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佛教历史沿革
2014/9/8   热度:810
连江县佛教历史沿革 佛教传入县内确切时间无考。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南朝梁大通三年(529年)建的净安寺(在透堡)为境内最早佛寺。南朝末已发展到6所。隋代新建3所,城西玉泉寺规模较大,有寺田1800多亩,驻锡该寺名僧独觉募建县城敖江南北两端石梁,中以舟渡,称“江亭渡”,方便群众,影响甚大。唐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共建佛寺31所,著名的有青芝寺、宝林寺等。宝林寺僧法铨是位名僧,常与外地高僧怡山、大沩等禅师交往。该寺经历任住持惨淡经营,后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禅寺,仅建筑占地就有30余亩,有10多座殿堂,高峰时僧众达千人。五代,闽王王审知及其继承人均遵崇佛法,大力扶持佛寺,大量剃度僧人,使佛教继续迅速发展,新建的佛寺就有16所。宋代佛教发展达到高峰,新建佛寺44所。僧尼数千人,寺观占有大量田地、山林和产业,除禅农并重,自食其力外,亦有租佃的。据民国版《连江县志》载,宋代有寺观田29156市亩,园地44281市亩,地租收人甚为可观。多数佛寺还设谶签,为信众和游人卜卦抽签,还有信徒弟子还愿捐赠和募缘,佛寺经济较为发达,一些殿堂建设规模较大。有的还兴办公益善事。宋政和四年(1114年),玉泉寺僧真觉继承独觉僧的传统,在县城南“江亭渡”的基础上,募建通济桥(后俗称江南桥),历七载始竣,死后塔葬桥南,民众还建永思庵祀之。宋代名僧灵应禅师(后驻锡灵应寺),佛灯禅师(邑蝉步人,驻锡云居寺)等精通佛藏,学问渊博,名闻遐迩。 唐宋佛教鼎盛时期,佛事活动频繁,佛诞节日尤为隆重热闹。如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农历四月初八)、出家日(二月初八)、成道日(十二月初八)、涅日(二月十五),及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韦驮、地藏、弥陀等佛诞,都要举行诵经祝福,并备斋延请信众和官绅名人观礼随喜。住寺僧人要早晚课诵和讲经法会,还有为信众举办“普渡亡灵法会”及“还愿”、“克刑”、尊者、拜忏、念清经等道场活动。唐宋时,多数住寺僧尼削发出家,不婚娶,全素食,摩顶受戒。还有一些信众在家设佛堂,供奉释迦牟尼或观世音菩萨等,不剃度,只举行念经、素食,有“食早斋”(早餐吃素)或“食长斋”(全日食素)的“菜友”,每逢佛诞或佛事活动多赴寺参加。佛教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生活、文化学术和风俗习惯等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元代佛教逐渐衰落,全县新建佛寺仅2所。元末战乱频仍,不少佛寺毁于兵燹,有的年久失修而废圮。寺观田产或没入官府或被民众所占,佛寺仅存30余所,僧尼570人。 明代佛教一度复兴,虽无唐宋之盛,但有不少佛寺得以修复,全县新建寺庵32所,有的具一定规模。如青芝寺,经吏部主事董应举(塘头人)父子开拓,景物焕然,成为著名禅寺丛林和旅游胜地。随着道教衰落,道徒兼奉佛教者日多,有的佛寺佛道兼祀,互相渗透,相安共存。明亡后,一些儒人不乐仕进,奉佛创作。南明有个石田和尚,会稽人,精通内典,随明唐王入闽,拜为护国禅师,赐紫衣金印,后依鲁王据连江,清兵灭明后结茅连江周溪白鼻岩。清代县内大□寺驻锡僧明鼎,是位诗人,自号“卖云”,著有《卖云嘉山集》、《甲乙随录》等共10余卷。玉泉寺僧净机,亦有《灵源诗稿》问世。清代佛教进一步世俗化,剃度出家僧人渐少,在家修行居士日多。乾隆后崇奉观世音菩萨者益多,信徒不限婚娶,不食长斋。县内沿海地区建有多处观音堂,妇女信徒尤多。 民国后,战乱频仍,佛教一度衰落。尤其抗战期间,日军两度陷连,一些寺院被炸毁,有的僧人被日军杀害或流离失所。到民国38年(1949年),全县寺院仅存48所(其中新建8所)。县城第一次沦陷光复后,佛教界在覆釜山举办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祈祷和平法会”,名曰“缘求世界和平一千昼夜阴阳普济大道场”,由覆釜寺僧性清主持,前后持续三年。法主有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中国海军耆宿萨镇冰、陈绍宽等,影响深远,进山礼拜者有连江、福州及闽东各地佛教界人士和群众,盛况空前,表达人们谴责日军暴行,悼念罹难者,祈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宗教自由政策,虽一度受“左”的影响,但佛教活动仍正常开展。先后有12所宗教寺庙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维护。“文化大革命”中,部分佛寺和历史文物被作为“四旧”破除,还查抄了个别寺院财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被抄财物,统战和宗教部门还积极帮助一些寺院解决土地、山林等具体问题。先后批准开放17所佛寺,鼓励僧尼遵循农禅并重、以寺养寺原则,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维护和建设禅林。1978年以来全县修复和新建的佛寺有80余所,其中新建的15所,共修建殿宇205幢、12577平方米。 80年代后,佛事活动日趋活跃,除正常诵课讲经和佛诞活动外,还举办一些法会。如:1984年青芝寺举行七昼夜“祈祷和平法会”。1985年和1987年,上庵寺、宝林寺分别为驻锡美国加州佛教会长清禅法师和香港圣一法师回连观光举办“寻根法会”,有的为华侨捐资举办祝福法会等。 1990年,全县佛教寺院97所,常住僧尼281人。拥有耕地90亩、林茶果893亩、风景林地3000余亩。还选送僧尼到佛学院深造。琯头青芝寺常住僧尼19人中,有8人毕业于佛学院。 佛教经典浩瀚,除《金刚经》、《道德经》、《观音赞》外,县内佛寺常用的还有《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大涅经》等。其主要教义有“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和“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县内僧人中不乏佛典精通者,民国时期青芝寺住持觉非(台湾人),常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谈经论典,有的善书工画,留下不少墨宝和岩刻。海潮寺(九龙寺)住持海云法师佛学造诣甚深,每日早晚课后还对僧众讲解佛经和《禅门日诵》,且精于岐黄,常为民治病,书法亦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见到别人好、见到别人善,要生欢喜心,成人之美,不但不能有嫉妒,而且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的善行。你要是心里面欢喜,你有力量,你还是不帮助他,这不叫随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