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藏壁画:缤纷多彩的高原艺术瑰宝
2014/9/8   热度:186
浅论西藏壁画:缤纷多彩的高原艺术瑰宝 作者:叶玉林 阿慈凭 一、壁画源流 壁画和唐卡是西藏绘画艺术的两大类别,唐卡指卷轴画,壁画则为绘在墙上的画。 西藏壁画分布在寺庙、府第、宫殿、民宅、驿站、旅店等地方的墙壁上。而寺院则为壁画聚集之所。大寺院往往有数十到数百殿堂,各个殿堂及其周围的走廊的墙壁、天花板等处,均绘满了壁画,有人估计寺庙壁画在10万幅以上,如果把这些壁画一幅幅的排列起来,那确实是延绵不断、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美丽画廊。要是置身其中,就如进入神奇美妙的天宫,或者阴森的地狱;要是孤身一人面对壁画站久了,看着画景,准会进入意想不到的绝妙奇观之中。 大昭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以后,据说,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他娶自尼泊尔的王妃尺尊公主修建的,但由文成公主勘测设计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兴衰重修,原来的壁画经过多次修缮着色,有些则仍保留着原来的风韵,庆幸的是二楼各供奉堂的壁画有的保留了原有的残痕,而有的仍是原先的残迹,一楼的壁画虽经反复修改涂抹,但仍不失原有的风韵。大昭寺壁画保存了文成公主进藏宣传盛唐文化的业绩,也保存了唐代的壁画艺术,不仅是历史和艺术的珍品,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实物纪念。 元代时,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在元朝皇帝的大力支持和授权下,萨迦王朝统一了全藏,大力修建萨迦寺等寺院,壁画复兴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 明清时代,西藏社会获得平稳发展,积累起大量财富,跟祖国内地联系更加密切,在中央政府大量施赠银两的情况下,寺庙建筑更是拔地而起,壁画艺术更加繁荣。五世达赖兴建布达拉宫时,为了绘制宫殿壁画,达赖除召集寺院画师外,又从各宗(县)调集了60多名画师,并从尼泊尔聘请了一批画师,康熙皇帝又派了100多名各族画师入藏支援绘制壁画。各族画师汇集一堂,寺院和民间画师齐动手,出现了壁画艺术的高潮,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显著成效是:壁画题材更加广泛,世俗题材出现在了壁画艺术中,壁画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著名画师辈出,壁画艺术逐步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壁画融入社会,日益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二、壁画的世俗性 藏民族的壁画集中在寺庙,但就其内容和社会功能而言,却并非完全宗教化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这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1.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雅砻河东岸公路边的昌珠寺,是文成公主修建和住过的寺庙,它的壁画反映了吐蕃止贡赞普时期“烧木为炭,熬皮做胶,开发银、铜、铁矿……垦平原为田,引海水入渠、播种于田”等劳动生产的场面,壁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增加了历史故事等内容,从历代圣贤法王、高僧大德、圣人居士等的传记,到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牧民放牧等等,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况。各寺庙都有反映历史重大事件的壁画,如大昭寺、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进藏图》、《五世达赖进京晋见顺治皇帝图》等等。 2.造像并非仅是束缚人的清规戒律,其中也有不少宝贵的绘画经验结晶。如众生,草木有殊异,行为动静面目性状,各就实像去描绘,故而把它叫“画像”。它并非把有关度量的规定视为亘古不变的教条,而是服从于画像的功能而发挥的,并认为如果体态不完美,只按尺度又有何用,尊重艺术应按美的法则来创造的法则。 3.题材的世俗性是壁画的本质,世俗乃壁画的源泉和市场,壁画要不断地充实丰富、繁荣发展,为世俗群众所接受,就必须打开寺院禁欲的红门,反映世俗群众熟悉和喜爱的世界,而就题材本身来说,就是佛本身的故事,也必然关涉到世俗生活。 4.从绘画队伍的发展看,随着寺庙的扩建,壁画日益繁荣,仅靠寺庙培养的画师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而不断聘请民间画师的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寺院壁画世俗化的进程,而由于绘画地位的崇高和西藏社会的特点,民间画师很快形成世袭,父子相承、子孙执业,有利于技艺的传承和经验的积累,而在大城市里又出现了画坊或行会组织。这种绘画队伍的良性发展,使藏民族的壁画不断丰富充实,流派纷呈,风格多样,逐步提高,终于成为艺术瑰宝,吸引着众多的欣赏者。 5.从壁画的社会功能看,壁画在执行宗教的职能进程中,不可避免地社会化,画师们为迎合信徒的心理,不断地丰富壁画的世俗化内容,执意地追求美学效果,这也影响到纯粹宗教内容的壁画。 三、壁画的艺术流派 壁画在其发展中不断地世俗化、民族化,并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将藏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融合一起,具有鲜明的藏民族特点的艺术流派。 藏民族艺术家一般把壁画流派划分为按地域性三派。 1.卫孜画派:又称勉塘画派,即勉拉顿珠嘉措画派,流行于卫地即前藏拉萨一带,以三大寺和罗布林卡的绘画为代表,其风格特点为质朴简练、刚劲有力、对比强烈、刻画细腻、轻松自如,跟敦煌壁画一脉相承。 2.藏孜画派:流行于后藏日喀则地区一带,以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壁画等为代表,其特点是人物造型丰满,运用浑染技法,线条简括流畅、富有自然之美。也有以夏鲁寺或白居寺为代表者,这些寺庙大多建于元代和明代时期,颇受内地画风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藏孜画派是汉式风格的。也有的学者认为,白居寺壁画有明显的尼泊尔、印度风格。还有的学者则认为,藏孜画派在西藏传统画风的基础上融合了印度画风而独树一帜。 3.噶孜画派:流行于藏东一带,以昌都地区的强巴林寺、类乌齐寺等为代表,勾画多用铁画、色彩淡雅,善画山水草木、山石瀑布,佛像通常以自然风景为背景。 笔者对这些画派的划分,反复思考,又反复阅读有关艺术史的资料,才悟出个道理来:藏民族的壁画源出洞穴壁画,又继承了苯教的浪漫主义,有深厚的传统基础。自松赞干布时期修建大昭寺以来,就形成了汉式和尼泊尔式画派,而历代画家们又互相学习,各取所长融合各派,形成了富有藏民族特色的画派。由于融合无间,已很难一刀两断,刀切豆腐两面光,而只能是快刀断藕,藕断丝连,彼此既有共同特点,又有若干差异,很难断然划分、画线辨认了。 四、西藏壁画的艺术特点 在探讨西藏壁画流派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了藏民族壁画的民族特色,那么藏民族壁画有哪些艺术特色或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呢。 总的来说,西藏壁画中突出绘画的是人像,往往以巨大的篇幅绘画出一尊尊站立式或端坐式的大佛,而在其周围再画若干其它佛像。也有的是点缀其巨像活动的环境,并进行极为华丽精致的装饰。也有的壁画采用连环画图式,所有壁画色彩都很鲜艳,色彩缤纷、片片锦绣,极富吸引力和诱惑力,多用作对群众进行宗教、历史、道德等教育的形象教材。但从本质上说,壁画仍然是社会性的审美艺术。总之,藏族艺术家们,根据其生存时代的需要,贡献出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创作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壁画,这些壁画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待人接物、一切工作都不要着相,事情做得圆圆满满,心里面清清净净,这就是菩萨事业。而不是叫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们样样都做,样样清净,样样不执着。所以,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法当中没有界限的。迷了,一切法就叫世间法,为什么?堕在世间了。这个世间就是十法界,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世”,有一切界限,这是“界”。如果真的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法统统叫出世间法,没有一法是世间法。由此可知,世出世间也就是在我们一念迷悟而已。迷了,出世间就变成世间;悟了,世间就变成出世间。悟了,出世间没有了,世间法也没有了。世间、出世间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大家要好好去想这些道理,然后念经才有趣味,念了会开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