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目连戏
2014/9/8   热度:399
徽州目连戏 目连故事源自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及唐代的《目连缘起》和《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说的是王舍城中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傅相、刘青提夫妻生前和死后的一些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脱离苦海,只身前往西天取经,学得佛法,深入地狱,救出母亲,全家团圆。最早的演出,大约是北宋末年在汴梁(今开封)演出的《目连救母》杂剧。民间艺人演《目连救母》和卖《尊胜目连经》、焚盂兰盆等相关连,是佛教中元节的一项内容,带有祭祖、报丰收、祭新坟、赈孤魂的含义。元杂剧中也有《目连救母》剧目。可见从宋至元《目连救母》杂剧一直在民间流传,但一直没有系统的文字剧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祁门县清溪村人郑之珍对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戏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编写完成《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三册,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刊刻行世。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最早和最完整的目连剧本,对后来的祁剧、湘剧、辰河戏、绍剧、徽剧、京剧、昆剧、川剧的目连戏故事剧本都有影响。 宋元时期徽州就有目连杂剧的演出活动,郑之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经产生,更加推动了徽州目连戏的发展,演出活动更为盛大。祁门民间流传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的说法。明清时期徽属六县的目连戏班不下数十个,其中影响较大、活动面较广的有祁门箬坑乡的马山班、彭龙乡的沥溪班、渚口乡的樵溪班以及清溪、环山、栗木等地的班社;还有歙县长陔乡的韶坑班、长标乡的劝善班等。清乾隆以后流布在徽州各县的六十多个徽剧班社,也大多能搬演目连戏或目连折子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相逢便是缘分,何苦去怨恨,何苦去仇视。每个人所见的、所遇到的都早已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我们应当好好珍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