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艺术史之明代艺术概述


2014/9/8    热度:2028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艺术概述

  明代艺术概述

  14世纪中叶,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动摇了元末的统治。公元1368年,朱元璋采纳地主阶级的策略,兼并各路义军后,便在应天(今南京)登基,国号大明。此后挥军北伐,围剿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弃城逃跑,元亡。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了 靖难之变 ,经过4年内战,夺取了政权,迁都北京。明代中叶以后的帝王,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声势浩大的明末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百万起义大军,进逼北京,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走投无路,于煤山(景山)自缢而亡。统治中国276年的朱姓王朝土崩瓦解了。

  明亡以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等地方政权,统称为南朝。他们在农民起义军积极抗清的条件下,打出 报君父之仇 、 相约杀贼 的旗号,开始了光复旧业的政治生涯。由于统治集团的极端腐败,几番挣扎之后,便相继灭亡了。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因为自身的局限,在八旗子弟的进攻面前迅即溃败,满人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帝国。

  巩固新生政权并使之永远强大,是朱元璋的政治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朱元璋在继承元代专制制度的基础上,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核心,采取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改革措施。

  朱元璋是出身农家的封建帝王,他了解农民的疾苦,深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一再告诫太子朱标和文武百官,要 劝农桑 、 戒弊政 ,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采取 移民屯田,奖励开垦 , 减免赋役 , 解放奴隶 , 兴修水利 , 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等措施,作为安定民心、巩固新生政权的策略,使明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黄袍加身以后,愈益怀疑农民将领对他不忠,担心元代的降官、地主和文人对他不服,于是采取了废除宰相而增设内阁大臣,废除行省而改设总督、巡抚等措施,把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这就大大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其程度超过了历代王朝。同时,他还组建特务机构锦衣卫 ,对官员暗地侦察监视,滥行猜忌诛杀,使建国不久的新王朝日夜笼罩在高度集权的白色恐怖之中。这种极端专制的皇权政治,严重地压制了各类人才,导致了政治的腐败,成为明代社会激发阶级矛盾和政权危机的深刻根源之一。

  朱棣即位后,巩固了北部和西北部的边防。为了查寻朱允炆的下落和宣扬帝国的神威,他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和亚洲、非洲的3O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早期世界航运史上的壮举。英宗时期,倭寇和北元后裔贵族不断侵扰,加剧了明代的边患,英宗正统十四年(1499年),瓦剌部首领率兵进犯,英宗率军御敌,因其昏庸愚蠢,在河北怀来县土木堡惨败,英宗朱祁镇也被生俘,历史上称为 土木之变.从此,明王朝开始转入衰落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帝王昏聩,吏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倾轧,边患不断;皇室、贵族、官僚、太监强行掠夺土地,地主也乘机兼并农田,农民无法生活,被迫离开家乡;农民起义相继爆发,甚至三次危及北京,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气焰。隆庆、万历年间(1566- 1619年),内外交困的朱明王朝,在张居正的主持下进行了改革。但这场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此时,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在手工业部门中出现。由于其弱小,已经衰落的封建经济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明初,朱元璋自惭出身 微贱 ,认为文人会傲慢不服,便不断罗织罪名,将他们置于死地。此后,历代帝王都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政策,迫使艺术家们纷纷遁入山林佛寺,就连文征明也千方百计逃离宫廷而隐逸乡里民间。在极端专制主义的残酷压制下,明代的艺术成就较之唐宋,实在大为逊色。当然,明代艺术家们以其顽强进取的精神,仍然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绘画、雕塑、书法、戏剧、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重大成就,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明代的绘画艺术,在高压政策的压制下其现实主义艺术传统遭受挫折。

  鲁迅先生指出:我以为宋末以后,除了山水画,实在没有什么绘画,山水画的发展这也到了绝顶,后人无以胜之。即使使用了别的手法和工具,虽然可以见得新颖,却难于更加伟大,因为一方面也被题材所限制了。这是对明代绘画艺术的客观总结。明代前期,戴进、吴伟、吕纪、边文进等人继承宋代院体画严整苍劲的画风,曾被赵子昂反对过的南宋画风,又成为明代画院的标准画法。因为戴进是这一画派的中心人物,而且祖籍浙江,受其影响所形成的画派即称为 浙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史称明代四大家。他们将元代四家黄子久、吴仲圭、倪云林、王蒙的画风加以发扬光大。因他们均为江南苏州一带人氏,所以史称吴派。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 1565年),沈、文两位大家几乎成为画坛的盟主,吴派也因此鲜明强大起来,而浙派则每况愈下了。明代后期的浙派、吴派及所谓的正统派,都未能在新题材、新方法上拓展,只有徐渭、陈道复、周之冕等人创造的泼辣豪放的画风,才打破了明代画坛陈陈相袭的陋习,显现出活泼的生机。此时,陈洪绶和崔子忠的崛起,也使人物画出现了转机。他们继承晋唐遗风,对木版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代的雕塑,有着特殊的贡献。虽然大型的佛教雕刻和陵墓雕刻没有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但是,民间泥塑异军突起,成为明代雕塑艺术的主流。

  民间泥塑在苏州、福建、湖南和天津、北京特别流行,其中又以无锡惠山泥人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从艺术派别看,可分为苏州捏像和惠山泥塑两种。

  苏州捏像有两个特征:一是简洁洗练、生动逼真,作品具有省略细节、重点夸张的风格;二是以小为贵,小至一粒瓜子大小,或佩于衣饰、或供于书案,这与知识分子的玩赏风气密切相关。惠山泥塑那浑厚简练、明朗热烈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民间泥塑的创作题材看,包括人物、动物、玩具、器皿以及后来的戏文人物和风俗故事等等,可谓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倍受人们的欢迎,经久不衰。

  明代的书法艺术,以董其昌的影响最大,此外,较有成就者当属明初的宋克、 才子书 和晚明大草的书家群。宋克,一生刻苦习书,以楷书和草书见长。其楷书源于钟、王,笔精墨妙,气韵隽秀;草书深得索靖、皇象章草精髓,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在明初书坛上独树一帜。在 吴门四才子 中,祝允明、文征明,书艺最显。祝专事书法,文兼有书画。董其昌《容台集》称其 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 ,足见其成就之高。文征明遍学古人,尤以行书和小楷见称,书名播于海内外,师从者甚众。明末书家董其昌,以学行与书画并重于世。书风富有古淡、散逸、清苍的韵味,文人雅士竞相宗之。因其祖籍松江华亭,其书风及追随者史称华亭派。清包世臣《艺舟双楫》称赞 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中朴学.董其昌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家。然而,刑、米二人实在不足与张、董为伍。

  今人王壮弘认为,明末四家当以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王铎更为客观。

  他说: 张书新奇,丈二全幅斗大行书尤为剽悍;董书精熟,秀韵独绝;王书矫健,如蛟龙腾空;黄书密丽纷披,古质流便,四家各具面目可当之无愧。此外,以徐渭为代表的浪漫书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建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其中尤以城市、园林和陵墓建筑最为出色,特别是紫禁城的建筑成就,更是冠绝古今,赢得了世界的赞美和惊叹。李允铄《华夏意匠》指出: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上,它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了的典型。 《中国科技史》的作者李约瑟博士认为 这种建筑,这种伟大的总体布局,早已达到它的最高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的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 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历代帝王行使权力的地方。内廷建筑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帝王处理政务和后妃起居之处。外朝建筑高大森严,宏伟壮丽,借以显示帝王权力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整个建筑群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达到了古代宫廷建筑乃至城市建筑的最高境界。

  明代的戏剧艺术,在元杂剧和南戏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为表演艺术的主流;音乐、舞蹈则在少数民族地区蓬勃发展起来。中国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再无二致,其源流可上溯到五代,但真正的成熟期确在元、明,规范意义上的戏曲剧种要属明代的 四大声腔 ,即海盐腔、戈阳腔、余姚腔和昆山腔。此后,乐平腔、四平腔、青阳腔、高腔、梆子腔等种类便涌现出来,遍及明代城乡各地。其中,著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首推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由于戏剧将音乐、舞蹈、文学等形式集于一身,而且有角色和程式,便于反映现实表现市民生活,因而深受饱尝专制之苦的各界民众的欢迎,竟成为时代大潮,致使音乐舞蹈在中原丧失了生命力。但是,中国拥有几十个兄弟民族,他们素以能歌善舞闻世。到了明代,他们的音乐舞蹈艺术也就蓬勃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成为明代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明朝末期,中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音乐理论家,这就是朱载堉。他在《律吕精义》中,首创新法密律 ,这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系统阐明十二平均律理论的科学著作。 新法密律 解决了长期以来乐器不能确定音律的难题,极大地推进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明代的工艺美术享有盛誉,瓷器、景泰蓝、漆器、织绣,都达到了超越前代的高度。明代景德镇创造的 祭红 ,永乐时的甜白脱胎撇碗、黄釉和乌金釉,以及斗彩等,都达到令人 叹为观止 的程度。宣德年间、景泰年间和嘉靖、万历时期的景泰蓝制品,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元、明、清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明代艺人周翥所制作的 百宝嵌 ,苏州高手蒋回回的金器,姜千里创制的 姜千里式 螺甸镶嵌,以及嘉兴和云南不同风格的雕漆等等,都异常出色。织绣的传统更加悠久,大量用金和讲究装饰则是明代丝织的两大特色。以北京 洒线秀 、 美术绣 为代表的宫廷刺绣,以鲁绣、顾绣为代表的民间刺绣,都取得了非凡的业绩。

  纵观明代的艺术成就,便会发现其特有的反差现象。一是城市和宫廷建筑艺术取得了历史性的光辉业绩;二是最能表现艺术精神的绘画、雕塑和书法逊于前人,落入低谷;三是工艺美术处于黄金时代、戏曲艺术更加成熟、泥塑登上了大雅之堂。这种高潮与低谷同在、文人艺术落后于前代、低于皇家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宏观现象,应是明代艺术的第一个特征。

  其次,困惑和探索是文人艺术的精神特征。在绘画和书法领域里,长期存在着浙派、吴派、华亭派等不同风格流派的争斗和升沉。明代这种特有的宗派现象虽然也有激励艺术发展的作用,但更重要的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既因循守旧又顽强探索的矛盾心理,成为明代文人艺术创作内在的精神情结。

  虽然他们的天赋很高,影响广大,但都未能摆脱因袭前辙的陋习,开辟艺术发展的新出路,因而在艺术成就上远不如唐宋,近不如皇家艺术和民间艺术。

  再次,全面发展是民间艺术的显著特征。明代的民间雕塑、遍布城乡的戏剧、少数民族的乐舞、诞生在手工作坊里的工艺美术,多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晚明时期,一些文人画师开始向民间画师学习,出现了两者相互影响的局面,使文人艺术重新回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来,于是产生了全新的表现方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例如,陈洪绶吸取民间绘画的艺术风格,饱经沧桑的徐渭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与雕版手工业和通俗小说相濡以沫的木版人物画等等,也都是民间艺术的花果。

  最后,集中精华是皇家艺术的典型特征。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但紫禁城、皇史宬、武当山金殿却极尽建筑艺术之精华,这种奇迹绝非偶然。固然,紫禁城等宏伟壮丽的建筑必然反映出君王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强征民力、危害社会的一面。然而,它又是明代社会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集中天下能工巧匠、凝结劳动人民聪明才智而创造的奇迹,是中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结晶。所以,明代尽管灭亡,它创造的艺术成就却是不朽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 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陀的教训: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救度一切众生,是教导他自己转境界。佛把他自己甚深业力转变为菩提,转变为功德。我们如果没有自己,把这个身体奉献给佛教,献给一切众生,这就是转业力为愿力,即佛家讲的“乘愿再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