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武术文化


2014/9/8    热度:192   

法门寺武术文化
  □ 李伯强 《中华武术》 2005年第06期
  法门寺地处陕西关中腹地扶风县,东距省会西安110公里,西至宝鸡90公里,南邻渭河,是西周王业所基之地,也为中华文明重要发详地之一。法门寺,因珍藏佛祖真身舍利,赢得全世界佛教界的极大关注。
  法门寺武术文化与红拳
  由于法门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特殊性,有很多文人墨客苦思冥想,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古迹,先后推出“法门寺文化史”及“法门寺茶文化”等,但忽略了“法门寺武术文化”的自然形成。法门寺地处周秦文化的发详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武术文化是寓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同时也是西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周秦文化的孕育,红拳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这些与西域文化中的“秦腔”同时在西北传承和发展着。陕西红拳的拍打功与秦代的拍打舞有关。据传,秦王赢政为秦军征战凯旋庆功,万名将士“击皮为鼓”,形成红拳拍打功的由来。套路演练体现出西北人粗旷豪放的性格及秦人善战之风。公平合理、阴阳相生的功架处处显示出西周周礼之风。红拳发展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有鹞子高三、黑虎刑三、饿虎苏三。陕西红拳流传西北五省,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习练者众多。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红拳独特及富有哲理的技击原理及文化氛围,周秦汉唐文化对武术的影响自然形成了法门寺武术文化。
  红拳十大盘功受
  佛教禅功的影响
  随着唐文化的不断发展,佛教引入中国。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的全盛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法门寺在唐天子心目中地位日渐重要。据《扶风杂志》记载:“盛唐时法门寺占地面积数十皇;寺内有僧众万人余之多,有武僧近千余人。”周围乡里习武之风盛行,以习红拳为最。
  十大盘功为红拳入门基础功法,它包涵着红拳先祖们哲理性的思想及修身、静心之妙。艺术的发展都与其环境及人文因素相互协同,在人类进步的脉博中不断前进和创新,在佛教禅功的影响下,红拳先祖们以科学的理念及其哲学的思想与佛教禅功有机结合,集静心、柔韧、功架、劲力、平衡为一体,创造出红拳十大盘功。
  一盘:霸王举鼎。二盘;撑补势。
  三盘:力推泰山。四盘:千把攒。
  五盘:孤雁盘翅。六盘;雀地龙。
  七盘:燕子噙泥。八盘:天王托塔。
  九盘;魁星提斗。十盘:朝天蹬。
  同时也为红拳习练者打下坚实的基础。“盘”为固定柔压之术、补身舒展之法,受佛教禅功打坐的影响,以达到动以健身、静以修心,与佛教禅功相吻合。
  法门寺武术文化内涵
  与红拳地方方言
  红拳受唐代文化的极大影响,套路中艺术价值倍增,方正、端庄、四门对称,如套路中的“雀地龙”“哚子势”,都具有艺术造型。在实战搏击中如“迎风抹袖”“三才”“天地人”都有其文化内涵。唐代文化对红拳的发展和演变起到推动作用。红拳在法门寺武术文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新,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在发展中融人地方方言文化特色。现流传在民间的武术搏击名词不胜枚举,如:富有文化戏剧特色的红拳搏击招势“迎风抹袖”、“有理当堂进,无理站两边”,具有地方文化语言特色的“老婆婆拐线”“闪懈”(陕西方言。闪:躲避,懈:解开)“迈跤”(陕西方言。以步法移动改变不同方位)等。明代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十八卷;拳经捷要篇第十五”“太祖红拳三十二势”中详细介绍了红拳三十二势,拳语中有许多陕西方言,至今红拳还在沿用。如雀地龙一势(雀:陕西方言。躲藏之意)。汉唐文化东移,传至东南沿海一带引用麻雀的雀并载人《纪效新书》。这些足以说明地域文化与红拳方言一脉相传。在法门寺武术文化的积淀中,红拳蕴藏着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意义。红拳在发展中广集内外家之长,其套路中就有太极之柔,如“云手”“挑哚子”等;有短促急进直创运动、直取中路的“抹手”,有大劈之功巧击闪打的“拦斩”,有神出鬼没的“缠腰锁口”,其拳法变幻莫测,包罗万象,形成红拳独特的风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里的真我定义很简单:我是不生不灭的,我不是生灭法;我是做得了主宰的,我们现在的身心都做不了主;我是自在的,我们不自在。这三个定义完全没有,你就要知道这个身心不是我,这个身心是烦恼、是幻相、是梦幻泡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