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僧史略》简介


2014/9/8    热度:596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二期 84年 6月


《大宋僧史略》简介
释见憨

  《大宋僧史略》,简称《僧史略》,共有上中下三卷,是北宋真宗咸平二年(西元九九九年)释赞宁所撰,收录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事汇部,这是赞宁著作未被湮没的二书之一。(另一是《宋高僧传》)

  赞宁(919-1001)是宋代学僧,受具足戒后博涉三藏,尤精南山律,复旁通儒道二家的典籍,文辞颇善,声誉日高,备受当世王侯名士仰敬。吴越时曾任两浙僧统,宋太宗赐号“通慧大师”,并先后任以翰林史馆编修,左街讲经首座、西京教事、右街僧录等职(注1)。由赞宁的资历,可以得知《大宋僧史略》之著作有其雄厚的基础。

  《大宋僧史略》是一部采用典志体编撰的、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佛教典故集。它以佛教史传的载录及作者的见闻为本,以是为题,类聚条分,详尽地记叙并考证了自东汉初年佛教东传以来,迄北宋初年为止,中国佛教史上六十多项重要的事件和制度的起源及沿革。诸如佛教史上必书的汉传佛教的由来,出家受戒的首例,梵本经律论的创译,注疏讲说的发端,禅观密法的施授,西行求法的肇始,汉地僧制的确立,服章仪礼的变迁,寺院的纲科职事,僧官的设置演化,法社的缔结,度牒的买卖,朝廷对名僧的封爵赐号,僧人对王者的一般称谓,民间与宫廷的佛事活动,佛教与道教的位次争辩等等,都有专条加以诠叙(注2)。阅读本书对三藏的翻译与弘通,中国僧人的出现、管属,僧制建立,帝王与佛教、僧人的关系,法门的创设与施设,外教与佛教的交涉等中国佛教各重要发展层面的流变能有架构性的了解。

  在全书实有的五十八门中,主要著眼在事实本身而大致没有引证、引文的排比,阅读时虽不致在资料堆中打转,但想藉之探索原典则几不可能。此外,由于资料的限制,全书仍偏集于佛教在上阶层流传的状况,故虽能明白中国国家佛教的特质,却无法了解一般民众接受佛教的实况,未免遗憾。

【附注】

注1:慈怡,《佛光大辞典》,(高雄县:佛光,1988),页6707。
注2:陈士强,《佛典精解》,(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页92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佛法门是当生就能成就的法门,除这一门之外,任何法门的修学,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的,总是生生世世,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修这个法门,一生就能成就。我们的寿命到了,本来是要死的,修这个法门,我们不死!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往生是活着去的,没有断气。学佛的人,最基本的,心要善,念头要善,行为要善。“种善因,得善果”,善果就是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信愿不衰!大家一定要明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个条件是神智清楚!人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福报。所以我们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着最后享。最后是什么时候?往生的那个时候。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