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神游


2014/9/8    热度:241   

北京雍和宫神游
  ·期刊原文
  北京雍和宫神游
  罗文华
  历史月刊
  第六十七期(1993.08)
  页10-15
  ?1993 历史月刊杂志社
  台北 台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雍和宫在北新桥路东,西与庄重的国子监(中国古代的大学堂)隔街相望,东与柏林寺毗邻,北临护城河,南接低矮的灰色民居,红墙黄瓦,丹青彩绘,飞檐崇阁,高低错落,美不胜收。每日游客如云,在这座京城第一喇嘛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雍正的潜邸
  雍和宫最初并不是梵宇,而是雍正帝(胤祯)即位前的潜邸。雍正的生母出身低微,雍正因此备受冷落与歧视。他在为多罗贝勒时,便居于此处,当时这里环境、设备很差,与民
  房院落相去无几。康熙四十八年(公元一七0八年),胤祯晋封和硕雍亲王,他预支两年的亲王俸用以修缮王府,从而奠定了今日雍和宫的规模。
  雍正性好佛法。他曾回忆说:在潜邸时以二世章嘉胡图克图为师,修证得大自在;并同柏林寺高僧过从甚密,学法修禅。
  雍正即位后便将亲王府升为宫,视为皇家禁地。据说雍正意外地登上宝座,朝野各方议论纷纷,尤其是他的政敌──其它王兄、王弟,更是心怀不满,满腹疑虑。于是,雍正在此豢养了一批党羽,成立特务组织,专门刺探消息,清除异己,并在雍和宫西北角的关帝庙、菩萨殿一带挖了秘密地道,供特务出人。直到乾隆朝时翻盖房屋,才将出入囗堵死了。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雍正突然驾崩,在干凊宫停棺十九天后移至雍和宫中。移棺前,乾隆急谕令将昭泰门、雍和门(今天王殿)、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等处,换上黄瓦,而后棺停于永佑殿。此殿曾是雍王府的正寝殿,葬后又在此殿设雍正影堂,专供祭祀。每日有喇嘛在此念经,乾隆按季亲祭。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乾隆帝将雍和官正式改为喇嘛庙,为其父祈冥褔,并请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国师为住持。次年,寺庙完工,又从内外蒙古各地选五百余少年僧人入寺,并聘请西藏、蒙古各地堪布喇嘛管理教务。章嘉国师初次在新寺讲法时,乾隆御驾亲临听法,并大量布施僧众。
  乾隆本人与此寺关系也非同一般。雍和宫东部原是王府花园,改庙时,易名书院行宫,又称东书院或大和斋,由清宫直辖。此院内的如意室西内间是乾隆的诞生地,嘉庆后的清帝每年正月初三(乾隆忌辰)、八月十三日(乾隆诞辰),及五月夏至节祭地坛时,都要来此行礼;祭地坛后还要在室内乾隆影像前供新麦。
  乾隆平定廓尔喀入侵西藏以后,为了杜绝达赖、班禅转世中,拉穆吹忠在指定转世灵童时任意受贿并将转世变为世袭的弊病,赐西藏与北京故宫各一个奔巴瓶,遇有灵童多而难决时,便将灵童的名字和生日用蒙、藏、满语写好放入瓶内,然后抽出一张即是真正的转世灵童,这叫「金瓶挈签」。这个金奔巴瓶现仍保存在雍和宫内。
  跳布扎与熬腊八粥
  雍和宫入口处有乾隆御笔的三座大牌楼,西牌楼曰:「褔衍金沙」、「十地圆通」;东牌楼曰:「慈隆宝叶」、「四衢净辟」;正牌楼曰:「寰海尊亲」、「群生仁寿」。牌楼高大,色彩华丽,十分引人注目,号为「雍和宫三牌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牌楼门里的南边,有座用假山石堆成的小山,山上有一亭,内供铜质地藏王佛像,面东而坐。有位日本人称此亭为「招魂
  亭」,谓是纪念一九00年八国联军「胜利」而建;而佛像为日本京都所造,特运来北京以超渡日本阵亡将士。其实此像为日军从故宫偷运出来,当车至东直门时为义和团所阻,于是返车就供于此地。这段历史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由正牌楼门进去是一个长条形院子,俗称昭泰门辇道。辇道两边古槐成林,枝叶掩映。道北是昭泰门,也就是雍和宫的正门。门内是天王殿前广场,南北稍短,东西狭长。每年三月的「跳布扎」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跳布扎」是藏传佛教传统的宗教剧,共有十三幕。开始第一幕是「跳白鬼」,四名扮演白鬼的小喇嘛,头戴白色骷髅状面具,身着白色缎裤。脚踏白绣花鞋,在乐队的伴奏下狂奔乱舞,随后三幕黑鬼、螺神、蝴蝶神分别着各式服装登场,这四幕代表恶鬼在大地出现,不祥的预兆越来越强烈;第五幕「跳金刚」,由金刚打扮的喇嘛上场,代表佛派遣众神向魔鬼开战,于是星神、天王、护法神、白度母、绿度母、弥勒佛等先后出场与魔鬼交战。高潮是斩鬼一幕,众喇嘛诵经,二黄衣喇嘛抬一大木柜置场中央,柜中有一个面捏的男子,为魔鬼的化身。喇嘛用钉子将其手脚钉住,这时鼓乐齐鸣,钟声大作,众魔鬼起舞,一喇嘛扮金刚像,举利斧,将面人人头砍下,众魔散去,高奏凯歌。最后一幕是送祟,即将未完全散去的鬼魂赶走。众喇嘛执各色幡于鼓乐声中从东牌楼门出,绕寺而行,经西牌楼门入,至此「跳布扎」结束。
  另外在广场上过去还有熬腊八粥的活动。传说,释迦在苦修时,饿晕过去,被牧羊女用乳糜(奶粥)所救,后人以此日为佛成道日,并用米、豆、干果熬腊八粥以示纪念。雍和宫的腊八粥每一锅用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一百斤、干柴万斤,共熬六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供清帝及内宫,第三锅供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锅供文武大臣,第五锅供诸喇嘛,第六锅施给平民。熬粥之日,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无不亲至,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广场两边的钟鼓楼平日不用,只在皇帝与班禅来时方敲响。
  喇嘛的学校─四学殿
  在天王殿以内是雍和宫大院。正殿雍和宫,中间供三世佛: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都是铜铸,为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内务府造。左右胁侍阿难、迦叶。两边有十八罗汉木雕像,墙上挂彩绘十八罗汉像和三十五忏悔佛,如宝月如来、无忧德如来等唐卡,色彩鲜艳,制作精美。
  正殿前的御碑亭中立有一通巨大的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御笔的石牌,上有汉藏文书写的〈喇嘛说〉,文中阐述了清帝信奉喇嘛教是为了维护青藏地区及内外蒙古的稳定,以为自己崇佛的行为辩解。读罢,不知乾隆是真正在忏悔自己过于狂热的信仰,还是老之将至,为了向臣子们及后代有个好交代而放的烟幕弹,更不知喇嘛们读了以后作何感想。
  正殿两边各有双层配楼,西边有参尼特殿、扎宁阿殿,东边也有温得孙殿、额木齐殿,它们是雍和宫著名的四学殿(学殿是年轻喇嘛学习佛法的正规学校)。
  参尼特殿,又称显乘殿,专门学习显教经典。由于喇嘛常在殿里面讲经,故又称讲经堂。此学殿共分十三个班级,每个班级修三年,逐次升学,共需三十九年,在此地学习后,不仅能掌握显教的基本经典,也为学习密法打下了基础。
  扎宁阿殿,又称数学(历法)殿,学员在教习堪布指导下,学习基本佛经及历学,分四个班级,三年一班,第四班需修六年,共需十五年才能毕业。
  温得孙殿,又称密称殿,学习各种密教仪轨及典籍,分为五个班级,每班修三年,共修十五年。
  额木齐殿,又称药学殿。是仿照青海塔尔寺的制度而设立的,主要学习医学经典,分四个班级,共十二年。
  四学殿的学员多是由内外蒙古保送的官费生,每年定额招收八十名。年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出过天花者。这是清代京师唯一的一所培养喇嘛的学校。
  雍和宫的木雕三绝
  雍和宫大院往北是一个更大的院落──法轮殿大院。正殿法轮殿是整个建筑中的一个小高潮,黄瓦玉陛,殿脊上起建天窗式的暗楼。上竖起铜镀金宝塔。为汉式建筑上安装藏式装饰,不仅别开生面。而且十分庄重。
  原先殿内供的是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由西藏首席噶伦颇罗鼐贡的纯金佛像,但因此像太小。虽然建有宝象曲栅大法坛,上又有铜千叶莲台以衬托,但仍与高大的法轮殿不相称。一九二四年,雍和宫喇嘛白甫仁筹资二十万银元,历时两载。铸成一尊高六公尺多的宗喀巴铜像,供于殿中。传说此像铸成后表情呆板,效果不好,寺内曾反对铸像的人藉此煽动,一时谣言四起。后白甫仁喇嘛重金聘来著名的韩铜匠,经他妙手,铜像顿时面含微笑,慈眉善目,一时传为佳话。
  殿内还有高五公尺,长三公尺多的五百罗汉山。全用紫檀木雕刻而成;山中用金、银、铜、铁、锡五金铸造的五百罗汉,每尊高不过十几公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在五百罗汉前面。另有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供于朱红色木质须弥座上。盆周围环刻波涛,水波卷涌翻腾,水浪中雕有四条鲤鱼,最大的一条独占盆的一面。鱼身龙面,龙头高出盆面。俨然正欲出水。据说此盆为乾隆降生后第三天洗澡用的盆。
  上面两件精美的工艺品与万褔阁中的白檀香木巨佛并称雍和宫木雕三绝。
  法轮殿西配殿是戒台楼,楼内有戒台一座,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时仿照热河广安寺戒坛而建。坛四周陈列佛像,坛上摆放围屏与宝座。据说乾隆常穿僧衣,戴五佛冠,坐于此坛之上参襌,或讲经说法。
  法轮殿东配殿是班襌楼,原为专供药师佛的坛场,后来班禅来京时,曾在此楼内的药师坛上演说佛法,故
  称班禅楼
  建筑巧思─万福阁飞廊
  法轮殿北边是著名的万褔阁,又称「大佛楼」。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潮。阁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是广五进五勾连搭式。从外表看是层楼,进殿一看,全无楼板,上下直通。中间供一尊巨大的白檀香木刻成的弥勒像,像高十八公尺(据说地下还埋了八公尺多),宽八公尺,为由一根整木雕刻而成。站在二层楼仅能看见佛的胸部,唯站在最高层始能看见佛头。佛的手指相当一个人的腿粗,头顶能放一张八仙桌。弥勒佛面相庄严体态雄伟,全身贴金,镶各种珠宝,仅身披的大袍就用了黄缎五千四百多尺。
  关于此木的来历,传说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清军平定珠尔墨特叛乱后,将政教大权归还七世达赖。达赖感激之余,从尼泊尔购进此木,经四川,历三年时间运至京师。此木雕成大佛后,方才就像盖楼。北京有一俗谣:「先有大佛,后有大楼。」即指此事。
  万福阁东西各是永康阁与延绥阁,二阁都是上下两层的楼阁,二楼上(永康阁西、延绥阁东)各有座飞虹天桥式悬空走廊,称为「飞廊」,与万褔阁二层连接,垂脊重檐,雕梁画栋,是宫中一大建筑特色。
  雍和宫的尾声是绥成殿,此殿为上下两层的带廊子的楼阁,左右为顺山楼,是收藏「跳布扎」时的绣衣和道具的库房。另外殿内还收藏了不少乾隆幼年时的玩具。
  游人从昭泰门入,逐次参观各殿,不易发觉各殿渐渐增高,直到最后的绥成殿,地基竟高出天王殿近二丈,登临一看,才知道由南向北各殿如推波逐浪,一殿高过一殿,气势雄伟。
  每天游客散去,殿宇沉寂,余烟袅袅,风铃响脆,竹林摇曳,这时梵呗之声乍起,天上人间,恍如隔世──这才是真正的雍和宫。
  北京雍和宫神游
  罗文华
  历史月刊
  第六十七期(1993.08)
  页10-15
  ?1993 历史月刊杂志社
  台北 台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雍和宫在北新桥路东,西与庄重的国子监(中国古代的大学堂)隔街相望,东与柏林寺毗邻,北临护城河,南接低矮的灰色民居,红墙黄瓦,丹青彩绘,飞檐崇阁,高低错落,美不胜收。每日游客如云,在这座京城第一喇嘛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雍正的潜邸
  雍和宫最初并不是梵宇,而是雍正帝(胤祯)即位前的潜邸。雍正的生母出身低微,雍正因此备受冷落与歧视。他在为多罗贝勒时,便居于此处,当时这里环境、设备很差,与民
  房院落相去无几。康熙四十八年(公元一七0八年),胤祯晋封和硕雍亲王,他预支两年的亲王俸用以修缮王府,从而奠定了今日雍和宫的规模。
  雍正性好佛法。他曾回忆说:在潜邸时以二世章嘉胡图克图为师,修证得大自在;并同柏林寺高僧过从甚密,学法修禅。
  雍正即位后便将亲王府升为宫,视为皇家禁地。据说雍正意外地登上宝座,朝野各方议论纷纷,尤其是他的政敌──其它王兄、王弟,更是心怀不满,满腹疑虑。于是,雍正在此豢养了一批党羽,成立特务组织,专门刺探消息,清除异己,并在雍和宫西北角的关帝庙、菩萨殿一带挖了秘密地道,供特务出人。直到乾隆朝时翻盖房屋,才将出入囗堵死了。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雍正突然驾崩,在干凊宫停棺十九天后移至雍和宫中。移棺前,乾隆急谕令将昭泰门、雍和门(今天王殿)、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等处,换上黄瓦,而后棺停于永佑殿。此殿曾是雍王府的正寝殿,葬后又在此殿设雍正影堂,专供祭祀。每日有喇嘛在此念经,乾隆按季亲祭。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乾隆帝将雍和官正式改为喇嘛庙,为其父祈冥褔,并请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国师为住持。次年,寺庙完工,又从内外蒙古各地选五百余少年僧人入寺,并聘请西藏、蒙古各地堪布喇嘛管理教务。章嘉国师初次在新寺讲法时,乾隆御驾亲临听法,并大量布施僧众。
  乾隆本人与此寺关系也非同一般。雍和宫东部原是王府花园,改庙时,易名书院行宫,又称东书院或大和斋,由清宫直辖。此院内的如意室西内间是乾隆的诞生地,嘉庆后的清帝每年正月初三(乾隆忌辰)、八月十三日(乾隆诞辰),及五月夏至节祭地坛时,都要来此行礼;祭地坛后还要在室内乾隆影像前供新麦。
  乾隆平定廓尔喀入侵西藏以后,为了杜绝达赖、班禅转世中,拉穆吹忠在指定转世灵童时任意受贿并将转世变为世袭的弊病,赐西藏与北京故宫各一个奔巴瓶,遇有灵童多而难决时,便将灵童的名字和生日用蒙、藏、满语写好放入瓶内,然后抽出一张即是真正的转世灵童,这叫「金瓶挈签」。这个金奔巴瓶现仍保存在雍和宫内。
  跳布扎与熬腊八粥
  雍和宫入口处有乾隆御笔的三座大牌楼,西牌楼曰:「褔衍金沙」、「十地圆通」;东牌楼曰:「慈隆宝叶」、「四衢净辟」;正牌楼曰:「寰海尊亲」、「群生仁寿」。牌楼高大,色彩华丽,十分引人注目,号为「雍和宫三牌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牌楼门里的南边,有座用假山石堆成的小山,山上有一亭,内供铜质地藏王佛像,面东而坐。有位日本人称此亭为「招魂
  亭」,谓是纪念一九00年八国联军「胜利」而建;而佛像为日本京都所造,特运来北京以超渡日本阵亡将士。其实此像为日军从故宫偷运出来,当车至东直门时为义和团所阻,于是返车就供于此地。这段历史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由正牌楼门进去是一个长条形院子,俗称昭泰门辇道。辇道两边古槐成林,枝叶掩映。道北是昭泰门,也就是雍和宫的正门。门内是天王殿前广场,南北稍短,东西狭长。每年三月的「跳布扎」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跳布扎」是藏传佛教传统的宗教剧,共有十三幕。开始第一幕是「跳白鬼」,四名扮演白鬼的小喇嘛,头戴白色骷髅状面具,身着白色缎裤。脚踏白绣花鞋,在乐队的伴奏下狂奔乱舞,随后三幕黑鬼、螺神、蝴蝶神分别着各式服装登场,这四幕代表恶鬼在大地出现,不祥的预兆越来越强烈;第五幕「跳金刚」,由金刚打扮的喇嘛上场,代表佛派遣众神向魔鬼开战,于是星神、天王、护法神、白度母、绿度母、弥勒佛等先后出场与魔鬼交战。高潮是斩鬼一幕,众喇嘛诵经,二黄衣喇嘛抬一大木柜置场中央,柜中有一个面捏的男子,为魔鬼的化身。喇嘛用钉子将其手脚钉住,这时鼓乐齐鸣,钟声大作,众魔鬼起舞,一喇嘛扮金刚像,举利斧,将面人人头砍下,众魔散去,高奏凯歌。最后一幕是送祟,即将未完全散去的鬼魂赶走。众喇嘛执各色幡于鼓乐声中从东牌楼门出,绕寺而行,经西牌楼门入,至此「跳布扎」结束。
  另外在广场上过去还有熬腊八粥的活动。传说,释迦在苦修时,饿晕过去,被牧羊女用乳糜(奶粥)所救,后人以此日为佛成道日,并用米、豆、干果熬腊八粥以示纪念。雍和宫的腊八粥每一锅用小米十二石、杂粮、干果各一百斤、干柴万斤,共熬六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供清帝及内宫,第三锅供王公大臣、大喇嘛,第四锅供文武大臣,第五锅供诸喇嘛,第六锅施给平民。熬粥之日,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无不亲至,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广场两边的钟鼓楼平日不用,只在皇帝与班禅来时方敲响。
  喇嘛的学校─四学殿
  在天王殿以内是雍和宫大院。正殿雍和宫,中间供三世佛: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都是铜铸,为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年)内务府造。左右胁侍阿难、迦叶。两边有十八罗汉木雕像,墙上挂彩绘十八罗汉像和三十五忏悔佛,如宝月如来、无忧德如来等唐卡,色彩鲜艳,制作精美。
  正殿前的御碑亭中立有一通巨大的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御笔的石牌,上有汉藏文书写的〈喇嘛说〉,文中阐述了清帝信奉喇嘛教是为了维护青藏地区及内外蒙古的稳定,以为自己崇佛的行为辩解。读罢,不知乾隆是真正在忏悔自己过于狂热的信仰,还是老之将至,为了向臣子们及后代有个好交代而放的烟幕弹,更不知喇嘛们读了以后作何感想。
  正殿两边各有双层配楼,西边有参尼特殿、扎宁阿殿,东边也有温得孙殿、额木齐殿,它们是雍和宫著名的四学殿(学殿是年轻喇嘛学习佛法的正规学校)。
  参尼特殿,又称显乘殿,专门学习显教经典。由于喇嘛常在殿里面讲经,故又称讲经堂。此学殿共分十三个班级,每个班级修三年,逐次升学,共需三十九年,在此地学习后,不仅能掌握显教的基本经典,也为学习密法打下了基础。
  扎宁阿殿,又称数学(历法)殿,学员在教习堪布指导下,学习基本佛经及历学,分四个班级,三年一班,第四班需修六年,共需十五年才能毕业。
  温得孙殿,又称密称殿,学习各种密教仪轨及典籍,分为五个班级,每班修三年,共修十五年。
  额木齐殿,又称药学殿。是仿照青海塔尔寺的制度而设立的,主要学习医学经典,分四个班级,共十二年。
  四学殿的学员多是由内外蒙古保送的官费生,每年定额招收八十名。年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出过天花者。这是清代京师唯一的一所培养喇嘛的学校。
  雍和宫的木雕三绝
  雍和宫大院往北是一个更大的院落──法轮殿大院。正殿法轮殿是整个建筑中的一个小高潮,黄瓦玉陛,殿脊上起建天窗式的暗楼。上竖起铜镀金宝塔。为汉式建筑上安装藏式装饰,不仅别开生面。而且十分庄重。
  原先殿内供的是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由西藏首席噶伦颇罗鼐贡的纯金佛像,但因此像太小。虽然建有宝象曲栅大法坛,上又有铜千叶莲台以衬托,但仍与高大的法轮殿不相称。一九二四年,雍和宫喇嘛白甫仁筹资二十万银元,历时两载。铸成一尊高六公尺多的宗喀巴铜像,供于殿中。传说此像铸成后表情呆板,效果不好,寺内曾反对铸像的人藉此煽动,一时谣言四起。后白甫仁喇嘛重金聘来著名的韩铜匠,经他妙手,铜像顿时面含微笑,慈眉善目,一时传为佳话。
  殿内还有高五公尺,长三公尺多的五百罗汉山。全用紫檀木雕刻而成;山中用金、银、铜、铁、锡五金铸造的五百罗汉,每尊高不过十几公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在五百罗汉前面。另有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供于朱红色木质须弥座上。盆周围环刻波涛,水波卷涌翻腾,水浪中雕有四条鲤鱼,最大的一条独占盆的一面。鱼身龙面,龙头高出盆面。俨然正欲出水。据说此盆为乾隆降生后第三天洗澡用的盆。
  上面两件精美的工艺品与万褔阁中的白檀香木巨佛并称雍和宫木雕三绝。
  法轮殿西配殿是戒台楼,楼内有戒台一座,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时仿照热河广安寺戒坛而建。坛四周陈列佛像,坛上摆放围屏与宝座。据说乾隆常穿僧衣,戴五佛冠,坐于此坛之上参襌,或讲经说法。
  法轮殿东配殿是班襌楼,原为专供药师佛的坛场,后来班禅来京时,曾在此楼内的药师坛上演说佛法,故
  称班禅楼
  建筑巧思─万福阁飞廊
  法轮殿北边是著名的万褔阁,又称「大佛楼」。是整个建筑群的最高潮。阁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是广五进五勾连搭式。从外表看是层楼,进殿一看,全无楼板,上下直通。中间供一尊巨大的白檀香木刻成的弥勒像,像高十八公尺(据说地下还埋了八公尺多),宽八公尺,为由一根整木雕刻而成。站在二层楼仅能看见佛的胸部,唯站在最高层始能看见佛头。佛的手指相当一个人的腿粗,头顶能放一张八仙桌。弥勒佛面相庄严体态雄伟,全身贴金,镶各种珠宝,仅身披的大袍就用了黄缎五千四百多尺。
  关于此木的来历,传说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清军平定珠尔墨特叛乱后,将政教大权归还七世达赖。达赖感激之余,从尼泊尔购进此木,经四川,历三年时间运至京师。此木雕成大佛后,方才就像盖楼。北京有一俗谣:「先有大佛,后有大楼。」即指此事。
  万福阁东西各是永康阁与延绥阁,二阁都是上下两层的楼阁,二楼上(永康阁西、延绥阁东)各有座飞虹天桥式悬空走廊,称为「飞廊」,与万褔阁二层连接,垂脊重檐,雕梁画栋,是宫中一大建筑特色。
  雍和宫的尾声是绥成殿,此殿为上下两层的带廊子的楼阁,左右为顺山楼,是收藏「跳布扎」时的绣衣和道具的库房。另外殿内还收藏了不少乾隆幼年时的玩具。
  游人从昭泰门入,逐次参观各殿,不易发觉各殿渐渐增高,直到最后的绥成殿,地基竟高出天王殿近二丈,登临一看,才知道由南向北各殿如推波逐浪,一殿高过一殿,气势雄伟。
  每天游客散去,殿宇沉寂,余烟袅袅,风铃响脆,竹林摇曳,这时梵呗之声乍起,天上人间,恍如隔世──这才是真正的雍和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自私自利、贡高我慢、唯恐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好,总想尽方法去障碍他。如果你的心行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灾祸就来了,这就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