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灵的包袱
2014/9/8   热度:2747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食的时候,高僧就会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放下”,“放下”!周围的人们很奇怪,就问高僧为什么给狗起了个这么古怪的名字,高僧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其实不是叫狗儿,而是在叫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放下俗事呢!” 这位高僧很厉害,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要求想保持心灵的平静和超脱,只有放下,放下那些琐碎的,繁杂的,外在的事务,一个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其实高僧如此,凡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每天都被周遭的无聊事务缠身,那些蝇头小事,几乎快淹没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不去想,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我们太忙了,就这样,我们的生命被永远地打上了浮躁和平庸的烙印。 可能是我们的气度太小了,这是我们生活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我们往往只被眼前的事务所束缚,而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放下!”是一声迎头棒喝,它提醒我们没有必要整日背着沉重的包袱和思想上的累赘,应当将它们统统放下。可是这话说来简单,但常人却不容易做到,即使如高僧般参透万物,也不得不用一只小狗的名字时刻提醒自己,何况我们凡夫俗子。由此可见,日常的琐事和俗事具有一种强大的吸附力,它已经将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定势,这使我们“放下”的决定下得如此艰难。 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也许我们一生都会在庸俗琐事中沉溺,也许我们实在难以放下心灵的包袱和物质的屏障,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暂时放下那些身外之物,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哪怕片刻的自由。至少我们曾经放下过,并且在内心还保留着一块宁静而恬淡的精神领地,生命如此,即使无奈,一切也就统统罢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听经研教,佛家有一个原则: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研究,不去思索。为什么?听不懂的,你要想把它搞懂,愈想愈远,愈想愈错。你懂了,是你直心直接体会到的;你用思惟想像、用分别执着,决定是邪知邪见。所以这个东西不能想,不能思惟,不能研究。你不分别、不执着、不打妄想,这样你才能得到如来真实义,开经偈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会真正懂得。在一切境界里面,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叫修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