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衣的历史定制


2014/9/8    热度:399   

  三衣的历史定制

  送去华法师 贾岛(唐)

  在越居何寺,东南水路归。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囊中无宝货,船户夜扃稀。

  在中国,三衣又称袈裟,是比丘僧众的日常服饰,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出不同的穿着形态,主要会在制式、颜色、还有布料上,进行一些硬性规定和要求。因而,三衣成为比丘僧众庄严,肃穆个人形象的服饰,是佛教传统文化的渊远流传的表现。

  缘起

  在释迦牟尼成道的最初五六年里,三衣还未出现。后来,随着释迦牟尼游化四方,他的随众弟子化缘到了许多布片。由于这些布片无处容放,众弟子就把它们披肩头或者缠腰际。释迦牟尼觉得这样有损威仪,就想要利用布片对僧衣进行修改。当时正是印度的隆冬,释迦牟尼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前夜,他先是披一片布,觉得温度可以;到中夜,随着寒意来袭,他缀又添加一片,觉得刚刚好;后半夜,温度再次走低,他披上第三片布,这时,他感觉冷暖适中。释迦牟尼就以此规定,要求僧人必须身着三衣,这也就是三衣的由来。

  最初的三衣,大多数是由大面积的布片制成的,这与后来的“福田衣”有很大的不同——福田衣通常以条块状的布料缝制而成,而且根据用途的不同,数量有所不同。起先,释迦牟尼制定三衣,是为众僧在日常生活行得方便——三衣大都是整块布料,俗人们稍加改动,就可以披挂于身。但是,当时社会治安无序,许多地方频频出现土匪、小偷和强盗,所以许多僧人在游化四方时,他们身穿的僧衣经常遭到掠劫。

  释迦牟尼因此而发愁,四处去寻求解决之策。一日,与弟子阿难(阿难: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路经一片田野,只见田野沟畦分明,田亩整齐。于是释迦牟尼灵机触发,向阿难问道:“你能把众比丘僧的衣服也制成这样子吗?”阿难回语:“可以。”后释迦牟尼就依据阿难制作的福田衣,重新规定了三衣的制式和仪轨。并向众弟子解释:“过去如来和其随众都是这般着装,它的意义有二,一是让可以让信徒们前来供养和种福之用;二是衣物已然割裂分离,即便被盗贼劫去,也没有用处,可减少大家的损失。”

  此后,众比丘僧开始穿福田衣。

  用途

  三衣,即指穿在身上的三件衣服。三衣由里及外,首先是“安陀会”,译为“做务衣”。以五条布缝制而成,称“五条衣”。因为常用在劳作、行路、就寝等场合,故又称中衣、中宿衣和内衣。其次是“郁多罗僧”,译做“入众衣”。由七条布缝制而成,称为“七条衣”,通常用于诵经听法,随众受戒之用。又因其穿于三衣之中,所以也称为“中价衣”或“上衣”。最外披挂的是“僧伽黎”,中土译为“重衣”或“杂碎衣”,依据条数的不同分有九品,通常用于化缘乞食,进入聚落说法之用,故称之为“大衣”。

  由于三衣的用途不同,厚薄也略显不同。相对而言,僧伽黎主要用于御寒,所以较中衣和上衣更厚。并且比丘僧在外游化,常要露宿野外,故而,有的僧伽黎厚到可当成被褥来用。佛还规定,比丘僧在外游化,无故不得离开三衣而宿。

  颜色

  三衣除在制式上的规定,对颜色标准也有所要求。主要有两项:一、不准用上色或纯色,如纯青、黄、赤、白、黑和黄蓝、郁金、落沙、青黛等颜色进行裁制;二、在新制的衣服上,须点染一块别的颜色,称为“坏色”。主要是破坏衣色的整齐,来约束比丘的贪欲。

  起初,真正的坏色衣,是释迦牟尼令其弟子,用蒸煮树皮求取汁液,或用污泥进行涂抹来加以点净。而且比丘在新制的僧服表面,往往用小块旧布缝在其上,以示“坏”式,称为“贴净”。

  坏色在梵文中,音读“袈裟”,译成“不正、坏、浊、染、杂”。后引申为“不正色”。因释迦牟尼规定比丘僧需穿“不正衣”,故把僧衣称之为“袈裟”。

  三衣除了对“坏色”的要求,在古代,不同宗派的僧人,会要求其穿着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

  布料

  对于三衣在布料上的要求,可简单从其来源说起。三衣布料的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檀越施衣”。所谓“檀越施衣”大致还可分为“衬施”和“单施”。衬施是指从多处供奉中,把大小、颜色、材质不同的小片布料收集在一起制成三衣;而单施则是从一家供奉中就积攒足够制三衣的布料,来进行三衣的制作。而另一类三衣布料的来源,我们称为“粪扫衣”。粪扫衣是指比丘僧通过拣施破衣碎布,再经洗涤缝制而成的衣服。早期的比丘有四大依持,谓之:“常乞食、粪扫衣、树下坐、陈弃药”。这是当时时代的真实写照。着粪扫衣的目的是为了切断贪欲,远离对尘世物质的执著。佛陀常常称赞粪扫衣的公德,但对众比丘尼弟子,却并不鼓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了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