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小说艺术


2014/9/8    热度:581   

  佛教与小说艺术

  中国小说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了佛教深刻持久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小说尚未成熟。因此佛教对中国小说发展施加影响时所受阻力较小,发挥的作用也较大。

  魏晋以后出于传播教义的需要,十分重视小说这种体裁。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不少都是僧人或佛教徒创作的,专门收集诸种供养三宝的灵异故事,宣传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思想。到了唐朝,佛教思想开始全面锲入中国传统文化。宋代以后,小说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支。其中白话小说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白话小说由民间的说唱文学发展而来,而民间说唱文学的源头则应该追溯到佛教的“唱导”与“俗讲”。

  唱导是佛教僧人教习经典的一种方式。从事唱导的僧人必须具备优美的声音、卓越的辩才、高超的才能,渊博的知识,善于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寺院的讲经、唱导本来主要是为僧人举办的。后来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佛教思想,开始以一般世俗人为主要对象的“俗讲”。俗讲的内容虽然也是宣传佛教教义,但主讲的法师往往不拘泥于经典原文,加入很多的发挥与想像。由此吸引许多群众,并除了宗教宣传之外,逐渐带上艺术欣赏与民间娱乐的性质。其后俗讲题材进一步扩展,出现不少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主题的俗讲,使得俗讲成为当时极受人们欢迎的雅俗共赏的一种娱乐活动。

  小说就是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国的小说吸收佛教中的色空观念与因果报应理论,宣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佛教的色空观念对中国小说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红楼梦》描写了一个爱情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作者不但写出了这个悲剧的全过程,而且写出了产生这个悲剧的全社会。可是,作者虽然能够写出这个悲剧,却不能够解释这个悲剧,最后不得不把它归诸于佛教的色空。

  佛经中空前的想像力为中国的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里,《西游记》与《封神演义》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没有佛教传人中国,就不会有这两部优秀的文学巨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如果是真干,一定得三宝加持!因为佛所发的愿,没有一个愿是空愿,一定都兑现。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你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一定不会舍弃你。佛度众生,这个众生无论在哪一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了,真正需要佛帮忙,他就来了,感应道交,绝对不会空过。佛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我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自性弥陀;我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来了,自性观音,那怎么会求不到?他怎么会不现前? 就怕你求的心不真,或者夹杂着自私,夹杂着名利,感应就没有,要不然,没有不感应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