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外藏”雕塑艺术》系列之一:寻访流失海外的陕西石刻
2014/9/8   热度:204
观音菩萨立像 (隋) 昭陵六骏·飒露紫与丘行恭 (唐) 佛三尊像 (唐) 马周造佛坐像 (唐) 在中华民族漫漫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辈创造的众多艺术珍品由于种种原因流失海外,让后人们无缘见识,痛惜不已。新年伊始,由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树中教授和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沈琍博士,耗时6年亲赴海外收集资料共同编撰的《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3卷本丛书首度面市,在学界引起震动。该丛书从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167万件藏品中,精心遴选出中国历代1380件具有代表意义的流失海外的雕塑精品,时间上至新石器下迄明清,展示出中国雕塑艺术的顶尖水平。应编辑之邀,从本期起,雕塑史博士沈琍女士以流失海外的陕西石刻艺术开端,从艺术风格、流派演变以及雕塑材质等方面为您分专题介绍流失海外的陕西石刻、青铜器、陶俑、玉雕、木刻等雕塑艺术以及我国其他地域极具代表性的雕塑瑰宝,带您感受雕塑艺术之美。 ——编者 陕西曾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雕塑艺术辉煌璀璨。流失海外的陕西雕塑精品可分为石刻、青铜器、陶俑、木刻等多种类型。单就石刻而言,流失数量巨大,多数石刻作品均为稀世罕见的雕刻瑰宝。这些石刻主要为佛、道造像碑、单尊造像及陵墓石刻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魏时期,佛教石刻造像盛行,云冈、龙门石窟相继开凿,受其影响陕北及渭北地区亦开窟造像。由于关中平原缺乏开凿石窟的条件,因此建寺造像和开凿造像碑风气兴起,形成陕西“北窟南碑”的造像局面。关中地区的造像碑,具有独特的“长安模式”雕塑风格,表现为“佛道并存”、“邑团造像”、“胡汉交融”、“传统样式与民间趣味”的造像形式。佛、道造像并存于一碑,是陕西区别于其他地区同时期佛教艺术的独特形式,体现出本土和外来文化的融合;而“邑团造像”则是以地方官吏、家族等为核心而集体建造的造像碑形式;“胡汉交融”的造型,则反映了魏晋时期,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在佛教信仰下的平等相处;“传统样式与民间趣味”的造型特征,体现了陕西地区雕塑语言的朴实、率真、粗拙。目前,此类风格的石刻造像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诸多美术馆中均有陈列。 隋唐时期,长安作为全国文化、佛教中心,寺院集中并供奉了大量石雕及彩塑造像。风格以中原样式为主,但汲取了印度及中亚雕塑特征,形成了大唐皇家风范。流失海外的陕西佛造像,多为该时期经典作品。隋代石刻造像,特征多为头部比例稍大,身小腿短,造型略呈呆滞。现陈列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隋代菩萨观音立像,则表现出由隋向唐演进的风格特征,是单尊立像的代表作。其造型已改变隋代菩萨直立呆板的样式,身体微向左前倾,挺腹收胸,头略低,侧面呈S型。观音面相丰满发髻高耸,飘带一前一后垂于莲座形成动感。左手上举执法器,右手臂自然弯曲下垂,昂首目视前方,整个造型曲中有直,静中有动,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唐代佛教造像,大多体态丰润比例和谐,结构合理方圆适中,动态自由活泼,呈现出典雅成熟的佛像样式。其中,流失到海外的西安市宝庆寺佛殿砖壁上的佛龛造像是这方面代表。这批精美龛像包括十一面观音像七件,阿弥陀佛三尊像四件,弥勒佛三尊像七件,装饰佛龛九件。龛像多为高约1米的三尊像,龛楣雕有华丽的宝盖及飞天、伎乐。龛形对称均衡,带有浓郁的装饰意味。十一面观音立像造型面相圆满,神情内敛,宽肩细腰身姿挺直,袒胸,造像完整和谐,雕刻手法细腻,可以看出盛唐时期显著的造像特征。十分痛惜的是,这批最为精美的佛龛像,于1902年前后被日本人盗购,现陈列于日本及美国。 在流失海外的众多石刻珍品中,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与拳毛騧流失美国,令国人最为痛心疾首。“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飒露紫与丘行恭浮雕像,是昭陵六骏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唯一一件表现马与人物结合的六骏浮雕造型。画面人与马巧妙组合,表现出李世民手下勇将丘行恭在战马飒露紫中箭受伤时下马拔箭的生动情景,凸显了丘行恭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大将风度。石刻采用高浮雕形式,躯体饱满壮硕,比例准确动态和谐,线条清朗明快,造型简洁概括,雕刻手法写实而不乏概括,实为唐代石刻艺术的代表。 欣赏和了解这些雕塑艺术品,不仅能培养美感增长见识,领略中国历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情思智慧,还能了解中国历代雕塑的流派演变及艺术风格,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所具有的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喜欢说话的人,话多的人,最容易惹祸。大凡众生造业,口业造得最多,最重,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把口业摆在第一。佛在其他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在《无量寿经》上,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佛把口业摆在第一,就是提醒你,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口业修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