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2014/9/8   热度:273
京西石佛村摩崖造像群 作者:孙克勤 石佛村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辖村,明代成村,毗邻戒台寺,是一座因摩崖造像群的佛像而得名的小村庄。村落至今还保留昔日人们进香的古道,这条由青石铺成的蜿蜒曲折的古道,见证了石佛村古老而沧桑的历史。据说,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到戒台寺进香时,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御道。昔日这条通往戒台寺和潭柘寺的古香道,不知有多少香客虔诚地走过。在村东古道旁的一处几十米高的崖壁上,高低错落雕刻着大大小小18尊佛像,有观音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罗汉等。摩崖造像群的佛像雕刻精湛,造型各异。据说,此处是永庆庵旧址。 造像是古人于石上雕造佛龛、佛像或佛经故事,一般还附刻有造像题刻。造像之风,自北朝至唐代最盛。佛教造像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而发展,形态各异的佛像,主要是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因此佛像艺术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贴近生活。 石佛村的佛龛分为圆形、半圆形、拱顶长方形和葫芦形。在众多的佛像群里,还有一龛一佛二菩萨的造像。除了在崖壁下面有一尊真人高的无头石佛立像外,其余的均为坐像。据村中老人说,2004年村民在摩崖石刻脚下挖出一座古石桥,同时出土了这尊无头石佛像。在此之前佛头曾被本村的村民宋长福在地下挖掘出来,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尊佛头是石佛雕像群下面站立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的头像。这尊佛头已经上交给了门头沟区的文物部门保存。 摩崖造像题刻文字到目前发现有5条,保存最为清晰的是6号龛摩崖造像“阿弥陀佛”像,圆龛两侧刻有“京都清塔寺比丘成玉造”和“南无阿弥陀佛”。据此有人认为“京都清塔寺比丘成玉造”记录着佛像雕刻人的来历,意思是说京城清塔寺的一个比丘,他的法号叫成玉,就是这位成玉和尚修建了这个佛龛。据《门头沟文物志》进一步考证,“清塔寺”系明朝天顺初年郭真在元代大永福寺的废墟上重建,经明英宗朱祁镇敕封寺名为“清塔寺”。由此,《门头沟文物志》认为6号龛摩崖造像系清塔寺比丘成玉在明天顺年间(1457年至1464年)开凿。此外,《门头沟文物志》还根据7号龛和8号龛之间的隔梁上的残缺不全的题刻“嘉靖八年十二月”等考证,表明造像群是两次雕凿完成的,石佛村摩崖造像群从明代天顺年间始凿至嘉靖八年(1529年)完成。 1981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摩崖造像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赶往戒台寺的善男信女们沿此古道穿过石佛村,经过石牌坊到戒台寺进香。沿着这条古道,我们来到村西,在通往戒台寺古道上有一处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能工巧匠建造的汉白玉石牌坊,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牌坊上遍雕佛像和金刚力士。正脊两端饰以龙吻,垂脊上饰有戗兽,小额枋上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牌坊正面刻有楹联:“星海空澄广映无边诸佛地,日轮星鉴大明洪护梵王家”,横额是“永镇皇图”。石牌坊雕凿精细,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这些精美绝伦的石雕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昔日的辉煌。 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造像群。摩崖造像造型各异,技法精湛,细微传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和庄严,为明代佛像中的杰作。石佛村摩崖造像群是研究明代北京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特别是对研究戒台寺和潭柘寺地区明代佛教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摩崖造像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 然而,长期的风化和剥蚀作用对岩体和造像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崖壁上岩石松动,造像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和剥蚀。石佛村摩崖造像的保护亟待解决,岩体加固、裂隙灌浆、崖体和雕像防风化等保护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这处宗教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文物局:《门头沟文物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之难,难在它所说的意思是在言语之外,“意在言外”,说的是这个话,意思在外面,因此你不能执着言说,你执着言说,你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得不到。你要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就喜欢了,你就得受用了。古人常说,听经要懂得消归自性,什么是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心体离念。这归到自性,因为自性没有念。句句听得清清楚楚,决没有一点分别、执着、妄想,才叫消归自性。如果你把所听到的统统记在心里,那是不觉而有其念,就变成世间法,这是决定不可以的!那样学佛,无量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