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卡


2014/9/8    热度:455   

  关于唐卡

  唐卡是藏语,最初表述的是藏民族的一种宇宙观。“唐”表示从一个点向无尽的空间放大和扩展;“卡”表示对这个空间进行不断填充,使之充满吉祥美好。因此唐卡简单地说就是西藏的卷轴画。根据记载,西藏在七、八世纪时就开始绘制唐卡,这种做法源于印度说书、讲故事时悬挂图像,逐一指点、宣讲的习俗。但从目前所见形式看,唐卡似乎更多地受到汉地绘画艺术的影响。绝大多数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主题;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现其他题材、服务于其他内容。其张挂展示的方式也与佛教仪式有莫大关系;收存时有一定的规则,需由下向上卷成一束,否则会被视为亵渎神圣。

  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那时青藏高原上除寺庙里供奉佛像外,游说的僧人会随时悬挂佛教布画,向人们讲经说法。对于藏传佛教僧尼们来说,唐卡乃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礼拜唐卡可获功德,同时也要通过观看唐卡,引发关于佛像义理的联想。同样地,在家信徒也要请画师绘制唐卡并加以供奉,有人还亲自作画,奉献给寺院装饰殿堂。最壮观的则是节日和法会时的晒佛仪式了,僧人们将寺院中珍藏的唐卡取出郑重展示,向民众及香客展现净土世界的光辉,佛陀祖师的伟大,或说或唱,载歌载舞,场面隆重而盛大。平常室内供奉用的唐卡一般不逾一米,但晒佛时展开的巨幅唐卡能够铺满整整一面山。

  当人们最初接触藏传佛教艺术时,一般都会感受到两个难题。一是神灵体系非常庞大,错综复杂,一时间很难认知他们各自的尊格。二是对神灵的组合方式不明就里。以唐卡为例,为什么一幅画上要选用这些或那些佛、菩萨、护法与上师来进行表现呢?唐卡构图的根本原则是要具有三根本,亦即上师、本尊与空行。这其中,上师是“加持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空行或谓护法神则是“事业根本”。

  唐卡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除以佛教为主外,历史、民俗、天文、历算、藏医药、人体解剖图等皆可入画,具有宗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被国内外人士称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绘制前要向活佛问卜,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铺底着色、精心勾勒、描银铺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绘制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

  唐卡须用纯天然颜料,因此,性能稳定,色彩保持的时间很长,可以几百年不变色。

  唐卡采用的材料很广泛,既有纸张、布帛、丝绢之类,也有画在皮革上的。皮革唐卡多属内蒙古草原上虔信藏传佛教的牧民的珍品,出现的年代较晚。在大漠草原上,兽皮材料远比纸张容易获得,牧民们便将唐卡画在羊皮、鹿皮和牛皮等材质上,尤以羊皮唐卡居多。

  唐卡画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光是孤零零地放上一些神灵人物,还需要一些细节将他们联系起来。莲座、光背、祥云、花蔓以及其他装饰纹样等都能很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在那些受到汉地绘画影响的唐卡作品中,金碧山水与奇花异草是最常见的背景装饰题材。同时,这些装饰也有着一定的宗教含义。例如,在表现佛国净土时,琼楼玉宇、宝池净莲与灵鸟都是不可或缺的。

  唐卡画面上还会有一些小小的点缀,例如表示美好寓意的七宝、八吉祥,位于本尊下方、表现对他的敬意的供品等等。唐卡艺术发展到今天,流派众多,新人辈出,技法不断出新,作品异彩纷呈,广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奇葩。(邹季)

  来源:青海日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阿弥陀佛极乐国衣食自然,住的房子是七宝宫殿,地下是琉璃地,路上铺的是黄金,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他们的生活环境。阿弥陀佛、诸大菩萨、极乐世界的天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极乐世界的人,容貌、相好都跟阿弥陀佛相同,所以那个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信愿行,是佛教给我们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念佛念到烦恼刚刚伏住一点点了,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心变现的,娑婆世界也是自心变现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