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烟香晕满袈裟
2014/9/8   热度:223
茶烟香晕满袈裟
一如居士
许久以来,茶烟对于我一直是个很诱惑的词语,那若有若无的青丝,那缠绵悱恻的哀怨,那愁绪无端的秋眸,那万语千言的低徊,那袅袅娜娜的一抹绿痕……每当茶烟销歇,总能体味到一种空明洁净的禅境,体味到些许梦幻空华般的无奈与惆怅。
古人诗词里有关茶烟的词句很多,如皮日休:“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僧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郑遨:“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蔡廷秀:“啜罢骖鸾归洞府,空余石灶锁烟霞。”魏野:“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等。
而我最喜爱的则是朱子的《茶灶》:“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妙手偶得,意趣天成,读罢余香满口。
比起茶烟,袈裟似乎显得凝重了些,反而缺少空灵禅味。袈裟给人的印象总是暗红色的,上面还满布一道道浅黄横纹,譬如《西游记》里唐三藏所披袈裟就是如此。后来读到了明代诗僧陆容的《送茶僧》诗,这才稍稍改观了我以往的印象,袈裟一词便也由鲜艳的暗红转化作儒雅的浅灰了。“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优美的意境,风雅的禅僧,读来令人心驰神往,“茶烟香晕”从此就成了我词库里的一句日常用语。
如今,人们再也不用炙烤茶饼了,当然也很少使用风炉和木柴了,所以茶烟也渐渐离我们而去,渐渐升华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象,只在古人的诗文词句里游丝软系著。
描写“茶烟香晕”的词句还有很多,如释皎然:“波上荻花非雪花,风吹撩乱满袈裟。” 崔道融“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苏轼:“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陆游:“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文征明:“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等。在这种闲雅的意境里,古代的茶人们起炉香,瀹佳茗,袈裟散披,鬓丝强理,闲散中自有儒雅和禅意。
当然,我最欣赏的还要数杜牧的那首《题禅院》了:“觥船一桌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每每吟起,口角为之一清。
如今,已经很少僧人们会煎茶或者饮茶了,纵有,也缺少“江南风致说僧家”的名僧风韵和那种曲达园成的禅境,只是脑袋依旧光鲜明亮而已,于是“茶烟香晕满袈裟”便也只能成为一个美妙的意象,驻留于茶余书后的遐思里。
近来简居,闲暇无事,展茶器,著袈裟,煎水瀹茗,焚香默坐,以尽“茶烟香晕满袈裟”余意。此时非儒非道,不僧不俗,啜苦茗,阅金经,恰成一段闲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无论是饮食也好、名利也好,越淡薄越健康。越淡薄,你的心就越清净清净生智慧,混浊生烦恼。特别是学佛的人、修道的人要经常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一定觉、一定真诚、一定慈悲。要想保持清净平等,那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一定要看得 淡,淡到全都不接触,这就是真实智慧。世间人拼命争,争夺名闻利养,我有智慧,我也有能力争,不争。你看你们争,争得好累;我不争,我好悠闲,我好自在,我好快乐!我们过正常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奉公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好百 姓,一生过平淡悠闲自在的生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