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开元寺“三绝”


2014/9/8    热度:560   

  正定开元寺“三绝”

  ■赵前锋 王素辉

  在名城正定城内保存着一座千年古刹——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初名净观寺。隋开皇年间更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李隆基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并以纪年为寺名,遂改为今名。

  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开元寺建筑规模虽已今非昔比,但仍保存着不少颇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和遗存。其中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现存唯一唐代楼阁和罕见的唐代铜钟堪称“三绝”。

  第一绝: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见左图)。

  据史料记载,开元寺创建于东魏,至唐中期达到鼎盛时期,但随之而来的唐武宗“会昌灭佛”运动使开元寺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后不久,随着佛教的再度兴盛,开元寺也于唐乾宁五年(898年)进行了重修,形成了现存的平面布局,即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毗卢殿,中间为左钟楼、右砖塔,最后为法船正殿。这种塔与楼对峙、主殿在后的平面格局,反映了我国佛教寺院建筑由早期(唐以前)以塔为中心向晚期(宋以后)以殿阁为中心过渡的情况。此平面布局是我国现存寺院中之孤例,为研究我国佛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例,堪称一绝。

  第二绝:绝无仅有的唐代木构阁楼建筑(见右图)。

  在我国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唐代建筑已属凤毛麟角,只有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正定开元寺钟楼三处。而开元寺钟楼又是仅有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因而更加弥足珍贵。钟楼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底层无论大木结构、柱网布局还是硕大的斗拱配置,以及修长的替木都展示了唐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上层部分木制构件虽经后代屡次修葺,但其外观依然保持了唐代的建筑风格。整座建筑古朴典雅,风格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钟楼进行了落架大修。施工过程中,在楼内地面中央的钟池内意外地发现了地宫。置放于其中的石函及唐代钱币为钟楼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确凿证据。

  第三绝:堪称“钟王”的唐代巨型铜钟(见上图)。

  在钟楼的二层上,悬挂着一口硕大的唐代古钟,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壁厚0.15米,重达11吨。铜钟造型古朴,横断面为正圆形,据说这种断面能使钟声更加悠扬、绵长。开元寺铜钟,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形体较大的佛钟之一,其铸造年代要比被称为“钟王”的永乐大钟早五个多世纪,其历史上与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提到的寒山寺铜钟齐名,有“南寒山、北常山(正定古称)”之美誉,如今,寒山唐代铜钟早已遗失,而开元铜钟犹在,不能不说是名城正定的一件幸事。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金刚经》上提出两大问题:第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妄念纷飞,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念头降伏住?第二个是“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应当住在哪里?两大问题,这是佛法修行的总纲领。这两个问题,我们拿《阿弥陀经》来解答,这就好办了。你的心应该住在哪里?应该住在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来降伏其心?用一句阿弥陀佛来降伏其心。不管你什么念头起来,立刻转变,转换成阿弥陀佛,你就大功告成了。你的善念、恶念、贪念、嗔念,不管什么念头,只要念头起来,立刻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你要这样念佛,你的功夫就得力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