸怀为线索,由“大法东来”牌坊、三德桥为景观视域起点,引领游人及信众进入弘愿广场景区。通过对48佛愿石、大乘佛行浮雕墙的深刻解读和领悟体味佛祖的无量功德和祈福祝愿。沿礼佛大道、、沐浴着空气中弥漫的芳香来到慈航渡口,继续向西通过重元桥,在鹿野坪咏怀抒情、吐纳气息。由此展现一片可观、可赏、可寻、可探,初感佛恩、发信感怀的佛家境界。
(1)“大法东来”入口牌坊:本名取自“白马驮经,大法东来”的佛教故事。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蔡等后来和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蔡等又带回佛经四十二章和释迦牟尼的立像,明帝令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陵上,经藏在兰台石室。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明帝因此在洛阳城雍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后来都是在这座寺庙里圆寂的。
(2)弘愿广场:这是入口广场,占地约一万平方米。通过“三德”桥,经“大法东来”牌坊入宏愿广场。坛的四周设48块花岗岩佛愿石,分别以阿弥陀佛的48大誓愿为元素以经文或浮雕的形式雕刻,为游客提供佛陀的保佑,游客可以抚摸或参拜。广场的最外层设浮雕墙,左面以佛祖释迦牟尼八相成道为素材雕塑;右面以佛祖世行菩萨道的故事为素材雕塑,讲述割肉饲鹰、九色鹿等佛祖普渡众生、慈悲救世的壮举。
(3)“七莲祈愿”礼佛大道:这是通过寺院区的主干通道,礼佛大道两边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道路中间设有七莲柱,来源于佛祖出生时的“七步莲花”的典故。镂空雕莲花柱可分别仿造佛教七宝的质感(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珊瑚、白水晶)雕刻各种法器符号,代表莲生如意、莲生安康、莲生福寿、莲生禄位、、莲生吉祥、莲生慧智、莲生圆满七大愿望,莲花柱结合水景,有圣水不断从周边溢出,游客、信众礼佛到此可以用圣水洗手、洗脸,祈求得到佛陀恩赐七愿。
莲花柱与莲花柱之间以绿化槽相连,旁边设休息座椅,供游客休息。道的两侧设消防车道形成两路夹一带的格局。祈愿之路的两侧以高大乔木(银杏、香樟)设树阵隔离带构成林荫大道。
(4)慈航普渡: 以水路游览码头寓意,佛、菩萨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故称慈航、慈舟。经云:“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渡法界之飘溺。”今常援引佛教“慈航普渡”一语,形容善心人士慈悲为怀,能普遍救助大众。该处为完善整改项目的服务设施而设置。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配置码头、戏台、广场等为旅游一族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绝好去处。
2、商业区(东吴盛壤): 该区的规划主要体现功能,以苏州地方特色建筑为主,并与寺院区相协调,以沿街店面的形式,销售各种旅游用品,经营餐饮、休闲等商业项目。
(1)妙华坊(商业街):是以体现传统文化价值为其特色的新型旅游街区建筑,总建筑面积为两一万平方米左右,其风格体现苏州地区传统古街坊的特征,保持原有街坊的空间比例尺度和风貌,开设有地方特色的商店、作坊、饮食服务和文娱活动场所,形成供游人参观、购物、就餐的步行街,建筑物总体高度控制为1-2层,采用粉墙黛瓦两落水坡顶形式,体现了苏州传统街坊特色。
(2)入尘驿: 作为佛门清修之地与繁华红尘的缓冲地带,入尘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接受佛门心灵洗涤后必将有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而入尘驿正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在顿悟之后才能充分领会佛祖繁荣宽广胸怀和普渡众生的境界。
(3)指月坞: 主要是游客休息、交流之地。“指月”借用佛家故事,那个远离灭度与不灭度的,便是佛的法身──真理的生命。“一切修多罗如指月指”,佛只教人自看,确实不曾说着,虽然不曾说着,确令“百万亿众,悉皆契悟”,一时各自亲见,不是“不许说”,是没有办法说,是贵在“见性了生死”,而说性则的确不能了生死。
3、佛教文化园区: 该区是此次规划的核心区域,是规划的重点,整个区域环境注重幽雅意境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种植各种园林植物、佛教植物、药草、香草、花草、竖石、造溪、造池、造泉等生态、自然的景观造园手段、营造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雅环境,游客、信众在此,心情舒畅、轻松、愉悦,使在寺院里的庄重、严肃的心理感受得到最大程度的缓和,游客、信众在漫游中,轻松的感悟佛教文化的伟大哲理。
佛教文化公园区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形状取自古天竺国地界形状,西北角人工塑造山体地形,以避西北来风,以玄奘取经之路的路线形状规划园路,增加了园路的佛教文化内涵,设有法苑殊林、石经苑、洗心湖、真际茶庐、梵音广场、圣土佛迹、见悟精舍(佛教博物馆)等景点,并配以各种佛教文化韵味浓厚的雕塑小品加以点缀,呈现一处轻松悟佛理、幽雅醉心情的极乐世界。
(1)石经苑(玄奘之路):该区域是游客进入佛教文化园后的第一个景点。石经苑中道路以《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求法之路为蓝本,玄奘西行求法,克服千难万死,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石经苑以玄奘精神为精神气脉,以佛教东传的重要人物、事件、作品为展示内容,形式上采用单体雕塑、群体雕塑、碑刻造像、摩崖造像等综合表现手段,并取自然山水之石篆刻佛家经文,以省读者。
(2)梵音广场:在广场四周设广场音箱放梵乐,使广场任何角落都可以听到让人心平气和的清净梵音。广场四周广植林木、花草等植物,形成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营造出清香怡人的清幽环境。林荫下、小亭里设休息座椅供游客休息。广场中间搭建表演台,定期举办佛教文化联欢会、音乐会,把佛教文化与娱乐有机结合。广场融合雕塑、小品,把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
(3)真迹茶庐:真迹为唐代著名禅师赵州和尚法号。赵州禅师在观音院(今柏林禅寺)留下“吃茶去”的禅门公案,催生了茶禅之道。千年来,一盏禅茶,清香四逸,一句“吃茶去”,一碗“赵州茶”,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茶馆故借用禅师之法号取名,暗示参禅和吃茶的关系,是苦是甜,禅的滋味终究要自己体悟。 茶馆的建筑结合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佛教文化的精华,以竹木结构为主,隐藏于绿树鲜花丛中,依托“禅与茶”的关系,创意性的将佛教与茶文化紧密结合,为消费者和茶客营造出一处 “自在自得,隐于繁华”的陶然意境与人生写意。用静心的姿态去品茶、在这里茶已不是普通的、凡俗的事情,他们将它变成了一种优雅、清新的姿态。你将呷一口茶就好像它是来自另外的世界,从茶中得到滋养,这时,你不享受生活仿佛就是一种罪孽。
(4)洗心湖、洗心岩、洗心泉:
a.洗心湖:沿山体地形设置一湖,中间以抽象心型雕塑为视觉导入,与洗心泉、洗心岩等相呼应潺潺湖水,无忧无虑,面对心灵的洗涤,用心体会到生命中一切的感动,感悟自然之灵气。
b.洗心泉:水是有灵性的,至柔且至坚。泉眼冒出的那一瞬间起就具有摧枯拉朽的无穷力量。人造山泉取涌泉相报之意,泉水从泉眼中涌出,感受一种自然力量的伟大,同时感恩佛祖的宽广胸怀。
c.洗心岩:世间有很多无谓的纷扰和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太有见识,把问题想得太深奥了。洗心涤念,过不留痕为洗心岩的宗旨所在,设一岩石,上刻心字,有溪水从上流下,喻义洗心。
(5)真言林(摩崖石刻):结合地势,叠山嵌石,以佛教为题材,石上作摩崖石刻。真言林通过整治利用自然地形,以摩崖石刻的形式表现中国佛教艺术中最精粹的部分。同时真言林的布置改变传统石窟有艺术作品无环境布置的缺点,以林、竹、水、石自然布景,使作品与环境配合展示,更富情景感染力。
(6)见悟精舍(佛教博物馆):见悟精舍以其翔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展览内容,庄严肃穆的佛教气氛,展现出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内陈设佛教考古文物、佛像、佛教画卷,销售佛教法器、持物等仿制工艺品。并将实物、图片、模型辅以文字说明,展现佛教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看后感到受益匪浅。同时设置休息茶室,供游客交流、品茶、餐饮等休闲之用。
(7)居士林:作为完善寺庙对外居住设施之用。建筑以传统八景中的意境而命名之。分别取名为莲塘居,斜阳阁等。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声音越大,修养越差;声音越柔,德行越厚。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稳,智慧越深。妻子越贤,夫祸越少;丈夫越仁,妻子越美;子女越孝,父母越安;父母越慈,子孙越贤;自己越孝,家族越旺!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