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开元寺塔宋代壁画


2014/9/8    热度:564   

  定州开元寺塔宋代壁画

  郝建文

  据《定州志》载,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开元寺僧人会能往天竺取经取回舍利子后,皇帝诏建寺塔。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竣工,历时半个多世纪。工程浩大繁重,用材极多,有“砍尽嘉山(今曲阳县境内)树,修成定州塔”的传说。

  1961年,它和故宫、敦煌莫高窟和秦始皇陵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的第一层高度较大,上有塔檐和平座,塔檐是用砖层层叠砌挑出,其形式和结构与陕西的小雁塔相似。除一层外以上各层仅有塔檐而无平座。各层的檐角有挑檐木,外端有铁环,挂有风铃。顶层檐部为八脊八坡,下面9层东、西、南、北四个正面设券门,其余四面饰假窗,窗棂是砖浮雕的各种几何纹。最上两层,八面都设券门。各门券外部的上方,饰有彩色火焰纹图案,到腰檐外口为止,有“佛光普照,香火缭绕”的寓意。

  塔的内部结构方式为“穿心式”,塔梯上达各层,每层都有回廊,廊的顶部施砖制斗拱,斗拱之上施以砖制的天花板,上饰各种精美的浮雕,有龙凤纹样。在柔和的光线下,既有层次感,又不显得那么刺眼,看上去非常协调。从第四到第七层,天花板改为木制,在板上彩绘,也是龙纹和凤纹。第八层以上仅以砖砌作拱顶,没有斗拱和天花板。

  塔内各层均有阶梯,顺级而上可达塔顶。透过门射进来的光线,让回廊中弥漫着悠远的味道。塔心与外皮之间形成八角回廊,如大塔之中包着一座小塔,就像母亲抱着孩子。回廊内设有佛龛,还嵌有许多碑刻,原有45块,现仅存34块。此外,还有壁画和题记,最为重要的是一层回廊里的宋代壁画和彩绘。

  宋代寺观壁画并不多见,全国也仅有10来处,定州塔宋代壁画的发现缘于修塔取砖。

  1973年,定州博物馆做塔顶维修施工,需要一部分砖。人们发现一层的回廊里堆满了建塔时”剩”的砖,于是便从回廊取砖,这才发现了墙壁上那些北宋时期的壁画,而且上部的建筑构件上还有彩绘。于是立即停止取砖,并将这一情况上报了省文物主管部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壁画,分布在回廊西南壁内、外两侧的上半部。从回廊的地面高度来推测,下半部分的壁画高仍有2米左右,且仍堆满了砖。

  根据现场的情况,稍稍观察便可发现,整个一层回廊的内、外侧都绘有壁画。在一层东门内侧,回廊外壁上的壁画虽被白灰覆盖,但从脱落处看出也有壁画,具体内容因裸露面积太小,还不十分清楚。

  如此精妙的壁画,为什么在当时会用砖封住?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因史料中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现暴露的壁画面积近20平方米,内容为佛经故事,构图呈对称式。回廊内侧壁画,中间绘佛像,两旁是菩萨、罗汉和侍从、弟子等,上绘三顶色彩绚丽的华盖,其两侧各绘一对飞天。

  回廊外侧壁画,中间绘手持各种法器的千手观音,两侧绘诸天神将,上部绘飞天,空白处点缀鲜花。

  虽然塔体外层厚约4.5米,但仍难敌近千年风雨的侵蚀,外侧的壁画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比内侧要斑驳许多。

  两侧壁画在绘制风格上似乎有所区别,内侧壁画色彩绚丽,人物的面部多晕染,显得很工细,属工笔重彩;外侧壁画不论线条还是色彩都不及内侧讲究,也多了一些写意味道。

  画中人物面颊丰腴,造型透着唐代的艺术风格,颇具东方的形象美。画面色彩以朱砂、石绿、石青为主,绚丽又不失稳重。线条稳健、流畅,墨色有轻有重,起落间充满着自信,颇具吴道子遗风。

  人物的绘制,多用淡墨起稿,用朱砂色勾勒面部以及手部,凡皮肤裸露的部位采用晕染的手法,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上眼睑多用重墨勾勒,表现的是光影效果。此外,眉毛和眼珠也多用重墨勾勒,眉毛施石绿,有的人物还绘有绿色的胡须。嘴缝用重墨勾勒,再施以厚厚的朱砂色,看上去十分精神。

  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平涂后多用白色勾勒,那些小饰件如宝珠等还用白色圊点来表现高光,有一定的质感,看上去有光亮的感觉,云纹轮廓用墨勾勒后再用朱砂复勾,然后施石绿或石青,有的云纹施朱砂色,云纹轮廓则用白色复勾。

  千手观音手持各种法器,有意思的是,壁画中的三钴铃,就和现存定州博物馆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镏金铜五钴铃非常相似。

  壁画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飞天的形象,那飞舞的衣裙和飘带把我们引向一个天宫琼宇、月涌星驰、仙女翩翩的浪漫世界,颇有天宫仙境的神秘之感。

  飞天的形象在河北浮雕壁画中倒是有一些,也不乏精品。如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11米高的铜铸千手观音像下面的石质须弥座上,就刻有飞天,造型完美,线条舒展,可称为北宋初年的佳作,而在寺观绘制的壁画中却十分罕见。

  佛教的飞天,源于印度,出自于古老的印度神话,可解释成”飞翔的天人”,是专指供养天人和礼佛、奉献、飞舞的天人。飞天的形成虽有外来基因,但更多的是本土文化衍变的结果。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经过嫁接,最后开花、结果,她的造型和我国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有一定联系,这个传说肯定会影响到飞天艺术的创造。

  我第一次看到定州塔宋代壁画,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敦煌唐代壁画。

  2007年,我曾应邀参加中日韩敦煌壁画国际研讨会,敦煌研究院为与会代表特意开放了9个特窟。我感觉到定州塔宋代壁画和敦煌唐代壁画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色彩和表现手法都十分相似。

  定州和敦煌相距数千里,为什么塔内壁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竟如此之深々

  查阅资料才知,敦煌文书记载,在五代末和宋初,定州开元寺的僧人曾去敦煌交流,他们应当看过敦煌唐代的壁画,甚至带回敦煌壁画的粉本也说不定。所以,在定州开元寺塔壁画的设计、定稿乃至壁画的绘制上受敦煌壁画的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斗拱上的彩绘也非常珍贵,虽然主要是一些花卉图案,但它精工秀丽,形式多样。在设色上,以朱砂为主,青、绿两色相间陪衬,用朱、黄两色作点缀。在图案的设计上,采用“对称中的不对称”方法,破除了规矩与对称的程式化。除了拱眼壁的顶部没作彩绘,其他各部构件,遍饰彩绘,显得很华丽。彩绘的表现手法也多样,有叠晕和单色平涂勾线等,再现了北宋时期建筑彩绘的真实情况。斗拱下面横梁上的图案颇有意思,原以为只是普通的二方连续图案,后来发现了龙首和龙尾,才知道是龙纹图案。

  宋代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统治者特别重视绘画。宋代人物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表现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呈多样性,人物画家数量庞大,仅画院里的人物画家就达130余人,可谓人才济济。

  因宋朝皇室迷信宗教,利用寺庙壁画作为政教宣传工具,所以宋代的寺庙壁画极为发达。如太祖开宝年间修建开宝寺、太宗时期修大相国寺、真宗年间修玉清昭官,壁画都是由皇家画院的画师领衔完成的。

  从史料记载来看,宋代寺观壁画的作者及其作品很多,如:

  王霭,画开宝寺文殊阁下《天王图》。

  孙知微,画寿宁院阁下《惠远送陆道士图》《药山见李习之图》。

  武宗元,画北邙山老子庙,玉清昭应宫,中岳天封观,河南广福院回廊壁。

  王拙,画玉清昭应宫《本官五百灵众天女朝元图》。

  张昉,画玉清昭应宫三清殿《天女演奏图》、开元寺《护法善身图》。

  这些壁画大都随建筑物的倒塌而消失了,我们已无缘目睹其风采,而定州塔的宋代壁画多少可以弥补些许遗憾。

  定州塔这样浩大的工程,壁画的事自然也是由皇家画院的画师来完成。那么,是谁绘制了定州塔这些精美的壁画?现在还是一个秘密。

  我盼望在不久的某一天,堵在一层回廊的砖和覆盖在壁画上的白灰能彻底被清除,说不准在什么位置,一块碑刻,或一段题记,会把这个谜团揭开。

  (责编:孙 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 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 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没有自己,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教,献给一切众生,这就是转业力为愿力,即佛家讲的“乘愿再来”。有占有、支配与控制的念头,就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