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漫谈——信仰与艺术
2014/9/8   热度:183
田青等先生组织了一个《佛教朝暮课颂规范谱本》编辑小组,出了一本乐谱配一盒音带。发行后购者甚多。大多数都还称赞,但也有持不同看法者。不同看法大致有:1.唱念不可规范,不应规范,无法规范;2.录音所唱毫无宗教气息,只是在唱音符;3.唱念是修行,不应用音乐艺术来代替。虽然我很了解田青先生他们的心意,但我觉得这些看法确实点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现在被人们欣赏、研究的各种形式之佛教艺术原来都不属艺术范畴,是为修行所作的。流传以后,由于其真挚、优美,能产生净化人心的效果,不仅为信众所需要,也为广大众生所喜爱,这就使之具有了宗教、艺术两重特性。 佛在世时没有佛像、佛涅槃后信众为纪念佛而塑像礼拜。出于对佛的崇敬,塑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要求,也有度量经等标准。尽管如此,各个地方,各个时代造像并不统一。但为众生所崇敬欣赏的佛像都符合一定的规范,品相、手印、姿势以及手持之法物绝不可随意安排。 近年来各地修复、重建庙宇不少,塑像自然更为需要。由于种种因缘不少设计佛像及塑像的人对佛教造像的标准不甚了解,于是便出现了一些不如法、不庄严、粗制滥造的佛像。因此我以为强调造佛像的规范很有必要。 绘画、造像还有各地保存下来的传统造像作借鉴,而佛教唱念、佛教音乐不仅没有音响可以参考,连可读之乐谱也很难得到。历来佛乐全凭口传心授,传授之师傅年老体衰,气力不加时这唱念的规范也难以继承了。我想田青等先生多方收集、录音、整理唱念,用心确实良苦,他们是为了将来而作的。这种谓之“规范”的乐谱,只能取覆盖面比较大的唱腔,以使广大信众得以学其唱念,并不排斥各类不同门派的。谱子的规范也只起一个大致趋向如法的作用,并非为了束缚。为了使读谱的人有音声的感受,他们找了一些能唱乐谱的人来录音,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些人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但他们没有对佛教的信仰,更谈不上以唱念为修行。因此,他们唱的只是音。是可作借鉴的规范音(就乐谱来说),不是佛教唱念,也不是佛教艺术。 塑像的规范可以用科技手段使其标准,但那样的塑像如同前面所说的唱念录音一样,不是具有宗教信仰的佛像,也不是艺术。 有艺术修养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掌握了佛教造像的规律,或佛教音乐的韵律,赋予塑像、绘画、音乐以自己的艺术感情,这样的作品可以感染人,但仍不是真正的佛教造像与唱念、音乐,只有加入了对佛的亲近、崇敬,理解了当初信众塑像、唱梵呗的宗教内涵,真正溶入其中,才可能出现真正的佛教艺术。 信仰、规范、艺术……缺少一种因缘出现的形象,便各自不同。信众需要的如法如仪的造像 、唱念,众生需要完美的佛教艺术,在弘扬佛法这一点上是完全可以一致的。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君冈)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净土法门修学的基本条件是三资粮:第一个要深信不疑;第二个要有恳切的大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三个是念念只想阿弥陀佛。我们要想,只想阿弥陀佛;要念,只念阿弥陀佛,要把其他的统统放下。如果还想别的事情,烦恼没伏住,这就叫打闲岔,纵然一天到晚受持名号,不能往生。你想你现前的家亲眷属,家亲眷属总要分离、总要告别,没有法子得到圆满,没有办法常相聚!你要想跟你真正喜欢的人常相聚,一定要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唯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才能够常相聚。生到极乐世界,你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你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无论在哪一道,你都看得到,而且你全都认识。但如果我们还在六道辗转轮回,这一生相聚在一块,下一生要想再相聚,就太难太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