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散之老友画肖像———访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主持圆霖法师


2014/9/8    热度:1200   

为散之老友画肖像———访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主持圆霖法师
  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公园的林散之艺术馆内,有一幅生动传神的林散之肖像画,它的作者是谁?围绕着这幅画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一个雪后的夜晚,我们驱车近百公里,终于了解到这幅画产生的前前后后。
  沿着崎岖的山道,走走停停问问,循着微弱的灯光,终于眼前豁然一亮,一座倚山而立的古寺闪映在眼前。在一排并不起眼的僧房前,一位慈眉善目、手持佛珠的老者迎接了我们,他就是今年91岁高龄的狮子岭兜率寺住持圆霖法师。
  在圆霖法师的禅房,他说起他的老友林散之和自己为林散之画像的事。
  圆霖法师,号山僧,自幼爱好书画,年轻时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后与佛结缘。上世纪50年代初,他在乌江镇为人画佛像时与林散之相遇、相识,并最终成为挚友。从此以后,不是圆霖来乌江镇向林散之讨教书画,就是林散之去兜率寺小住,与圆霖暮鼓晨钟。林散之在创作的一首题为“圆霖和尚留念”的自作诗中就清楚地写道:“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可见两人相互之间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圆霖被赶出庙门“监督劳动改造”,林散之也从刚成立不久的江苏国画院遣散到扬州,不许“乱说乱动”,一时两人失去联系。1972年,圆霖在看守桃园之余,常常思念老友林散之,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一幕一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现。凭着感情,凭着直觉,凭着心中不变的印象,一幅工笔兼写意的林散之肖像诞生了。画好之后,他白天不敢拿出来,直到夜晚,关上门,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才偶尔取出来,睹物思人。
  1978年,圆霖辗转来到南京,终于又见到了林散之。两人相见,恍如隔世。当圆霖拿出此画,并一一说明绘制过程,林散之相当感动,并随口诵诗:“大雪留空白,雪压蒋山(蒋山即钟山)松……”留圆霖吃饭后,中午林散之小睡一会。一觉醒来后,林散之显得神清气爽,坐在案前,在画像的正下方题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行岁年,一无所得。幻此色身,归诸乐园。一念因缘,依依选择。老婆心切,光阴日迫。由旬万千,徒劳跋涉。”
  第二年,圆霖的三弟杜振峰去北京参加全国林业会议,顺便把这幅肖像带往北京,想通过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圆辙法师转呈赵朴初先生看看。
  谈起圆辙,也要多添几笔。圆辙原名法沛,也是丹青好手,在上海大南门灵山寺为僧时结缘圆霖,一见如故,故改名圆辙。早在这之前,圆辙曾看到过这幅肖像,并最早在该画上方题诗一首《林公散之相赞》:“至名难名,无相示相。猗维散公,丰神独朗。智秉一真,笔驱万象。渊鉴空涵,应缘悉当。三绝蜚声,希声独唱。异域同钦,寰中共仰。信妙蕴之难窥,岂丹青之能状。既返听以忘言,宜寿光兮无量。“
  赵老观看此像后,也是大加赞赏,说:”这画太好了,不能随便写,让我好好想想。直到几天后才在像的右侧题词,题词出自《庄子·大宗师》之语,既是对林散之为人为书的高度评价和概括,也是对圆霖画像的肯定和赞美。
  1981年,为了长期保存这幅画,又能时时看到这幅画,圆霖决定装裱后拍照。在去江浦的路上,天突然下雨,圆霖在打开雨伞时,却吃惊地发现画像不见了。他掉头就沿原路往回找,还好,在北门大街路边的碎石上,又失而复得。好在雨下得不大,画像并没损失。林散之去世后,圆霖郑重地将此画像捐献给了采石矶林散之艺术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德常说,圣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称为圣人;贤人毛病就少一点,凡夫根本就没有毛病。为什么根本没有毛病?不知道,不晓得自己有毛病。贤人发现自己有一部分毛病,圣人对于毛病完全知道。知过则改,不知过他改个什么?你要是告诉他“你有什么过失”,他不承认,那你就晓得他是个平常人,他不是圣人,他不是菩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