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商智慧
2014/9/8   热度:397
佛商智慧
从佛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佛教与商业、僧团与商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认真发掘和研究其中的宝贵文献资料,重新认识商人在佛教的传播,维护佛教和谐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突出贡献,对于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此时印度的社会财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掌握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吠舍”阶层手中。所谓吠舍,又作吠奢、毗舍、毗奢等,意译作居士、田家、商贾。是印度四姓之第三阶级,指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之一般平民阶级。佛经中经常提到的长者,其所具备的十德中,就有“大富”这一条。而我们今天通指在家信佛学佛的居士,在印度则指“多财富乐者”,在佛教的《五分律》卷二十一中,就有讨论拥有多少财富可以称居士的内容,(问言:汝各有几财得为居士?)其中有人自述自己有财二十亿,还有五百摩尼珠、一摩尼宝床。可见,佛典中的长者、居士,不仅拥有姓贵位高、智深年耆、上叹下归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道德修养,也拥有巨大的个人财富,在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影响。
佛教从一开始就和商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佛陀成道后,最初供养、皈依的两兄弟提谓、波利,就是北天竺的商主,这二人就是佛教最早的优婆塞。其后,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长者、居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阿兰若,也是由商人提供的。即如著名的道场给孤独园、竹林精舍等,也是当时拥有巨大个人财富的给孤独长者、迦兰陀长者购置或营建的。我们汉传佛教常并称的佛陀十大弟子中,须菩提就是吠舍种姓。
从佛教传播的途径来看,佛陀游化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商道。《长阿含·游行经》比较系统地记载了佛陀成道前由北向南所走的路,以及入灭前由南向北走的路,这两条路便是当时的商道。而佛教从印度向中国的传播途径,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完全都是当时最兴盛的商道。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之路,更是文化传播之路,也是佛教弘扬之路。佛教的教理、经典、佛像、法器和印度传法高僧,都伴随着商队千里迢迢跋涉东来。如果我们考察早期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很难想像,如果缺少众多商人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佛教会是一种什么生存状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的言行,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佛的知见,把它记录下来,就叫经典。经典不是造作的,所以佛没有著作。佛没有意思,佛没有起心动念,经典是自性里头自然的流露,所以它不是著作。自性是平等的,大乘经上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十方三世佛,这一切佛里头,包括所有众生,为什么?所有众生是未来佛。我们随顺经典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我不是跟释迦牟尼佛学,我是随顺自己的性德”。修行的标准,是自性的性德,我自己没有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引导我,引导我随顺自性的性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