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观音洞多造像——南宋石刻造像


2014/9/8    热度:310   

  南观音洞多造像——南宋石刻造像

  古代杭州人特别崇敬观音菩萨,认为她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故许多杭州寺院都设有观音菩萨佛座或观者殿。仅玉皇山一带,就有三处观音的香火地,一是天龙寺,有观音的摩崖石刻造像;二是南观音洞;三是北观音洞。

  位于玉皇山山南与山北的两个姐妹观音洞,是杭城独显佛教文化的观音洞窟。北观音洞位于玉皇山之北、将台山西北部山腰,北宋著名诗人秦观游了北观音洞后,曾有诗赞日:“匹马骄嘶石路斜,观音洞口踏烟霞。普陀风景差相似,只欠潮音小白花。”南观音洞位于玉皇山之南、将台山西南山麓,在现今玉皇山隧道南口东侧,洞前原有净胜院。因玉皇山的后山有石突出宛如龙首,有上下二龙,上石龙在永寿院(即今之慈云岭石刻造像处),下石龙在净胜院,故净胜院又称下石龙院(庵)。院(庵)后即为南观音洞。这是一个清幽怡情的天然洞穴,高和深各约3米。洞内两侧的岩壁上,雕凿着十八罗汉像,虽然佛像身高不到半米,但布局自然,相映生趣。在十八罗汉像的上面,还有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和济公和尚像。济公是杭州家喻户晓的一个活佛,宋代天台人,俗姓李,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嗜酒吃肉,人称“济颠”,由于一生善做好事,故人们誉其为“活佛”。洞口上方高处,还有迦叶(读作“舍”音)像,因其年高德重,佛经称其为大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释迦牟尼在世时,佛经全凭口诵,没有手写本。释迦牟尼去世后,迦叶召集僧众,背诵佛教总集《三藏》,由阿难主诵。因此,他与阿难的地位在众弟子中最高,所以在寺庙的塑像中,往往将迦叶与阿难的位置安排在释迦牟尼像的两侧。走到洞底,可见到观音菩萨和胁侍像。从这些造像的风格上来说,应为南宋时所刻,由于后代香客的涂泥饰金,面目已经全非。造像的时间,从残存的题记上看,有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和明代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等,说明南观音洞造像是在南宋迁都杭州(当时称为临安府)之后开始雕刻的,一直延续到明代。与同时期的山上石龙洞造像相比,它的艺术价值要稍逊一些。

  南观音洞前的净胜院(下石龙院)早已不复存在。南观音洞依然如故,净胜院的一部分遗址已成南复路路基,另一部分成为一座有两个佛堂的小庙,供奉着观音及其他菩萨。每逢月初、月半及观音菩萨生日,香客盈门,香烟缭绕,不禁使人追忆起七百年前南宋净胜院(下石龙院)时香火鼎盛的一派盛景。

  笔者希望,通过玉皇山南地区的整治与开发,南观音洞将成为旅游与进香两宜的佛教文化胜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 世间人常讲“牵肠挂肚”,你牵挂的就是你心里头念的,你想想看,哪一桩事情是你这一生当中最牵挂的?那就叫“念”,就叫“一心称念”。我们凡夫可怜,一心称念的,一生当中最牵挂的,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恨。爱的,你一生牵挂,你没有办法舍掉;恨的,是冤家,那个恨得深,一生都记在那里,仇没有报,死都不瞑目。一定要明白:你最爱的,牵引你堕饿鬼道;你最恨的,牵引你到地狱道,那个结果是往三恶道去。为什么不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去念阿弥陀佛?转过来,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不但永脱轮回,而且永脱十法界。要知道,能够把“爱与恨”换成“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世出世间的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我们要认识清楚,不要把这一生大好的机会错过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